中药材全部导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鹿耳翎

目录
“鹿耳翎”在《*辞典》
“鹿耳翎”在《中华本草》

 

《*辞典》:鹿耳翎

【出处】 《本草求原》

【拼音名】 Lù ěr Línɡ

【别名】 鹿耳苓、鹿耳草(《生草药性备要》),八十缺、毛六猬、六角瓣、六什头、六毒草,八楞风、八面风、蜡达草、六十瓣、六角心、羊仔菊(《福建民间草药》),臭灵丹(《苏南种子植物》),辘轴风(《陆川本草》),四方根(《南宁市药物志》),羊耳三稔(《广东中药》Ⅱ),陆续消、六耳消(《广西中药志》),土防风、六盘金(《闽东本草》),羊毛草(《贵州草药》),六角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六棱菊全草。秋季采收,洗净、切断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多分枝,密被淡黄色短腺毛,茎枝有翅。叶互生,长椭圆形,长2.5~10厘米,不分裂,先端渐尖,边缘有小齿,基部下延至茎上而成翅。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一矩圆形或尖塔形具叶的圆锥花序;花紫色,具短柄;总苞钟形,总苞片多层;花托扁平,秃裸;全部为管状花;外围多列为雌花,发育,线状;中央为两性花,多列,发育,先端5裂。瘦果,有毛;冠毛白色。花期秋末至翌年春初。

【生境分布】 生于旷野。分布我国东部、南部和西南。产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性状】 干燥全草,老茎粗壮,粗约6毫米,灰棕色,有不规则纵皱;枝条棕黄色,有皱纹及黄色腺毛,茎枝具翅4~6条,灰绿色至黄绿色,被有短腺毛;质坚而脆,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破碎,灰绿色至黄棕色,被黄色短腺毛。气香,味微苦辛。以叶多、青黄色、无根者为佳。

【化学成份】 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氨基酸、糖类。

【性味】 辛,温。

①《本草求原》:"甘辛,平,"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微辛,温。"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苦,微温。"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肺、脾、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化滞,散瘀,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身疼,腹痛泻痢,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疔痈瘰疬,湿毒瘙痒。

①《生草药性备要》:"敷疮。"

②《本草求原》:"解毒生肌,消肿拔毒,去结毒,理蛇伤烂。"

③《岭南采药录》:"散瘀血,去毒。治蛇伤,消恶疮,治跌打伤。"

④《陆川本草》:"驱风止痛。治风湿骨痛,痢疾,眼痒痛。"

⑤《南宁市药物志》:"治远年积血,发热痧气。"

⑥《闽东本草》:"发表驱风,宣肺理脾,通经祛瘀。治外感头痛,骨节疼痛,腹胀腹痛,积滞泄泻,妇人经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西,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关节痛:六棱菊全草一两至两半。和猪肉炖服。

②治头痛风:六棱菊全草一两,用红酒四两炒后,用鸡一只或羊头一个炖服。

③治腰痛:六棱菊全草一至二两。酌加酒、水各半炖服。(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腹痛吐泻:六棱菊三钱,观音茶一钱五分,生姜三片。煎服。(《闽东本草》)

⑤治虚肿腹胀:六棱菊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日服两次。忌盐一百天。(《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风寒咳嗽:六棱菊干花序五至六钱。蜜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小儿疳积泻:六棱菊全草二株。洗净切碎,水煎,加入食盐少许服。(《闽南民间草药》)

⑧治妇女经闭:鲜六棱菊全草五钱至一两。老酒炖服。

⑨治跌打损伤:六棱菊全草一两。和酒半斤炖服。

⑩治劳伤吐血:鲜六棱菊全草一握。捣汁一杯,冲热红酒一杯服。(⑧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⑾治痈疔肿毒:鲜六棱菊全草,和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⑿治皮肤湿毒瘙痒:六棱菊全草,洗净,水煎数沸,候温洗涤之。(《闽南民间草药》)

⒀治瘰疬:六棱菊全草一斤。水二斤,煎汤去渣,同母鸡一只(去毛及肚杂),红酒少许炖热,分三、四次服。(《闽东本草》)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鹿耳翎

