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全部导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喜树

目录
“喜树”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喜树”在《*辞典》
“喜树”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喜树

【拼音名】 Xǐ Shù

【别名】 千张树、水桐树、旱莲木

【来源】 珙桐科旱莲属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根、果树皮、树枝、叶均入药。秋冬采果,晒干;根、树皮、树枝四季可采,洗净晒干;叶春至秋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抗癌,清热,杀虫。用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

【用法用量】 临床多提取喜树碱用。每日10~20毫克。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喜树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 Xǐ Shù

【别名】 旱莲、水栗、水桐树、天梓树、旱莲子、千张树、野芭蕉(《天津医学通讯》(6)1,1971),水漠子、旱莲木、南京梧桐(《云南经济植物》)。

【来源】 为珙桐科植物喜树果实。果实秋末至初冬采收,晒干;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浅灰色。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6~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叶柄长1.5厘米左右。花单性同株,绿白色,无梗,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径4厘米,或数花序排成总状,间有单生于枝端叶腋的;雌花球顶生,雄花球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萼杯状,萼齿5;花瓣5,淡绿色,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花有雄蕊10,2轮,外轮较长;雌花子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圆形,长2~2.5厘米,顶端有宿存花柱,两边有窄翅,褐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本植物的树皮或树枝(喜树皮)、树叶(喜树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多栽培于路旁或庭园。分布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份】 全株含喜树碱,根中含率约0.008%,根、根皮、树皮、果实、树枝含量分别为1:2:1:2.5:0.4。根中尚含喜树次碱即印度鸭脚树碱,3,3′,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及谷甾醇。干木中还含羟基喜树碱,甲氧基喜树碱。果实中还含羟基喜树碱、脱氧喜树碱、喜树次碱、白桦脂酸和喜果甙即长春甙内酰胺。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喜树根、茎、叶、果各部分的醇提溶液,在对小鼠白血病L-615、腹水型网状细胞肉瘤及病毒性白血病试验中,证明果、根可使白细胸总数下降,脾重减轻,腹水减少,腹水中活瘤细胞数降低,茎、叶无效。喜树果酒浸膏注射液(2毫升约含生药8克、喜树碱0.20~0.25毫克)对L-615白血病、肉瘤-180(皮下型)及艾氏腹水癌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皮下型)效果较差(抑制率22%);水煎膏片剂(复方)口服,可使患L-615白血病动物生存时间延长40.9%;临床应用时注射剂较片剂效果好,缓解期1~6个月。喜树果2克生药/毫升于美蓝试管法中,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有抑制作用。喜树碱钠盐或混悬液对小鼠肉瘤-180,肉瘤-37,L-615白血病及大鼠瓦克氏癌、吉田肉瘤等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鼠白血病及大鼠吉田肉瘤的疗效尤为良好,采用常规治疗量可延长白血病及吉田肉瘤动物的生存时间达90%,若用3倍常规剂量,每3天给药1次,对腹水型吉田肉瘤也得到同样效果,但用10倍剂量1次冲击,疗效下降,且毒性过大,致动物死亡较多;对皮下接种的吉田肉瘤瘸重抑制率60%,并显著抑制患艾氏癌小鼠的腹水及瘸细胞生长。进一步从喜树中分离得羟基喜树碱和甲氧基喜树碱对白血病L-1210均具有与喜树碱相似的效果,喜树碱中抗癌的主要基团为α-羟基-内酯环。临床上用于胃癌、肠癌、直肠癌、食道癌、气管癌,骨髓性白血病等。作用原理尚未阐明,主要在细胞核,使有丝分裂减少,大剂量喜树碱能降低肝中核糖核酸的磷含量,因而抑制核酸代谢。

【毒性】 喜树果注射液于小鼠1次腹腔注入40克生药/公斤(约为成人常用量的100倍),未见动物死亡,体重无明显下降,剂置20~120克生药/公斤,腹腔注射2次,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肝、肾及心肌。喜树碱对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小鼠的毒性反应较正常鼠明显,耐受性亦较差,各脏器组织切片检查中,肠道病变较突出,以结肠及盲肠为着,呈急性卡他性炎,药物浓度以肠道最高,停留时间最长。对肝脏也有轻度损害。喜树碱钠盐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8.81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与此相近,此剂量相当于人体用量的16倍。静脉注射可出现轻度静脉炎。喜树果注射液的副作用比喜树碱小。

