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 > 医药3.15 > 医患关系
医生的困惑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据某项调查显示:医生在人们向往的职业中名列前茅。我从事临床工作近15年,同班同学已有2/3不从事医疗工作。同样的情况是一些医科大学生一毕业就离开医疗行业,一些分配进入医院不久的年青医生辞职转行,这些情况在地球的其他地方是不可思议的,但在我们这里早已习以为常。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医疗卫生方面出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社会和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方面,民众健康意识与要求的提高和媒体舆论对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批评,促进了医疗行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医疗客观规律、把医疗活动机械化和简单化、某些激化医患矛盾的倾向。这种倾向促使医务人员不得不对“救死扶伤”的基本信念进行重新思考,对医生的医疗行为已产生影响,将对救治病人和医学发展带来不利。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的医生,我感到越来越多的困惑。

困惑一:医生来承担医疗风险。很多医疗措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伴有不良反应,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它只能减少而无法消除,如手术并发症。现在对高风险医疗措施的实施常令医生进退两难,如不去实施而病情恶化,那是医生没果断积极采取措施,延误了治疗;如采取措施后出现并发症,那是医生治疗措施给病人带来的伤害,病人是来“消费”的,要给予赔偿。在此也不是说要由病人承担风险责任,只是希望病人和家属充分理解医疗有风险,就和股市有风险一样。作为医生要尽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把对病人的伤害程度尽量降低。建议尽快推出医疗风险保险来补偿病人受到的伤害。

困惑二:医生要对合理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承担责任。药物基本都有多方面作用,当我们利用其某一方面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这时无法避免的。某些个体对某种药物具有特异质反应事先也是无法预知的。对一个病人如不给他用药或使用某种第一线的常用药物,一方面医生感到没能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另一方面病人也要指责医生的不作为;而使用药物后出现副作用可能给病人带来伤害又要医生承担责任,这是很不合理的。对每个病人去讲解所用药物的副作用是不现实的。一旦发生纠纷,一句“我们又搞不懂”把所有的告知都打发了。这样下去不知今后如何治病?难道使用任何药物都要签订志愿合同书?

困惑三:医疗结果追求绝对完美、否认个体差异的倾向。典型病例:一青壮年肺炎患者给予青霉素治疗三天后病情好转不明显,改用较昂贵的抗生素后病愈。病人不满意,提出为什么一开始不用较昂贵的抗生素。一年老体弱肺炎患者给予较昂贵的抗生素治疗后病愈。病人不满意,提出不少人肺炎青霉素也能治好,为什么给我用较昂贵的抗生素。这种完美追求令医生无所适从。人们对一批学生在同一老师授课后出现不同成绩觉得很正常,而对某一疾病在标准治疗后不同个体的疗效差异却不能完全认同,典型的不满是“人家病好了,为什么我还没好”,对此我感到很难理解。同一疾病在不同个体表现有差异,不同个体对治疗反应又有差异,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困惑四:对疾病治疗的复杂多变性缺乏认识。尽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不是报刊上经常看到的“突破了XX”、“攻克了XX”、“解决了XX”,好象中国至少可拿几十个诺贝尔医学奖,对此要有基本认识。同一疾病的表现可有所不同,不同疾病的初期表现亦可相同。医疗行为尽管有理论指导,但其结果具有不可预测的一面,实际上是一个探索过程。对一些不典型或比较复杂的疾病诊治,事后分析往往有或多或少的遗憾,但用“事后诸葛亮”的方法来评判探索过程中的措施对错是欠科学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医生只能尽量减少失败。

困惑五:对医疗大环境的困惑。第一,医院是什么。目前大多数医院属公立医院,但基本是自负盈亏。第二,《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指出医疗保障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确实不充足,但社会、民众和其他法规对疾病诊治的要求很高;因此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采取各种措施治好疾病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医生要同时承担控制费用和治好疾病的责任,真难啊!我不知道基本医疗保障包括什么?第三,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随着医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应用,各国的医疗费用都在逐步提高。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很快,经济逐年增长,医疗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较低,要求医疗费用不增长是否现实和合理呢?第四,一方面医药行业的产值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医药费用要求下降,这真是令人困惑。

总之,现在当医生仅靠救死扶伤是不行的,你一边救治病人,一边要考虑:①治疗措施出现并发症是否会产生纠纷,②使用的药物出现副作用病人及家属能否接受,③增加措施而医疗费用不能控制如何向上交代,④不增加措施疾病没控制又如何承担责任,⑤疾病的判断和每项措施的实施是否留下了法律依据,要为今后可能的举证作准备。所有这些左右为难的问题都困扰在第一线医务人员身上,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也是这样当医生,也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医疗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病人的救治。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医患双方互诉“苦经”
下一编:医生心病谁来医?
精彩推荐
最新更新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