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大肠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肠癌CD44v6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细胞倍性的关系

大肠癌CD44v6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细胞倍性的关系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9年第6期第16卷 简 报

作者:欧启水 沈仲毅 陆佩华 周光炎

单位:200025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欧启水(现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邮政编码: 350005)、沈仲毅、陆佩华、周光炎]

  为了了解CD44v6-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倍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CD44v6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及处理 39例标本中女性23例,男性16例,年龄24~88岁,由瑞金医院外科提供。其中正常对照组9例(包括癌旁正常组织7例,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2例);大肠腺瘤4例;大肠癌标本26例,其中未转移组(Duke′s A/B期)17例,转移组(Duke′s C/D期)9例。按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 Ⅰ级1例,Ⅱ级23例,Ⅲ级2例;按病理类型分类: 增生型10例,溃疡型12例,浸润型4例。取2 cm×2 cm大小的新鲜肿瘤块,参照文献[1]用胶原酶消化法收集肿瘤细胞。将细胞分成二部分,一部分抽提RNA,另一部分(约3×105个细胞)按文献[2]处理。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用Ficoll分离得到。正常大肠粘膜对照取自远离癌组织的大肠。

  2.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can测定DNA含量及肿瘤细胞在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具体方法参照文献[2]进行。采用life technologies公司TRIzol Reagent抽提RNA;采用Super ScriptTM试剂盒oligo(dT)12-18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具体步骤见试剂盒说明书。根据文献[3]设计CD44分子PCR扩增引物及扩增条件。根据文献[3]设计探针S1和D3,探针S1与标准型CD44分子结合,可确定细胞是否表达标准型CD44,探针D3(CD44v6)与CD44v6结合,可确定细胞是否表达CD44v6(或D3)。上述CD44扩增产物经电泳、转移、预杂交、杂交(同一张膜分别与D3、S1探针杂交)等过程,采用化学发光反应使X光片暴光,根据X光片上的条带有无,判断CD44s标准型及CD44v6的表达情况,此为定性结果。采用德国Kaiser公司的图像分析系统对X光片进行辉度扫描,包括图像输入、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图像模式识别及数据分析等步骤,最后用数值表示X光片上条带的辉度值。

  二、结果

  正常对照组、腺瘤、未转移组及转移组CD44v6阳性率分别为0%(0/9)、25.0%(1/4)、64.7%(11/17)、88.9%(8/9),呈逐渐升高之势。将正常对照组、腺瘤、未转移组及转移组4个实验组杂交条带进行辉度扫描定量分析,其辉度均值分别为: (175.87±43.16)、(2017.31±1429.9)、(2039.88±1568.78)、(10004.47±8013.36),可见肿瘤转移组的CD44v6表达量比未转移组显著增加,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19例CD44v6阳性的标本中,其G2M期的细胞占全部细胞百分率的均值为6.74%,7例CD44v6阴性的标本中,其G2M期的细胞占全部细胞百分率的均值为5.57%。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4v6阳性的19例标本中,细胞分化程度为Ⅰ、Ⅱ、Ⅲ级的标本数分别为1、17、1例;CD44v6阴性的7例标本中,细胞分化程度为Ⅰ、Ⅱ、Ⅲ级的标本数分别为0、6、1例。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CD44v6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26例肿瘤标本中,二倍体10例,其中1例发生转移,占10.0%;异倍体细胞16例,其中8例发生转移,占50.0%,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χ2=4.35)。CD44v6阳性的19例标本中,二倍体6例,异倍体13例,异倍体细胞占68.42%;CD44v6阴性的7例标本中,二倍体4例,异倍体3例,异倍体细胞占42.86%。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10;χ2=1.42)。

  三、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CD44v6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辉度扫描结果显示,转移组CD44v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余3个组,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实CD44v6与转移是高度相关的。个别腺瘤标本表达CD44v6,提示我们CD44的交替拼接可发生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结果中可见未转移组中CD44v6阳性的病数高达64.7%,这是由于我们判定肿瘤是否发生转移主要依靠病理学分析,无法排除已发生的极微量的转移或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因此,这些临床上判断为未转移的肿瘤,也许已经具备了转移的潜能和能力或者已有微小转移灶,只不过传统经典的病理分析还不能检测出而已。我们的研究提示CD44v6表达与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可能是无关的,因此,CD44v6通过增加细胞的增殖、分化而引起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性不大。本实验还提示异倍体细胞的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二倍体细胞,且与转移有关的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倍性无关。

  注: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9570783)

  参考文献

  1 鄂征主编. 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 北京出版社,1995. 82-88.

  2 王玲,藏杰,周光炎. 类大肠癌不同倍性细胞HLA抗原表达格局的差异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中华肿瘤杂志,1992,14:175-177.

  3 Matsumura Y, Tarin D. Significance of CD44 gene products for cancer diagnosis and disease evaluation. The Lancet, 1992,340:1053-1058.

(收稿: 1999-02-15)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大肠癌细胞p53基因突变与细胞凋亡及细胞倍性的关系
焦点新闻
·乳腺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细胞素及合用异博定对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作用
·术前化疗诱导乳腺癌生理凋亡的研究
·<sup>125</sup>I标记抗C-erbB-2单抗对荷人乳腺癌裸鼠
·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动力学及凋亡基因Bcl-2/Bax的影
·染色体外游离态的子宫颈癌HPV 16分离株E1/!E2区的基因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哮喘大鼠抗原激发后嗜酸细胞迁移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