【性味】 ①江西《中草药学》:"苦涩。"

②上海《中草药学》:"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试治各种癌症,急、慢性白血病,银屑病以及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等。

①江西《中草药学》:"制癌,消结。对胃癌、直肠癌、膀胱癌有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亦效。"

②《新编中医学概要》:"破血化瘀。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对急性白血病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皮3~5钱;果实1~3钱;或制成针、片剂用。

【注意】 上海《中草药学》:"一般认为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较大。"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肿瘤

喜树制剂治疗胃癌及结肠、直肠癌,据部分病例观察,有效病例多在用药2~4周后症状改善,如食欲增进,体重增加,肿块缩小或钡餐检查病灶变小等。对肺癌、食道癌、淋巴肉瘤、膀胱癌、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头颈部癌肿中的圆柱瘤型腺癌、白血病等也有一定疗效。对肝癌的有效率低,大剂量使用时又易引起肝出血等不良后果。可惜用药后的近期疗效虽较显着,但缓解期很短,重复用药时疗效差,且因其毒性反应大,往往有些患者不能使用较长疗程而被迫停药。因此,在用药后当肿块缩小到不能再进一步缩小时,应争取进行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以期达到根治目的。制剂、用法及用量:㈠喜树碱:静脉注射-常规剂量为5~10毫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每日1次;或15~20毫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隔日1次,总量均以100毫克为一疗程。大剂量用20毫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每日1次,以总量300毫克为一疗程。动脉注射-少数肝癌或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动脉插管注射;少数胃癌患者在手术时注射于胃网膜动脉内。每次5~1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10~20毫升;或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行动脉滴注,每日1次。胸腹腔注射-用于癌性胸水与腹水患者。抽水后(胸水尽量抽出,腹水抽出部分),用10~20毫克或3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0或30毫升中注入,每周2次。肿瘤局部注射-每次用5~10毫克直接注射于转移性肿块内,每日或隔日1次。膀胱灌注-用20或3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0或30毫升中,排空小便后进行膀胱灌注。每日1次,一般连用3次;或每周2~3次。此外,尚有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用法。㈡喜树果浸膏:每日量约相当于生药2~3钱,分3~4次服。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8克。每日用2~8毫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喜树碱有相当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系、泌尿系,及造血功能的抑制等。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尿,白细胞下降等。有些病例有严重的脱发,皮疹,难以控制的腹泻(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有致命危险)及期外收缩,心悸,神经精神症状等。喜树果浸膏制剂的副作用较喜树碱为小,主要是消化道反应,膀胱炎反应则比较少见,骨髓抑制亦不严重,在一定剂量下可以长期用药达3个月以上。

②治疗银屑病

以20%喜树子软膏外用,同时并用喜树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3克)肌肉注射,每次6~9克,每日3次,或每次9克,每日2次。观察31例,6例痊愈,15例近期治愈,10例明显好转。平均用药1周左右即可见效,鳞屑逐渐脱落,局部变光滑。治愈病例用药时间,25~56天不等。对新发病例和未接受过芥子气软膏等治疗者效果较好,鳞屑较固着不易剥离者见效较慢。治疗中曾有2例单用针剂注射,观察2周效果不显著,而单用药膏外涂者,却有1例治愈。经半年观察,约有2/3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阴囊皮肤有轻度发红或糜烂反应;部分病人在用药部位及周围有皮肤发红刺激反应;多数病人血象、小便无改变,肝功能无影响,亦无消化道反应。

③治疗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用100%喜树皮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2毫升,10~1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观察17例,除个别脾肿未见好转外,其余肝脾肿大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绝大多数自觉症状消失。

④治疗蕈样霉菌病

用喜树注射液(每毫升含喜树根皮1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每次3毫升;同时在皮损处外敷20%喜树子软膏。治疗1例病史6年的患者,右面颊部有一大小为12×18厘米、高出皮面2.5厘米之斑块,因斑块红肿致使下眼睑外翻,四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斑块及结节。经用药11天后斑块及结节开始变软,病变处的皮面出现皱纹;40天后大部分斑块及结节明显缩小,紫红色明显减退;经76天治疗后病变全部消退,皮损处仅留下色素沉着斑,右下眼睑已不外翻。治疗中有口唇干燥、口渴、轻度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及白细胞下降等反应,经停药及加用维生素B4而渐恢复。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喜树

