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4期第29卷 临床研究

作者:高润芳 丁卫 李国民

单位:高润芳(山西省民医院 030012);丁卫(山西省民医院 030012);李国民(汾西矿务局总医院)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我科住院病50%以上为乳腺癌,90%以上为Ⅱ~Ⅲ期癌,手术仍以根治术为主,因创面大、渗血多,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感染导致延期愈合,一度困扰着我们,同时影响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延长住院日,增加经济负担。1995年后我们改进某些方法,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增加,现统计1995年前后各30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4~80岁,均为标准根治术。1995年前,术后于背阔肌与胸壁间隙放置一根0.6~0.8 cm乳胶管作为引流管,前端剪3~4个侧孔引出皮外,接负压吸引,负压为筒式吸引,需要随时提拉来保持负压,取半卧位。1995年后,我们改为两根引流管,腋下乳胶管同前,外接盒式负压袋,压力为2.67 kPa,携带方便;一侧皮瓣下置一根多孔潘氏引流管引出皮外,接一般无菌袋即可。同时两侧皮瓣旁分别间隔3~4 cm放置一纱球与胸壁缝合固定,最后用纱垫敷盖伤口,胸带包扎,术后取3~4 d平卧位,患肩制动。

  2 结  果

  2.1 皮瓣并发症:①皮下积液:1995年前240例,1995年后60例;②皮瓣坏死:1995年前150例,1995年后30例;③皮瓣感染:1995年前45例,1995年后6例。

  2.2 伤口愈合情况:①甲级:1995年前20%,1995年后68%;②乙级:1995年前40%,1995年后21%;③丙级1995年前40%,1995年后11%。

  3 讨  论

  乳癌根治术后,手术创面大、出血多,皮下积液难以避免,加之腋窝及背阔肌间隙较大,肩部易动,术中皮瓣处理好,为术后护理创造条件。

  3.1 引流方式:1995年前我们采用单一负压吸引,皮下积液数达80%,使皮瓣浮起,血运差致皮瓣坏死率达50%,继发感染增加,给病及医护员均增加负担。1995年后,我们改进引流方式,于对侧或下方皮瓣下放置一根多孔潘氏管引流,非负压引流,这样引流管不易堵塞,引流通畅,对皮瓣保护作用很大。

  3.2 皮瓣固定:1995年前除负压引流外,整个皮瓣的固定只靠加压包扎,效果很差,伤口积液达80%,大面积的积液致使大面积的皮瓣浮起,往往引起大面积的皮肤坏死,并继发感染。1995年后,我们加用纱布固定皮瓣,这样起到至少三方面效果:①给皮缘减张;②固定皮瓣,减少皮瓣移动,即使有积液也比较局限,经过抽吸可以转成甲级愈合;③低压处直接固定,直接起到填塞作用。

  3.3 加压包扎:在引流好,皮瓣固定的基础上,加上1~2 cm厚的纱垫敷盖伤口及腋窝,胸带适当加压包扎,这样力量均匀,不致因压力过大,使皮肤坏死。本组资料中1995年皮瓣坏死的10%中,大部分是由于切缘张力大,包扎压力大,于术后第2天即发生的小片坏死,与1995年前因皮肤大面积积液所致不同,因此,当给予解除压力后,小片状表皮坏死仍可达到乙级愈合,不影响治疗。

  3.4 体位:1995年前术后第2天,病取半卧位,这样不仅使皮瓣易于移位,不会增加引流量,之后我们改用平卧位,肩部制动,使术野保持术后状态,不打折,不移位,有利伤口愈合。

  通过两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配合负压及非负压引流,辅以皮瓣固定,适当平卧位,加压包扎,患肢制动均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皮瓣下积液、坏死、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简介:高润芳,女,1964年1月生,主治医师,山西省民医院,030012

收稿日期:2000-05-1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施行保留乳房术式前辅以动脉灌注化疗32例临床观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