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青春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消痤灵颗粒抗菌及其对丙酸杆菌致大鼠耳廓炎症痤疮的防治作用

消痤灵颗粒抗菌及其对丙酸杆菌致大鼠耳廓炎症痤疮的防治作用

解放军药学学报 1999年第6期第15卷 论著

作者:耿东升 刘发 杨弟存 周军 张文斌

单位:耿东升(中国民解放军新疆军区药材仓库 乌鲁木齐 830002);刘发(新疆医科大学基础部药理教研室 乌鲁木齐 830054);杨弟存(中国民解放军第23医院病检科 乌鲁木齐 830006)

  关键词: 消痤灵;痤疮模型;丙酸杆菌;防治作用

  摘 要 目的:研究消痤灵颗粒体外抑菌作用及对痤疮模型的疗效。方法:用琼脂倾注平板法测定消痤灵颗粒体外MIC、MIC50、MBC和MBC50,用内耳廓皮内注射丙酸杆菌建立大鼠耳廓炎症痤疮模型,观察用药前后痤疮模型的大体及镜下改变。结果:消痤灵颗粒抑制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白色葡萄球菌(白葡菌)及丙酸杆菌的生长,减轻或消除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炎性肿胀。结论:消痤灵颗粒对痤疮有抑菌和防治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61.1

EFFECTS OF XIAOCUOLING ON ANTIBACTERIA AND ON THE TREATMENT OF RATS' ACNE PRODUCED BY PROPIONIBACTERIUM

Geng Dongsheng

  (Depot of Drugs and Medical Equipment Supply of Xinjiang Military Command,Wulumuqi 830002)

  Liu Fa

  (Dept of Pharmacolog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Wulumuqi 830054)

  Yang Dichun,Zhou Jun,Zhang Wenbing

  (Dept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test of 23rd hospital of PLA,Wulumuqi 830006)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Xiaocuoling granulated preparation on bacteriostasis and treatment of a acne model.METHODS With the falt plate method of agar touring, MIC,MIC50,MBC,MBC50 in vitro were determined an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cne model by intradermal injection of Propionibac-terium into inner auricles of rats,the changes of the model in the generaland under the microscope were observed.RESULTS Xiocuoling inhibits the growth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Staphylococcus albus and Propionibacterium in vitro and relieves the swelling of the ears of the model.CONCLUSION Xiocuoling granulated preparation have the effects of bacteriostasis and prevention and cure on acne

  Key words Acne model;Xiaocuoling;Propionibacterium;Prevention and cure

  痤疮是青年的一种顽固性多发性皮肤病。其病因还未阐明,动物模型国内也未见报道。消痤灵颗粒是治疗痤疮的纯中药制剂,本实验参照De Young LM等[1]的方法,制作了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观察了消痤灵颗粒体外抗痤疮致病菌的作用及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疗效。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实验菌 消痤灵颗粒(新疆郁金香痤疮研究所提供,批号 980822);复方珍珠暗疮片(广东佛山制药二厂,批号 971018);营养琼脂(江苏宜兴万石培养基厂,批号 930811);普通肉汤培养基(江苏宜兴万石培养基厂,批号 950921);硫乙醇钠培养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制,批号 860704);丙酸杆菌(菌号 65102(1));金黄色葡萄球菌(菌号 26001);白色葡萄球菌(菌号 7512,3种菌均由北京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

  1.2 仪器 千分尺(Series 550,日本NSR);切片机(AO,USA );显微镜(CH,日本OLYMPUS)。

  1.3 动物 Wistar大鼠(新疆医学动物供应中心提供,生产证号:新医卫字(94)16001号),♀♂兼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体外抗菌作用 将消痤灵颗粒10g溶于20ml无菌蒸馏水中,调pH值,滤过除菌,呈棕色透明溶液,1∶2 稀释备用。将培养6h的实验菌做1∶100 0稀释备用,同时用琼脂倾注平板法进行计数,得实验菌浓度分别为:金葡菌 22×106ml-1,白葡菌20×106ml-1,丙酸杆菌3.2×106ml-1。取液体培养基于实验管内,每管1ml,将备用药液加入试管中,用二倍稀释法,使其浓度分别为1∶4、1∶8、1∶16……1∶16384,末管为不加药液的对照管。每一浓度设3管。将实验菌0.05ml 分别加入各试管中,培养18h,观察最低抑菌浓度。最后将上述各管液体培养物,作适当稀释后分别注入培养基中,用琼脂倾注平板法混匀后,根据实验要求不同置于37℃ 需氧或厌氧环境中培养24h(厌氧菌48h),记每个平板菌落数,同一浓度3个平板取均值。计算MIC、MBC、MIC50、MBC50值。结果见表1。

表1 消痤灵颗粒体外抗菌作用(mg·ml-1)

实 验 菌 MIC MIC50 MBC MBC50
金黄色葡萄球菌 3.19 0.12 7.81 0.98
白色葡萄球菌 7.81 0.12 15.63 1.95
丙酸杆菌 50.00 1.56 100.00 12.5

