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及肝癌与血清可溶性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及肝癌与血清可溶性

  fas/可溶性Fas配体的关系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年第23卷第4期

宋卫青 吕维红 侯蔚 王梅珍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sFasL)水平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以及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1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及22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均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sFas水平明显增高,而sFasL水平则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sFas、sFasL水平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慢性乙型重症肝炎

  免疫活性细胞参与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重症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CTL)通过Fas ligand(FasL)介导Fas阳性靶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主要作用机制之一。Fas(CD95)抗原介导肝细胞凋亡,并可能是引起重症肝炎肝细胞严重坏死的重要原因[1,2]。有学者发现,在某些疾病(如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血清中存在sFasL,且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Fas升高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相关[3]。肝癌细胞可以通过抵抗Fas抗原介导的凋亡作用而逃避免疫活性细胞的监视。使肝癌细胞得以长期生存。作者拟以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同时观察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及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sFas及sFasL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病例来源: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21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组2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22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4]及《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2.标本采集:所有患者未治疗前取全血5 ml,分离血清于-70℃冻存备用。

  3.试剂与仪器:血清sFas/sFasL检测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购自日本(MBL公司),酶标仪系美国Bio-Rad公司产品。

  二、方法

  1.sFas的检测标本准备:按 2,1,0.5,0.25,0.125,0.062 5,0.03125,0 ng/ml浓度稀释标准品;血浆标本如果检测值超过上限,按1∶4比例稀释。

  2.sFasL的检测标本准备:按 2.5,1.25,0.625,0.312 5,0.155,0.0775,0.038 75,0 ng/ml浓度稀释标准品;血浆中sFasL含量低,不再稀释。

  3.血清sFas/sFasL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4.统计学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计量资料t检验法。

结果

  1.慢性乙型重症肝炎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sFas及sFasL水平测定结果: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表1 两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比较

组别

  数

sFas sFasL
x(ng/ml) s x(ng/ml) s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

21

0.887

0.136

0.21

0.095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组  20 1.44* 0.47 0.395* 0.131

  *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间比较,P<0.01  2.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sFas及sFasL水平测定结果:肝细胞癌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FasL水平低于对照组(表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

表2 两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比较

组别

  数

sFas sFasL
x(ng/ml) s x(ng/ml) s
无症状乙肝病毒

  携带组

21

0.89

0.14

 0.21

0.10

乙肝病毒相关性 肝细胞癌组 22 1.21* 0.46 0.20* 0.08

* 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间比较,P<0.01

讨论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致敏T淋巴细胞(CLT),单核巨噬细胞(M)-TNFα,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细胞毒活性引起大量肝细胞凋亡、坏死,导致肝功能的衰竭。Fas系统与CTL、NK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CTL、NK细胞膜上同时表达Fas和FasL,表达于膜上的FasL与靶细胞膜上表达的Fas分子结合,可传递细胞凋亡信息,导致靶细胞的凋亡,而CTL、NK细胞膜上的Fas分子也可与FasL结合引起自身凋亡,下调免疫反应,以至于不能及时清除变异细胞,最终导致细胞癌变。sFas是由于膜性Fas之mRNA交替剪接,造成跨膜区缺失使之不能与膜结合,释放入血清。有学者认为sFas也是由此而产生的。肝细胞Fas/FasL表达的程度与病变的活动性一致:正常肝细胞有低水平Fas表达,无FasL表达;慢性乙肝Fas表达上调;慢性乙型重症肝炎肝组织Fas为中、强度表达,在碎屑样坏死区及肝小叶内均有阳性细胞散在甚至弥漫性分布。慢性乙型重症肝炎肝细胞凋亡数量、残存肝细胞Fas表达程度、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区FasL表达程度均显著强于慢性乙型肝炎[5]。有研究发现,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病变部位的肝细胞膜上存在FasL表达,且血清sFas升高[6],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变尤其是汇管区炎细胞浸润、碎屑样坏死、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小体等病理改变致显著相关[3]。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sFas亦增高,该结果与上述研究相似。但我们同时还发现,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sFasL亦升高,我们认为sFasL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诱导肝细胞凋亡。(1)sFasL与肝细胞膜上Fas结合,诱导肝细胞凋亡;(2)sFasL与sFas结合,阻断了sFas与免疫活性细胞FasL结合的能力,从而使免疫活性细胞膜上的FasL与肝细胞膜上的Fas更多的结合,从而诱导肝细胞凋亡。值得一提的是,免疫活性细胞膜上的FasL增多同时可以与免疫活性细胞膜上的Fas结合,下调免疫反应。我们推测前者作用占优势,所以表现出的结果是肝细胞凋亡增加。设想对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我们如果能够设法适当抑制sFasL表达,则会有利于减轻免疫活性细胞对肝细胞的损害。

  众所周知,凋亡是机体清除感染、变异、衰老细胞,维持自身正常生理平衡的一种调节方式。有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感染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包括致敏T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等通过Fas系统活化介导细胞毒作用,以凋亡方式清除感染细胞。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癌肿瘤细胞表达膜性Fas,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亦明显增多[7],可竞争性的与免疫活性细胞膜上FasL结合,抑制其致凋亡能力,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活性细胞的监视。我们的研究发现乙型肝炎肝细胞癌患者除sFas增高外,血清FasL水平降低。降低的sFasL与sFas结合减少。sFas进一步增多,sFas与免疫活性细胞膜上的FasL大量结合,封闭其免疫活性,下调其致凋亡能力,不能清除肿瘤细胞,导致其不断繁殖、转移。

  鉴于我们的研究结果,设想可通过提高肝癌细胞膜上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促进肝细胞膜性FasL的切割,形成sFasL,既可减少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也可阻断sFas对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下调作用,有利于恢复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清除肿瘤细胞,提高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达到抑制肿瘤发展及增强疗效的目的。

  作者单位:宋卫青(266011青岛市市立医院)

  吕维红(266011 青岛市市立医院)

  侯蔚(266011 青岛市市立医院)

  王梅珍(266011 青岛市市立医院)

  参考文献

  1,Hiramatsu N, Hayashi N, Katayama K, et al. immunc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Fas antigen in liver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Hepatology,1994,19:1354-1359.

  2,Ryo K, Kamogawa Y, Ikeda I, et al. Fas and Fas Ligand strongly expressed in liver of fulminant hepatitis patients.Hepatology,1995,22:230a.

  3,辛绍杰,赵景民,王林杰,等.血清可溶性Fas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关系.中华肝脏病学杂志,1999,7:137-139.

  4,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1:242-246.

  5,顾长海,吴易东,于乐成,等. 重型乙型肝炎肝组织Fas/Fas配体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9,38:837-838.

  6,辛绍杰,陈黎明,张战红,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132-133.

  7,Jodo S, Kobayashi S, Nakajima Y, et al.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soluble fas/Apo-1(CD95)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lin Exp immunol, 1998, 112:166-17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TGFβ<sub>1</sub>基因对肝癌细胞癌基因表达的体外观察
焦点新闻
·表达CD7抗原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以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为靶细胞比较研究CD3 AK与LA
·高三尖杉酯碱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小儿白血病N-ras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自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
·急性白血病MTS1/P16基因缺失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