【出处】 喜树原名旱莲,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木类,曰:“旱莲生南昌西山。赭干绿枝,叶如楮叶之无花权者,秋结实作齐头筩子,百十攒聚如毯;大如莲实。”并附果枝图。据其图文分析,所述旱莲与本种一致。

【拼音名】 Xǐ Shù

【别名】 旱莲、水桐树、天梓树、野芭蕉、旱莲木、水漠子、南京梧桐、、水栗子、水冬瓜、秋青树、圆木、土八角、千丈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的果实或根及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采收和储藏:果实于10-11月成熟时采收,晒干。根及根皮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剥为好,除去外层粗皮,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20-25m。树皮灰色。叶互生,纸质,长卵形,长12-28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微呈波状。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以,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花单性同株,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雌花顶生;雄花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花萼5裂,边缘有纤毛;花瓣5,淡绿以,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盘微裂;雄花有雄蕊10,两轮,外轮较长;雌花子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长圆形,长2-2.5cm,先端有宿存花柱,有窄翅。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溪边栽培于庭院、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干燥,根深,萌芽办强,生长迅速。宜在肥沃湿润之石灰岩风化后的土壤,冲积土及河滩沙地、江湖堤岸等地种植。在酸性、中性和弱碱性土壤上均可生长。

栽培技术 主要用种子繁殖。于2月底至3月中旬播各,播前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多用条播,条距30cm,播后覆土1-2cm,盖草,保温保湿,8d左右即可出苗。苗高10cm左右间苗,苗距18-24cm。育苗期适时中耕除草,追肥3次,苗高80-100cm时,即可出圃定植。在冬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定植。

田间管理 一般在幼林期或雨季前后,杂草生长旺盛时,要及时中耕除草。定植后1-2年,松土除草2次,以后每年1次,成林后,不再单独中耕。结合中耕除草施以有机肥、人畜粪尿、以促进林磊速生。

病虫防治 褐边绿刺蛾,幼虫为害叶片,用400倍的鱼藤皮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剥为好,除去外层粗皮,晒干或烘干。

【性状】 性状鉴别:果实披针形,长2-2.5cm,宽5-7mm,先端尖,有柱头残基;基部变狭,可见着生在花盘上的椭圆形凹点痕,两边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泽,有纵绉纹,有时可见数条角棱和黑色斑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内有种子1粒,干缩成细条状。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扁平细胞;中果皮为多列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维管束十数个,散列,外侧具纤维群,纤维壁厚,木化;内果皮为数列厚壁纤维。种皮细胞由棕以扁平细胞组成;鲜品的胚乳细胞和子叶细胞内充满内含物,干后萎缩。