  2.2 对丙酸杆菌致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影响 取体重180±20g的大鼠,依体重均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珍珠暗疮片阳性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消痤灵颗粒组。ig给药,qd,连续12d。各鼠开始ig给药的同时,生理盐水组除ig给10ml·kg-1生理盐水外耳廓皮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50μl,其余各组(模型组ig给生理盐水)均耳廓皮内注射备用丙酸杆菌液50μl(丙酸杆菌备用液:冻干丙酸杆菌在厌氧条件下以硫乙醇钠液培养基增菌后,用生理盐水洗涤 3次,调整丙酸杆菌浓度为6000万·ml-1,95℃水浴灭活15min后备用)。注射后,每隔24h用千分尺测量一次大鼠耳廓厚度,连续5d。以耳廓肿胀率(%)=(注射后耳廓厚度-注射前耳廓厚度)/注射前耳廓厚度×100% 式计算各鼠耳廓肿胀率。继续给药至12d后,切下鼠耳,10%甲醛固定,包埋切片(每耳切片3张),HE紫色,在50×,100×,200×,400×光镜下观察。结果,复方珍珠暗疮片和3个剂量的消痤灵颗粒组均可降低丙酸杆菌致大鼠的耳廓肿胀率,但以消痤灵颗粒中、大剂量作用更为显著(见表2)。光镜下病理诊断为:生理盐水组大鼠表皮、肌肉、皮脂腺、软骨均未见明显病变(见典型图1);模型组皮下均有多个脓肿形成,炎细胞弥漫性浸润以大量嗜中性白细胞为主,部分为单核及淋巴细胞,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渗出,组织水肿明显,肌肉变性断裂,肌间隙及肌层中炎细胞浸润等(见典型图2),提示痤疮模型成立。复方珍珠暗疮片组化脓性炎症明显减轻(见典型图3)。消痤灵颗粒各剂量组均无化脓性病变,炎症逐渐减轻,至大剂量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见典型图4)。

表2 消痤灵颗粒对丙酸杆菌致大鼠耳廓肿胀的影响(±s,n=8)

组  别 剂 量

  (g·kg-1)

耳 廓 肿 胀 率(%)
1d 2d 3d 4d 5d
生理盐水对照组 10.00ml 123.4±18.5 121.0±17.6 107.4±14.3 79.0±10.8 56.5±6.1
模型组 186.3±54.5 177.0±14.0 171.7±32.1 164.3±27.0 148.7±16.0
复方珍珠暗疮片组 1.25 107.8±19.3c 98.8±8.7c 90.1±7.8c 88.3±6.3c 85.5±7.1c
消痤灵颗粒小剂量组 2.50 110.4±18.3c 102.1±14.3c 97.8±9.2c 85.4±7.5c 77.3±4.6c
消痤灵颗粒中剂量组 5.00 92.7±9.3c 88.5±8.7c 81.6±7.6c 64.1±6.1c 63.8±5.8c
消痤灵颗粒大剂量组 10.00 86.7±7.8c 81.1±8.6c 71.4±8.1c 57.2±6.2c 52.8±6/2c

  注:与模型组比较,cP<0.01

图1 正常大鼠(N.S组)耳廓切片100×

  表皮 肌肉 皮脂腺 软骨等未见病变

图2 模型组大鼠耳廓切片50×

  上下有两个脓肿形成,炎细胞弥漫性浸润,以大量中性白细胞为主,

  部分为单核及淋巴细胞,周围组织中细胞血管扩张、充血、渗出、组织

  水肿明显,肌肉变性、断裂,肌肉间有炎细胞浸润。

图3 复方珍珠暗疮片组大鼠耳廓切片100×

  炎细胞呈弥漫性浸润,致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组织轻度水

  肿,未见脓肿形成。

图4 消痤灵颗粒大剂量组大鼠耳廓切片100×

  血管轻度扩张、充血,仅少量炎细胞浸润。余无异常。

  3 讨 论

  痤疮常表现为头面部、颈部和胸背部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易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除外侵感染的金葡菌、白葡菌外,皮脂腺下层丙酸杆菌的繁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病因。无论痤疮病因如何,其结果都是感染性炎症反应。消痤灵颗粒是由桑白皮、黄芩、海浮石、西红花、枇杷叶、夏枯草等中药精制提炼而成。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活血化淤的功效。这可能是消痤灵治疗痤疮的中医理论基础。

  体外实验表明,消痤灵颗粒对常见的皮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和MBC50分别为0.12和0.98mg·ml-1。尤其对痤疮的重要致病菌丙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MIC50和MBC50分别为1.56和12.5mg·ml-1。表明消痤灵颗粒治疗痤疮的病原学基础。

  对于建立的大鼠耳廓痤疮模型,消痤灵颗粒明显减轻其肿胀。组织切片与模型组比较无化脓性病变,炎细胞侵润明显减少,组织结构较完整。消痤灵颗粒大、中剂量作用好于复方珍珠暗疮片组。显示了消痤灵治疗痤疮的病理学基础。

  对于消痤灵颗粒的基础药理研究,如抗炎镇痛等作用,还应做进一步实验。

  作者单位:耿东升,男,副主任药师。

  参考文献:

  1 De Young LM,Young JM,Ballaron SJ et al.Intradermal injection of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A model of inflammation relevant to acne.J Invest Derm,1984;83:394

  2 童明庆,施瑞华,戴传咸等.寻常痤疮致病菌的分离及其药敏结果.临床检验杂志,1996;14(6):291

收稿日期:1999-01-27

  修改日期;1999-10-25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消痤灵颗粒治疗痤疮的药效学研究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