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血清a-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a-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世界华消化杂志 1999年第6期第7卷 临床经验

作者:王 瑶

单位:北京同仁医院内科 北京市 100730

关键词:肝肿瘤/诊断;岩藻糖苷酶/血液;肝炎;肝硬化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 R735.7

  Subject headings liver neoplasm/diagnosis; fucosidase/blood; hepatitis; liver cirrhosis

  1980年Deugnier et al[1]首先发现肝癌患者血清AFU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为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提供了新的指标. 现将我们进行AFU(a-L-岩藻糖苷酶)活性检测的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共观察157例,包括①正常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6岁. ②急性乙型肝炎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岁. 皆符合1984年全国肝炎会议拟订诊断标准. ③肝硬变组39例,男33例,女6例,平均年龄48岁. 依靠临床表现、生化、B超及CT等综合检查确诊,且排除肝占位性病变者. ④原发性肝癌组39例,男34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符合诊断标准[2],其中35例有病理诊断. ⑤其他肿瘤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0岁,其中有胃癌、胰腺癌等. 由生化学、影象学指标及病理诊断明确.

  1.2 方法 参照Troost's测定方法[3]. 空腹采血,室温下血凝,分离血清,用401nm波长比色,根据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查出AFU的活性单位(nkat/L).

  2 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的AFU测定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表1),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其阳性率为82.05%. 其他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各组血清AFU活性  (nkat/L,±s)

组别 n 阳性 AFU
正常 21  0 213.33±23.73
原发性肝癌 39 32 375.51±97.76
肝硬变 39  6 242.31±57.80
肝炎 43  5 220.35±20.13
其他消化道肿瘤 15  1 215.33±36.42

  3 讨论

  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存在于体肝、胰、脑、肺、肾纤维细胞等溶酶体内,以肝肾含量最高[6,7],它主要水解含有岩藻糖的脂质,粘蛋白及粘多糖. 正常组织糖苷酶的释放率变化很小(孕妇除外),从而使血清糖苷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血清AFU水平测定以往主要用于该酶缺陷引起的岩藻糖酶缺陷病. 近年来发现肝癌患者血清AFU水平有别于其他肝胆疾病,呈显著性升高,Bauer et al[5]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morris鼠肝癌组织中AFU活力较正常肝脏高7倍,可作为一项肝癌非特异性标志物用于本病的诊断,其阳性率为73.9%~81%,特异性为90%. 在AFU阳性与阴性肝癌患者中,AFU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 肝癌患者血清AFU升高的机制可能是:①肝癌细胞合成酶增加并大量释放入血. ②血清AFU破坏减少,正常时肝枯否细胞从血清中清除AFU,推测肝癌时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原因使枯否细胞清除AFU的能力下降而表现为酶活性升高. ③含岩藻糖的糖蛋白和糖脂的代谢紊乱[4,5]. 我们观察的39例PHC患者,其AFU活性显著升高,而肝功能多属正常,即无白球蛋白或谷丙转氨酶的明显改变,说明PHC时AFU的升高与肝功能及肝细胞坏死无关,是由癌肿本身合成增加及降解减慢所致,观察结果支持上述设想.

  本文39例PHC血清AFU的测定,其结果与肝硬变组、其他消化道肿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其阳性率为82.05%,与文献报道相近似,故其检测有助于PHC和肝硬变、消化道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AFU不失为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在肝脏肿块性质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应用于临床将能较大地提高PHC的诊断率,尤其是AFP阴性或低浓度阳性PHC的诊断阳性率.通讯作者 王瑶

  4 参考文献

  1 Deugnier Y, Le Treut A, Glaise D. A study of lysosomal euzyme activities in serum and leukocyte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Clin Chim Acta, 1980;108:385

  2 叶维法主编. 临床肝胆病学. 第1卷, 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21

  3 Troost J, Van der Heijden M, Staal G. Human Leucocyte a-L-fucosidase. Clin Chim Acta, 1976;73:321

  4 Deugnier Y, David V, Brissot P, Mabo P, Delamaire D. Serum a-L-fucosidase: a new 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Hepatology, 1984;4:889

  5 Bauer CH, Vischer P, Grunholz HJ, Peutter W. Glycosyltransferases and glycosidases in morris hepatomas. Cancer Res, 1977;37:1513

  6 Wiederschain GY, Kolibaba LG, Rosenfeld EL. Human a-L-fucosidases. Clin Chim Acta, 1973;46:305

  7 Avila JL, Convit J. Studies on human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enzymes Ⅳ.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properities of a-L-fucosidases. Biochim Biophys Acta, 1974;358:308

收稿日期 1998-11-19 修回日期 1998-12-3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IL-2,淋巴细胞转化率变化
焦点新闻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原发性肝癌一例报告
·急性白血病儿童血脂、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
·来曲唑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临床研究
·CD<sub>44</sub>v3基因蛋白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
·卵巢癌13例误诊分析
·开心胶囊对冠心病大鼠血脂及脂蛋白亚组分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房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含量变化的临床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