【出处】 出自《本草求原》

【拼音名】 Lù ěr Línɡ

【英文名】 Winged Laggera Herb

【别名】 鹿耳苓、鹿耳草、八十缺、毛六猖、六角瓣、六什头、六毒草、八楞风、八面凤、蜡达草、六十瓣、六角心、羊仔菊、臭灵丹、辅轴风、四方根、羊耳三稔、陆续消、六耳消、土防风、六盘金、八棱锋、八面锋、六角仙、羊仔草、狗咬癀、洋桃瓣、丝肚草、鹿都草、劳毒草、羊毛草、六角草、百草王、六耳铃、四棱锋、六达草、四方艾、三面风、六耳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gera alata (D. Don) Sch.-Bip. [Erigeron alatum D. Don; Blumea alata (D. Don) D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段晒干。

【原形态】 六棱菊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多分枝,全株除花冠外几乎都被腺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部叶条状披针形,长2.5-10cm,宽2-7.5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渐窄下延于茎成翅状,边缘有疏细齿。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1.5cm,呈圆锥状,果时稍下垂;总苞片约6层,条状披针形,质坚硬,被短腺毛;外层短,常为最内层的1/3-1/5;花多数,杂性,雌花丝状,两性花筒状;全部花冠淡紫色。瘦果圆柱形,长约1mm,有10棱,被疏白色柔毛;冠毛白色,易脱落,长约7mm。花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路旁以及山坡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和西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长短不一。老茎粗壮,直径6-10mm,灰棕以,有不规则纵皱纹。枝条棕黄色,有皱纹及黄色腺毛。茎枝具翅4-6条,灰绿色至黄棕色,被有短腺毛。质坚而脆,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破碎,灰绿色至黄棕色,被黄色短腺毛。气得,味微苦,辛。

【化学成份】 本品初试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氨基酸,糖类[1]。后分得蒿黄素(artemetin)[2],叶中含多种挥发油主要有:夏里香氢醌二甲基醚(thymoquinol dimethyl ether)11.7%,α-桉叶醇(α-eudesmol)12.55%,α-葎草烯(α-humul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3]。

【药理作用】 1.有杀虫抑菌防腐作用。

2.抗感染、杀虫作用。

3.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补充水、电解质的功效。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解毒。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炎;腹泻;肾炎水肿;经闭;跌打损伤;疔疮痈肿;瘰疬;毒蛇咬伤;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30-6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温病无瘀者慎用。

【附方】 ①治关节痛:六棱菊全草一一两至两半。和猪肉炖服。②治头痛凤:六棱菊全草一两,用红酒四两炒后,用鸡一只或羊头一个炖服。③治腰痛:六棱菊全草一至二两,酌加酒、水备半炖服。(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④治腹痛吐泻:六棱菊三钱,观音茶一钱五分,生姜三片。煎服。(《闽东本草》)⑤治虚肿腹胀:六棱菊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日服两次。忌盐一百天。(《福建民间草药》)⑥治风寒咳嗽:六棱菊干花序五至六钱。蜜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⑦治小儿府积泻:六棱菊全草二株。洗净切碎,水煎,加入食盐少许服。(《闽南民间草药》)⑧治妇女经闭:鲜六棱菊全草五钱至一一两。老酒炖服。⑨治跌打损伤:六棱菊全草一两。和酒半斤炖服。⑩治劳伤吐血:鲜六棱菊全草一握。捣汁一杯,冲热红酒一杯服。(③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11.治痈疗肿毒:鲜六棱菊全草,和红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12.治皮肤湿毒痊痒:六棱菊全草,洗净,水煎数沸,候温洗涤之,(叫习南民间草药》)13.治瘰疬:六棱菊全草一斤。水二斤,煎汤去渣,同母鸡一只(去毛及肚杂),红酒少许炖熟,分三、四次服。(《闽东本草》)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敷疮。

2.《本草求原》:解毒生肌,消肿拔毒,去结毒,理蛇伤烂。

3.《岭南采药录》:散瘀血,去毒。治蛇伤,消恶疮,治跌打伤。

4.《陆川本草》:驱风止痛。治风湿骨痛,痢疾,眼痒痛。

5.《南宁市药物志》:治远年积血,发热疹气。

6.《闽东本草》:发表驱风,宣肺理脾,通经法瘀。治外感头痛,骨节疼痛,腹胀腹痛,积滞泄泻,妇人经闭。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