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凋亡彗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凋亡彗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5期第13卷 临床研究

作者:黄成垠 薛重重 郑晓丽 吴雅锋 邢宪英 李增杰 陈立新

单位:黄成垠(沧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河北沧州,061001);薛重重(沧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河北沧州,061001);郑晓丽(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吴雅锋(沧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河北沧州,061001);邢宪英(沧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河北沧州,061001);李增杰(沧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河北沧州,061001);陈立新(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细胞凋亡;化疗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凋亡彗星”的变化及 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Singh法(改良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即“彗星试验”)检 测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4、8、12、24、36和72 h“凋亡彗星”的变化。结果:化疗前“凋亡彗星”均<0.5%,化疗8 h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 ,“凋亡彗星”百分率>98.0%、骨髓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数(MBDI)>65.0%的11例经 1个疗程化疗完全缓解;“凋亡彗星”百分率为95.5%、MBDI为18.5%的1例经2个疗 程化疗完全缓解;“凋亡彗星”百分率为84.0%、MBDI为6.1%的1例经2个疗程化疗部 分缓解;“凋亡彗星”百分率为3.0%和5.5%、MBDI为1.1%和1.6%的2例患 者临床未缓解。结论:应用“彗星试验”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可检出大量早期凋 亡细胞;“凋亡彗星”的检测是早期判断化疗疗效的良好指标。

Determination of apoptotic comet in acute leukemia undergoing

  c hemotherapy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

HUANG Cheng-yin Xue Chong-chong WU Ya-feng XING Xian-ying LI Zeng-jie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Cangzhou Central Hospital,Cangzho u,Hebei,061001)

  Zheng Xiao-li Che Li-xi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Cangzhou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 raditional and Westem Medicine)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ap optotic comet in acute leukemia (AL)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nd the ralationshi p between apoptotic rate and treatment outcomes.Methods:Using improved singh′s method,the apoptotic comet rate was measured in 15 patients with AL after chemotherapy.Result:Before chemotherapy,the apoptotic comet rate were< 0.5% in all cases. It started to increase at 8 hours and was up to peak at 2 4 hours after chemotherapy. In 15 patients,11 cases achieved CR after one course and all of their apoptotic comet rate>98.0%,MBDI>65.0%;Apoptotic come t rate 95.5%、MBDI 18.5% was observed in one case that showed CR after t wo courses;One case achieved PR after two courses and his apoptotic comet rate w as 84.0%,MBDI was 6.1%;Two cases were unremission that showed apoptotic comet rate 3.0%、5.5%, MBDI 1.1%、1.6% respectively.Conclusion:Using comet assay,a large number of early stage apoptotic cells were detected easily in vivo in patients with AL during inducti on chemotherapy;Comet assay is a good method in predicting efficacy of chemother apy.

  Key words Leukemia,acute Comet assay Cell apoptosis C hemotherapy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彗星试验(Comet assay)”,是近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快速、敏感性很高的检测单细胞DNA 断裂损伤的方法〔1〕 。将少量细胞悬浮于载玻片上的一薄层凝胶内,裂解后在碱性条件下电泳,损伤的DNA从 核中溢出,经溴乙锭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彗星状图案,移出核外的受损DNA形成彗 星尾部,未损伤的DNA仍在核中保持球形,构成彗星头部;细胞凋亡时,DNA 在质膜损伤前 断裂,这种断裂很容易被这种方法显示,称为“凋亡彗星”。“凋亡彗星”的数量代表凋亡 细胞的数量〔2〕。体外实验证明,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快速 而敏感的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的“彗星试验”是评价化疗药物敏感性和早期判断白血病化疗疗 效的较好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为我院确诊的初治病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3~61岁。急性 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2例,其中M1 3例,M2 5例,M4 1例,M5 2例,M7 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ANLL患者给予标准DA或HA方案化疗,ALL患者给予VDCP方 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或骨髓液,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收集 单个核细胞,并将细胞浓度调为5.0×109/L,同时涂片作苔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应 >95%。化疗前体内“凋亡彗星“均<0.5%。

