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前列腺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膀胱肿瘤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

膀胱肿瘤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第21卷 论著摘要

作者:徐祗顺 韩邦刘海南 傅强

单位:徐祗顺(济南,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50012);韩邦(济南,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50012);刘海南(济南,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50012);傅强(济南,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50012)

  应用基于PCR的TRAP方法检测膀胱癌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探讨其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已经确诊的38例膀胱癌患者均留取晨起后第二次尿50ml,术前以100ml生理盐水冲洗膀胱,留取冲洗液50ml,于手术时留取肿瘤标本。肿瘤标本用PBS冲洗后速冻、匀浆,加适量裂解液混匀,冰浴30min后4℃条件下15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置-20℃保存备用。将尿液或冲洗液中加入1%的曲拉通X-100,以去除血细胞,低温离心收集细胞。加入裂解液,以下处理同肿瘤标本。端粒酶检测采用山东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试剂盒;主要成分包括dNTP(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产),引物(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合成),Taq酶(Promega公司产)等。采用TRAP方法[1]。患者均留尿行常规细胞学检查。

  结 果 38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标本端粒酶检测全部阳性(100%),尿液端粒酶检测20例阳性(53%),冲洗液35例阳性(92%);尿液常规细胞学检查仅有13例找到癌细胞(34%),与尿液端粒酶检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6例Ta、T1肿瘤中,端粒酶检测尿液7例阳性(44%),冲洗液14例阳性(88%);常规细胞学检测仅2例阳性(13%),其阳性率明显低于尿液端粒酶检测,P<0.05。12例G1肿瘤中,尿液端粒酶检测6例阳性(50%),冲洗液9例阳性(75%);尿液常规细胞学检查4例阳性(33%),与尿液端粒酶检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4例较小肿瘤(直径≤2cm)中,端粒酶检测尿液6例阳性(43%),冲洗液13例阳性(93%);常规细胞学检查仅1例阳性(7%),明显低于尿液端粒酶检测,P<0.05。

  讨 论 端粒酶已成为一个广泛的恶性肿瘤标志物。有资料显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检测阳性率为86%~100%,本组肿瘤标本端粒酶检测结果为100%。Kim发明的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具有很高灵敏度,反应体系中有3个癌细胞即可测出[1],基于此,应用TRAP方法检测膀胱癌脱落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可能提高膀胱癌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及准确率。本研究检测了尿液及膀胱冲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其结果分别为20例、35例阳性,明显高于常规尿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与上述推断相符合。在较早期的肿瘤,常规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准确率很低,本组浅表性肿瘤准确率仅13%,较小的肿瘤仅7%,明显低于尿液端粒酶检测阳性率,提示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组在分化较好的G1肿瘤中,尿液端粒酶检测与常规细胞学检测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统计数较少有关。膀胱冲洗液端粒酶检测阳性率高达75%~100%,术后每次膀胱灌注治疗前先行冲洗膀胱,留取冲洗液行端粒酶检测,可提高膀胱癌术后复发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龚瑶琴,邹雅群,刘晓君,等.端粒酶活性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36∶210-212.

收稿日期:1999-01-04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肿瘤坏死因子与γ-干扰素抗膀胱肿瘤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焦点新闻
·白血病性阴茎异常勃起4例报告
·遗尿症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
·持续至成年的原发性夜间遗尿的治疗
·口服去胺加压素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以评价
·原发性夜间遗尿的治疗进展
·血浆睾酮水平测定在评价男性性欲减退中的临床意义
·逆行射精患者的精子人工授精3例
·阴茎异常勃起15例诊治体会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