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全部导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四脚蛇

目录
“四脚蛇”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四脚蛇”在《*辞典》
“四脚蛇”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脚蛇

【拼音名】 Sì Jiǎo Shé

【别名】 草绿龙蜥

【来源】 有鳞目飞蜥科草绿攀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et Dunn,以全体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咸,寒。有毒。

【功能主治】 主治瘿瘤结核,瘰疬等。

【用法用量】 1~2只,泡油或研末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四脚蛇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 Sì Jiǎo Shé

【别名】 草绿龙蜥

【来源】 为鬣蜥科动物草绿龙蜥全体

【原形态】 全长约20余厘米,尾极长,约占全长的2/3。全体被有鳞片。吻钝圆,吻长为眼径的1.5倍;鼻孔在鼻鳞的中央;鼻鳞、吻鳞、第1枚上唇鳞之间各介有2~3枚小鳞;头部鳞大小不等,均具棱;有鼓膜,鼓膜处覆有小鳞;眼睑发达,能动,瞳孔圆形。背鳞及体侧的鳞较小;背中央有鬣鳞,愈向后愈小,至尾部消失;其两外侧各有1行棱鳞。体色多变异,常见者为草绿色或棕绿色。头部有5~6条深横纹;躯干部有4~5条宽横斑,两傅有黄色宽纵纹,纵纹外侧为紫黑色纹;四肢具横纹,尾部有20余条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白色。指、趾侧扁,各5,指、趾端均具锐爪。

【生境分布】 常活动于路旁、荒山坡的石头及泥土上,善爬行。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性寒,味咸,有毒。

【功能主治】 治瘿瘤结核,瘰疬及九子烂疡未溃。

【用法用量】 内服:炕干研末。外用:浸蛋内调涂。

【附方】 ①治瘰疬未溃及瘿瘤结核症:用鸡蛋一个,于顶端打一孔,将四脚蛇切碎装入蛋内,封固,挂于当风处,冬季经七周后,取下,用火炕干研细。每次服一分,兑黄酒吞下。

②治九子烂疡:用绿壳鸭蛋一个,在顶端打一孔,将四脚蛇放入蛋内封固,悬挂于当风处,夏季约经四星期;等蛇化后,与蛋汁搅匀,搽患处。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四脚蛇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 Sì Jiǎo Shé

【英文名】 Lizard

【别名】 公蛇

【来源】 药材基源:为鬣蜥科动物草绿龙蜥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et Du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处死,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 草绿龙蜥,体长75mm左右,尾长约为体长的2倍。吻钝圆,吻长为眼径的1.5倍;鼻孔在鼻鳞的中央;鼻鳞、吻鳞与第1枚上唇鳞之间各介有2-3枚小鳞;鼓膜处覆以细鳞。头部鳞片大小不一,均具棱,颞部上方有数枚分散的锥鳞;背鳞小,体侧鳞更小;背脊鬣鳞起向后越小,至尾基部消失;鬣鳞两外侧有一纵行棱鳞,尾略侧扁,末端成鞭状;背腹鳞片均具棱,四肢的棱鳞较大。咽喉部有横沟褶,褶部的鳞细小,后肢前伸时可达眼后方,雄性在生殖季节有喉囊,鬣鳞发达。生活时体色斑纹有变异最常见者为草绿色或棕绿色;头部有5-6条深横纹;背部有4-5条宽横纹;四肢肯横纹;尾部有20余条深浅相间之环纹;腹面白色,喉部微带灰黑色纹。指、趾侧扁,各5指、趾端均具锐爪。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边、路旁的草丛及乱石中以昆虫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咸;性寒;有毒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瘿;软坚散结。主瘿瘤;结核;瘰疬未溃;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油浸或酒泡,涂敷。内服:焙研,每次1-2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