  1.2 检测方法

  采用转移电泳仪和水平电泳槽(南京大学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正常融点和低融点琼脂糖 、L-12-烷基肌氨酸钠(华美公司产品)、二甲基亚砜(Sigma公司产品)、Tritonx-100(FAR CO公司产品),其他试剂均为国产。

  取磨砂载玻片,在其毛面铺1.0%正常融点琼脂糖1 ml,室温凝固后刮去;接着铺第一层 0.5%正常融点琼脂糖80 μl,立即加盖玻片(24.00 mm×50.00 mm×0.17 mm )一张,在4℃温度中凝固5 min;小心取下盖玻片,再铺第二层含待测细胞的低融点琼脂糖75 μl(10 μl细胞悬液与65 μl 0.7%低融点琼脂糖在37℃温度下混合),加盖玻片,在4℃ 温度下 凝固10 min;取下盖玻片, 在第二层胶上再铺0.7%低融点琼脂糖75 μl,加盖玻片,在 4℃温度下凝固10 min(所有琼脂糖均用无Ca2+、Mg2+的PBS配制,操作过程中应 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去除盖玻片,浸于新鲜配制的冷裂解液(NaCl 14.61 g、Na2-E DTA3.72 g、Tris 0.12 g、肌氨酸钠1.00 g、NaOH 1.30 g,加蒸馏水定 容至89 ml,临用前加Tritonx-100 1 ml,二甲基亚砜10 ml,置4℃温度中备用)中至少1 h 。取出玻片控干,置于水平电泳槽中,玻片间不留空隙,槽内加电泳液(NaOH 42 g、Na2 -EDTA1.302 g,加蒸馏水3 500 ml) 至液面高出玻片0.2 cm,静置20 min,然后在2 5 V电压条件下通过升降电泳液面将电流调至300 mA,电泳20 min。取出玻片,用中性化液(pH 7.5、0.4 mol/L Tris-HCl缓冲液)轻轻滴洗玻片凝胶5次,每次1 min。控干玻片 ,每张加100 μl溴乙锭(2×103 μg/L)染色液,加盖玻片在4℃温度下染色30 min,在落 射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200个细胞,计算“凋亡彗星”百分率。

  1.3 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按1987年苏州全国白血病化疗讨论会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2 结果

  2.1 化疗后体内“凋亡彗星”的动态变化

  对外周血白血病细胞>60%的8例患者在化疗后4、8、12、24、36和72 h抽取静脉血进行“ 凋亡彗星”检测。化疗8 h后“凋亡彗星”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此后其凋亡率维持不变 或略有下降。如果体内白血病细胞均对化疗敏感,那么化疗24 h,“凋亡彗星”百分率可达 100%,随着化疗的进行,其比率基本维持不变;如果体内存在不敏感细胞,“凋亡彗星”在 化疗24 h达高峰,此后随化疗时间的延长,其比率下降。对外周血无白血病细胞或比例较低 的3 例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12、24和48 h行骨髓“凋亡彗星”检测,显示“凋亡彗星”在化 疗后24 h的产率达最大。

  2.2 “凋亡彗星”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15例患者中,11例经1个疗程化疗完全缓解,1例经2个疗程化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 例未缓解,化疗24 h的细胞凋亡率与临床疗效明显相关。11例经1个疗程化疗完全缓解的病 例,其化疗24 h的“凋亡彗星”百分率均在98.0%以上,化疗4 d后,骨髓白血病细胞减 少指数(MBDI)均>65.0%;“凋亡彗星”百分率为95.5%、MBDI为18.5%的1例 患者在2个疗程化疗达完全缓解;“凋亡彗星”百分率为84.0%、MBDI为6.1%的1例 患者经2个疗程化疗达部分缓解;MBDI分别为1.1%和1.6%、“凋亡彗星”百分率 分别为3.0%和5.5%的2例患者临床未获缓解,属于化疗无效(见表1)。

