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男人 > 全身
黑热病

概述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大、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

病因
   (一)传染源:患者与病犬为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胎盘或输血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健康人也可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免疫性。

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3~6月(10日至9年)。
    早期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约1/2~1/3病例呈双峰热型,即1日内有2次体温升高。
    病后3~6月典型症状逐渐明显,长期不规则发热,乏力、纳差、消瘦和咳嗽等。脾脏呈进行性肿大,自2~3病周即可触及,质地柔软,以后随病期延长脾肿逐渐明显且变硬,半年可平脐,年余可达盆腔,若脾内栓寒或出血,则可引起脾区疼痛和压痛,有时可闻及摩擦音。肝脏肿大稍晚。
    晚期患者(发病1~2年后)可因长期发热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致使患儿发育障碍。

检查
   (1)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多在1.5~3.0×108/L间,甚至中性粒细胞缺乏;贫血呈中度,血小板减少。
   (2)血浆球蛋白显著增高,球蛋白沉淀试验、醛凝试验、锑剂试验多呈阳性。
   (3)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阳性有助诊断。

治疗
   (一) 一般对症治疗。 
    休息与营养,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输血或输注粒细胞、抗感染等。
   (二) 病原治疗。 
    首选葡萄糖酸锑钠。
    对锑剂无效或禁忌者可选下列非锑剂药物:
    1.戊烷脒。
    2.二性霉素B
    脾切除:巨脾或伴脾功亢进,或多种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脾切除。术后再给予病原治疗,治疗1年后无复发者视为治愈。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恶性组织细胞病
下一编:新生儿败血症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