【化学成份】 从喜树的果实中分得下列化合物:喜树碱(camptothecine),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 camptothecine),11-甲氧基喜树碱(11-methoxycamptothecine),脱氧喜树碱(deoxy-camptothecine),喜树次碱(venoterpine),白桦脂酸(betulic acid),长春花甙内酰胺(vincoside-lactam),11-羟基喜树碱(11-hy-droxycamptothecine),10-甲氧基喜树碱(10-methoxycamp-tothecine),3,4-O,O-亚甲基并没食子酸(3,4-O,O-methyleneel-lagic acid),3',4'-O-二甲基-3,4-O,O-亚甲基并没食子酸(3',4'-O-dimethyl-3,4-O,O-methyleneellagic acid),3,4-O,O-亚甲基-3',4'-O-二甲基-5'-甲氧基并没食子酸(3,4-O,O-methlene-3',4'-O-dimethyl-5'-methoxyellagic acid),3,4-O,O-亚甲基-3',4'-O-二甲基-5'-羟基并没食子酸(3,4-O,O-methylene-3',4'-O-dimethyl-5'-hydroxyellagic acid),3,4'-O-二甲基并没食子酸(3,4'-O-dimethylellagic acid),3,4,3'-O-三甲基并没食子酸(3,4,3'-O-trimethylellagic acid),3'-O-甲基-3,4-O,O-次甲基并没食子酸(3'-O-methyl-3,4-O,O-methylidyneellagic acid),3,4-O,O-次甲基并没食子酸(3,4-O,O-methylidyneellagic acid),3,4-O,O-次甲基-3',4'-O-二甲基并没食子酸(3',4'-O-dimethyl-3,4-O,O-methyli-dyneellagic acid),3,4-O,O-次甲基-3,4'-O-二甲基-5'-甲氧基并没食子酸(5'-methoxy-3',4'-O-dimethyl-3,4-O,O-methyli-dyneellagic acid),3,3',4,4'-O-四甲基-5'-甲氧基并没食子酸(3,3',4,4'-O-tetramethyl-5'-methoxyellagic acid),5'-羟基-3',4'-O-二甲基-3,4-O,O-次甲基并没食子酸(5'-hydroxy-3',4'-O-dimethyl-3,4-O,O-methylidyneellagic acid),丁香酸(syringicacid),10-羟基脱氧喜树碱(10-hydroxydeoxycamptothecine),喜树矛因碱(camptacumothine),喜树曼宁碱(camptacumanine),乌檀费新碱(naucleficine),牛眼马钱托林碱(angustoline),二氢异喹胺(dihydroipouinamine),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19-O-甲基牛眼马钱托林碱(19-O-methylangustoline),22-羟基旱莲木碱(22-hydroxyacuminatine),19-羟基臭马比木碱(19-hy-droxymappicine),氧代儿茶钩藤丹宁碱(oxogambirtannine),18-羟基喜树碱(18-hydroxycamptothecin),吕宋果内酯(strychno-lactone),水杨酸(salicylic acid),壬二酸(nonandioic acid),止权酸(d-abscisic acid),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β-谷甾醇(β-siiosterol),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熊果酸(ursolic acid),肌醇(inositol)。 从喜树的根中分得喜树碱,并没食子酸-3,4,3'-三甲醚(3,4,3'-tri-O-methylellagic acid),喜树次碱,β-谷甾醇及β-谷甾醇3-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3-β-D-glucoside)。根皮中含有20-去氧喜树碱(20-dooxycamptothecin),20-己酰喜树碱(2O-hexanoylcamptothecine),20-己酰基-10-甲氧基喜树碱(20-hexanoyl-10-methoxy camptothecin)。 从喜树的木质部中分得喜树碱,1O-甲氧基喜树碱,11-羟基-(20s)-喜树碱。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喜树果、根皮的醇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喜树果或根皮中所含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喜树碱体外对白血病L121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D50为1.36 ×l0(-4)μm/ml;对HeLa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喜树碱0.25-25mg/kg腹腔注射,连续7-10天,可延长白血病L1210、L5178Y、K1946、P388小鼠的生存时间1倍以上。对白血病L615和腹水型肝癌小鼠也可延长其生存时间。对小鼠Lewis肺癌、黑色素瘤B16、脑瘤B22、艾氏腹水癌及大鼠W256癌肉瘤及吉田肉瘤等多种实体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喜树碱对小鼠白血病L1210和P388的各种耐药瘤株,也有抑制作用。10-羟基喜树碱1-2mg/kg,腹腔注射,连续7-9天,可明显延长白血病L1210、P388、艾氏腹水癌、腹水肝癌、网织细胞肉瘤腹水型小鼠和吉田肉瘤腹水型大鼠等的生存时间119%-280%。对小鼠肉瘤180、肉瘤37、宫颈癌U14、大鼠W256癌肉瘤等实体瘤生长均能抑制。

喜树碱主要肢坏瘤细胞DNA结构,又抑制DNA聚合酶而影响DNA的复制。对细胞周期中S期有明显抑制作用,对G1期和G2期细胞亦有影响,对G0期细胞没有作用。喜树碱1mg/ml体外培养,能抑制HeLa细胞和L5178Y等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但在相同的浓度作用下,对大鼠肝、脑细胞的线粒体并不抑制,表明喜树碱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大于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喜树碱多相脂质体腹腔注射对小鼠肝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效应,其对肝癌细胞DNA合成的最高抑制率为73.7%,作用时间约4小时,对癌细胞RNA合成抑制率达82.9%。对肉瘤S180及肝癌腹水型细胞(Heps)的抑制率可达74%及82%。可使艾氏腹水癌(EAC)小鼠的生命延长126%;喜树碱钠盐对S180及Heps的抑制率可达52%及53%,可使荷EAC小鼠的生命延长54%。

