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病防治专题 > 科研进展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医学前沿: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医学前沿: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据《中华肝脏病杂志》报道: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张定凤教授撰文评述了该进展。乙型肝炎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且易转为慢性, 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乙型肝炎在病程中或治疗后出现HBeAg/抗-HBe转换、HBV DNA转阴、肝功能转为正常,认为系疾病缓解的标志。但部分病出现HBeAg/抗-HBe转换后,HBV DNA仍然阳性, 肝脏病变仍持续进展, 可能由于HBV DNA出现前C区(1896位核苷G-A变异) 或C区启动区突变(1762位核苷A-T变异,1764 G-A变异),不能形成HBeAg,但病毒仍能复制及装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经过核酸序列测定,证实有前C区或C区启动区突变的占30%~60%我国部分省市检测HBeAg阴性CHB经过核酸序列测定,证实有前C区或C区启动区突变的占17.6%~78.9%,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基因前C区变异和野株并存者也占2.9%~50%[1]。HBV基因前C区变异和病毒基因分型有关,南欧地区以D型多见,或和前C区或C区启动区突变多见有关。HBeAg阴性CHB不伴前C区或C区启动区突变者可能为HBV低复制状态。

  近年来发现乙型肝炎自然康复或抗病毒治疗后康复,均可较长期在体内有低水平HBV DNA复制,不一定伴基因变异,病情不断进展,可以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称之为HBV低复制状态。HBV基因前C区变异和其低复制状态都是体内免疫压力或治疗压力的结果,对病情发展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状态,病毒变异株的作用有限。长期以来对HBeAg阴性CHB的治疗主要采用干扰素,约30%~50%病例的HBV DNA转阴,停药后大多复发,对其治疗方法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有较多报告采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CHB取得较好的效果。

  文章从五个方面报告了进展情况。

  1.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目前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多采用高度灵敏的PCR或amplicor方法测定HBV DNA,多未进行HBV基因变异的检测, 其中可能伴有HBV低复制状态。

  2. 治疗结束后随访结果。停药后持续疗效虽然不十分理想,(如Tassopoulos等报告用Lamivudine治疗124例52周,停药6月后HBV DNA复发率达67%,ALT复发者占48%。Santantonio等治疗52周停药1~12月HBV及ALT复发者占74%)但上述结果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用Lamivudine治疗1年,HBeAg/抗-HBe转换及完全应答仅16%~18%相比,其效果似不逊色。

  目前问题在于缺少一个明确停药指标可以预测持续疗效。

  3. Lamivudine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出现反跳或YMDD变异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相似,持续治疗中可以出现生物化学或HBV DNA反跳,其反跳率各家报告结果不一,常见于治疗一年后,13篇文献报告,HBeAg阴性乙型肝炎经Lamivudine治疗12月后YMDD变异出现率约为0~27%。显然较HBeAg阳性乙型肝炎为低。

  4. 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Lamivudine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安全性良好,其副反应和安慰剂组相似,治疗过程中ALT升高在对照组为19%,而治疗组仅为8%,可能反映了乙型肝炎本身的活动性。1例出现纤维化一过性肌酐升高,4例出现一过性磷酸激酶升高,均未出现胰腺炎的征象。

  5. Lamivudine在治疗HBeAg阴性乙型肝炎中的地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第9卷第1期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科学家破解肝癌细胞转移奥秘
焦点新闻
·关注拉米夫定(贺普丁)的不良反应
·拉米夫定引起原有肝病加重死亡
·拉米夫定治疗具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失代偿性肝硬化的
·拉米夫定可缓病情,乙肝患者有望新生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肝效果较好
·拉米夫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肝病严重程度
·哪些患者不适于使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治疗?
·拉米夫定引起YMDD突变导致致命性亚大块肝坏死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