表1 15例急性白血病“凋亡彗星”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

例序 诊断 化疗

  方案

“凋亡彗星”百分率/% MBDI

  /%

转归
化疗24 h

1

M2 DA

100.0

97.5

CR
2 M5 DA 98.5 67.5 CR
3 M2 DA 100.0 91.5 CR
4 M1 HA 84.0 6.2 PR
5 ALL VDCP 99.5 86.5 CR
6 M2 DA 100.0 94.1 CR
7 M2 DA 100.0 98.0 CR
8 M5 HA 3.0 1.1 NR
9 M1 DA 99.5 89.5 CR
10 M4 DA 100.0 99.3 CR
11 M2 DA 95.5 18.5 CR
12 ALL VDCP 99.0 74.6 CR
13 M7 DA 5.5 1.6 NR
14 M1 HA 100.0 95.8 CR
15 ALL VDCP 98.5 83.5 CR

  注:MBDI为骨髓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数;CR为完全缓解,PR为部分缓解,NR为未缓解

3 讨论

  Rydberg于1978 年首先建立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DNA损伤的检测 ,由于该方法的敏感性差而未受重视。1984年Ostling等将细胞包埋在琼脂中,在高浓度盐 和洗涤剂条件下溶解后,在中性条件下电泳,使测试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但只能检测DNA 双 链断裂损伤。Singh等〔1〕于1988年将电泳条件改为高pH碱性,建立了碱性单细胞凝 胶电泳技术,使此技术更适于DNA单链断裂的检测,并使其检测灵敏度达0.1 DNA断裂/10 9dolton。后来,此方法被广泛采用,并不断改良。本文所用方法就是综合这些改良方法 〔3〕经适当改进,可更适于临床应用。

  “彗星试验”广泛应用于DNA放射损伤、剪切损伤和DNA交联的检测等。1993年Olive等 〔2〕首先将其应用于细胞凋亡的检测。细胞凋亡时,DNA断裂一旦启动即很快结束,几 乎不存在中等程度的DNA损伤,故“凋亡彗星”代表早期的细胞凋亡,能将凋亡与坏死分开, 是一种简便、快速而敏感的早期检测方法。

  药理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能诱导细胞凋亡,能否将诱导细胞凋亡作为化疗药物 敏感性的指标,能否通过对患者化疗早期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检测以判断化疗疗效,成为目前 研究的热点。任新萍等〔4〕应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研究了20例 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外周血白细胞、幼稚细胞在化 疗过程中明显下降,但无凋亡细胞和DNA Ladder形成,DNA含量分析也无亚二倍体峰出现。 作者认为,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后,在血循环中很快清除,形态学、DNA电泳、DNA含量分 析的方法检测早期凋亡细胞不够敏感,故检测凋亡细胞困难。本研究表明,在急性白血病化 疗过程中,用“彗星试验”方法可在体内检测出大量的早期凋亡细胞,并且这种早期的细胞 凋亡持续存在,化疗药物诱导早期细胞凋亡后,很快被血循环中的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故很 难检测到中、晚期细胞凋亡,化疗早期“凋亡彗星”的检测是判断化疗疗效的很好指标。

  选择敏感药物是提高疗效、减轻正常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对药物疗效的预测,临床常 用的是MBDI,但MBDI低并不一定说明化疗药物没有疗效,MBDI为1%~20%的患者仍有22%的缓 解率,说明MBDI对判断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彗星试验”能早期直接反映白血病细胞对化 疗药物的敏感性,对化疗疗效的判断明显优于MBDI。

(编辑 王铨)

  参考文献

  1,Singh N P, Mccoy M T,Tice R R,et al.A simple technique for quantitation of low levels of DNA damage in individual cells.Exp Cell Res,1988, 175:184~191

  2,Olive P L,Frazer G, Banath J P,et al. Radiation induced apoptosis measured i n TK6 human B lymphoblast cell using the comet assay. Radiat Res,1993,136:130 ~136

  3,Mckelvey-Martin V J, Green M H L, Schmezer P,et al. The single cell gel el ectrophoresis assay (comet assay):A european review.Mutat Res,1993,288:47~63

  4,任新萍,高晖,王申五,等.急性白血病化疗和体内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 ,1998,20:191~192

(收稿 1999-10-25 修回 2000-05-16)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大剂量化疗结合造血干细胞回输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完全缓解1例
焦点新闻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
·白血病bcl-2,pI7O,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德国的治疗——COALL-92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