2.免疫抑制作用:喜树碱小鼠小剂量(1mg/kg)腹腔注射,连续9次,对肿瘤相伴免疫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剂量40mg/kg 1次冲击,对免疫抑制较小。喜树碱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暂时的,停药9天免疫功能得以恢复。但也有报道,每日腹腔注射喜树碱前体多相脂质体0.5mg/kg,连续9天,对小鼠肿瘤相伴免疫没有明显影响。用兔眼球结膜体外细胞培养和活体兔结膜下埋线并用喜树碱对埋线周围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实验,结果证明,喜树碱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有显着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

3.其他作用:喜树碱和1O-甲氧基喜树碱体外对疱疹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喜树碱5mg/kg,每日1次,连续1-3次灌胃或皮下注射,对交配后7-9天的大鼠和交配后7天的家兔均可100%抗早孕。

4.体内过程:小鼠1次腹腔注射喜树碱后,可迅速自血浆、肝和肾廓清,半衰期为30分钟,自胃肠道廓清的半衰期为210分钟。大鼠1次腹腔注射喜树碱,15分钟血中浓度可达最高峰,半衰期为27分钟。喜树碱与小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0%,多与α-球蛋白和β-脂蛋白结合。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喜树碱后,迅速分布于消化道、肝、肾、骨髓和脾脏中,在胃肠中药物浓度下降缓慢,可能存在药物的肠一肝循环;喜树碱在体内组织中多以原药形式存在。喜树碱主要从胆汁排泄,也可从尿中排出。3H-羟基喜树碱10mg/kg静脉注射,血中呈双相曲线下降,其分布相半衰期为4.5分钟,消除相半衰期为29分钟。腹水肝癌小鼠以相同剂量静脉注射,1小时以胆汁和小肠内容物的放射性最高,其次是大肠、心、脑、肌肉、胰腺和脾脏。4小时胆汁的放射性明显上升,骨髓、肝脏和肠内容物放射性明显下降。主要经粪便排出,48小时内总排出47.8%,而从尿中排出总量为12.8%。

5.毒性:喜树碱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68.4-83.6mg/kg。喜树碱钠盐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7.3mg;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26.9mg/kg;大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34.1mg/kg;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53.2mg/kg。犬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80mg/kg,给药后10天内死亡。10-羟基喜树碱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4 ±11mg/kg。喜树碱前体多相脂质体腹腔注射及灌胃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59.3mg/kg及33.7mg/kg。犬和猴静脉注射喜树碱钠盐后,首先出现厌食、脱水、体重下降、呕吐和不同程度的腹泻,有些动物出现血性腹泻而死亡,剖检可见消化道上皮增生,坏死碎片积聚于扩张的腺体小窝内,覆盖上皮坏死,粘膜和粘膜下出血。给予最大耐受量存活的犬出现可逆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血象恢复期可有轻度暂时性单核细胞增多。当用量为最小致死量时,猴在死前血色素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骨髓内细胞减少,犬出现坏死性胆囊炎;猴肾脏肾小管明显损伤,少数有肝局部性坏死。10-羟基喜树碱对犬的毒性反应与喜树碱相似,但对肾脏毒性较小。羟基喜树碱对肿瘤细胞有诱发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畸变的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样品粉末2g,用80%已醇30ml回流30min,放冷,滤过,滤液减压蒸去已醇,放冷,滤过,滤液用含有10%已醇的氯仿溶液提取,浓缩提取液,作供试液,以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制对照深圳特区。吸取二溶液,点于硅胶胶G板上,以氯仿-丙酮(7:3)为展开剂,展距13cm,于紫外光灯下(254nm)观察,样品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 味苦;辛;性寒;有毒

【归经】 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消症。主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癣;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皮9-15g,果实3-9g;或研末吞;或制成针剂、片剂。

【注意】 内服不宜过量。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忌用铁器煎煮、调制。”2.上海《中草药学》:“一般认为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也大。”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