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MDS转归白血病的临床与形态学

MDS转归白血病的临床与形态学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2期第12卷 临床研究

作者:朱芸 张静 郝冀红 陈瑞敏 姚建华

单位:朱芸 张静 郝冀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病研究室;陈瑞敏 石家庄铁路医院检验科;姚建华 河北省灵寿县检验科

关键词:MDS;白血病;骨髓;细胞

  脊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异常造血干细胞衍生的恶 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血细胞减少,无效性血细胞生成;有病态造血,容易向白血病转化等 特点。我们观察了近年来确诊的MDS 84例,其中12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占MDS的14. 28%。对12例患者转归AL的临床及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病研究室按FAB方案确诊的MDS 84例,其中RA 1 1例,RAS 5例,RAEB 48例,RAEB-T 20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1.5~71岁,平均 35.5岁。

  1.2 研究方法 84例MDS均做一般资料分析,对12例转归AL患者的MDS阶段及MDS/AML期血象和 骨髓象重新进行形态学观察。

  2 结果

  2.1 转归白血病的类型 12例MDS患者中,RA 2例:转为M2、M4各1例。RAS 1例转为M5。RAEB 5 例:3例转为M2,转为M3、M5各1例。RAEB-T 4例:2例转为M2,转为M4、急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ALL)各1例。男7例,女5例。年龄10~68岁,平均31.33岁。

  2.2 转归白血病的时间 2例RA经2~3年转为AL,1例RAS 1年后转为AL,RAEB 5例均在7个月内转为AL ,RAEB-T 4例在4个月以内转为AL。

  2.3 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MDS阶段外周血多表现为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12例患者,一系血细 胞减少1例,两系减少9例,三系减少2例。血涂片中3例幼稚粒细胞和幼红细胞同时出现,7 例可见有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1例,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各4例,增生 低下3例。形态学上粒、红、巨三系有明显病态造血。转归白血病后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 活跃1例,增生明显活跃8例,增生活跃3例。形态学上仍表现有病态造血。其余临床症状及 实验室检查见表1,表2。

表1 MDS与MDS转化的白血病临床症状

症状 MDS MDS转化的白血病
n % n %
贫血 10 83.3 12 100.0
发热 6 50.0 9 75.0
出血 4 33.3 7 58.3
肝大 4 33.3 6 50.0
脾大 3 25.0 4 33.3
淋巴结 1 0.083 1 0.083

表2 实验室检查结果

项  目 MDS MDS转化的白血病
均值 范围 均值 范围
HB g/L

85.40

57~13 0

73.80

43~103
WBC×109/L 15.73 0.8~79.0 36.18 1.2~140
BPC×109/L 69.75 20~225 73.77 10 ~250
血中原始细胞(%) 1.92 0 ~5 30.45 1 ~92
骨髓中原始细胞(%) 10.38 1 ~21.5 49.60 30 ~95

  3 讨论

  FAB组1976年与1982年根据血象和骨髓象的原始细胞数、骨髓内环行铁粒幼红细 胞的多少,周围血单核细胞的数目将MDS分为5个亚型。由于各亚型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数目不同,转为白血病的时间各不相同。我们观察的结果中2例RA 转归白血病的时间均在2~3年,RAS>1年,RAEB和RAEB-T原始细胞数增多,约占20%,属于 高危型MDS,转归白血病的时间在7个月和4个月。由此看来,转归白血病时间长短与血及骨 髓中原始细胞的数目有相关性。San Migvel等用形态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联合分析41 例有MDS演变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现多数为粒/单细胞系统受累,12%MDS转化为巨核细胞白 血病,15%转化为淋巴细胞白血病,2/14有1 g重链基因重排,21%有TcRr受体基因重排,37% 有&受体基因重排。但TcR β和M-bcr均为胚系结构,说明多数MDS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少数转变为ALL。本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12例患者有11例演变为AML,1例演变为AL L。临床观察发现,低增生性MDS转为白血病时常先增生,一般不转变为低增生性白血病,本 文3例低增生MDS,转为白血病后2例增生活跃,1例增生明显活跃。有的学者认为,低增生性 MDS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向白血病转化的中间阶段。

  MD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所致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形态学上处于急性白血病的边缘,表现为一 系,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并伴有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为主要特征。本文12例患者在MD S阶段有10例患者出现贫血,5例白细胞减少,10例血小板减少。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象形态学表现粒、红两系有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有明显的 巨幼样改变,尤其是红系病态造血更为显著,双核、多核、花瓣样幼红细胞,豪-焦氏小体 ,点彩红细胞多见,成熟红细胞可见有大红细胞。可见小巨核细胞,有的大小似淋巴细胞, 并产有血小板。MDS患者演变成白血病时细胞形态仍带有原来的核型异常,MDS转化的AL靶细 胞基因损伤较轻〔3〕,以至病态造血的干细胞仍能存活,且取代了正常的造血干细 胞,表明在MDS时白血病的克隆已经建立,随着时间的进展,恶性克隆成熟障碍愈益严重, 终至完全不能成熟,遂成为急性白血病。邮政编码:石家庄,050000

(1998-05-06 收稿)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研究
焦点新闻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
·白血病bcl-2,pI7O,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德国的治疗——COALL-92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