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卵巢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卵巢癌术中腹腔内加温化疗疗效观察

卵巢癌术中腹腔内加温化疗疗效观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1999年第4期第8卷 论著摘要

作者:李秀荣 王莉 杨晓霞 李鼎九

单位:450003 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李秀荣、王莉、杨晓霞);放射治疗科(李鼎九)

  为改善卵巢癌的预后,作者开展了腹腔内电热器热灌注化疗,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1995年9月至1997年9月间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2个组,加温化疗组及对照组。2个组临床特点比较见表1。

表1 42例卵巢癌临床资料

组别 例数 平均

  年龄

  (岁)

病理类型 病理分级 术后残余

  肿瘤直径(cm)

浆液

  性癌

粘液

  性癌

内膜

  样癌

低分

  化癌

  分

  化

  分

  化

  分

  化

<2 >2
加 温

  化疗组

22 44.4 14 4 1 3 4 15 3 18 4
对照组 20 50.3 13 3 2 2 5 13 2 17 3

  1.2 仪器:腹腔内热灌注恒温电热器由新乡市华通电子研究中心制造。电热器的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50V。腹腔内测温采用深圳胜利6810A热电偶测温仪,传感器采用自制的铜—康—铜热电偶。

  1.3 治疗方法:2个组患者均先行卵巢癌最大限度切除术,使残余肿瘤最大直径<2cm。加温化疗组在手术结束前将恒温电热器盘放于腹腔,4根传感器分放于左、右上腹和左、右下腹4个点,距加温管约4cm处;切口不完全缝合,将含有顺铂质量浓度为6.67×10-5kg/L的生理盐水1.5L在体外加温至48℃~50℃,迅速倒入腹腔,稍后启动腹内电热器,以维持腹内温度43℃共30分钟,加温期间每3分钟测温1次,加温结束取出电热器及传感器,留部分液体于腹腔内,再完全缝合切口,结束手术。对照组为不加温化疗。2个组患者于术后10天给予全身化疗:顺铂50mg/m2、阿霉素40mg/m2、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滴注,每4周1次,共6个疗程。

  2 结果

  2.1 加温效果:术中将48℃~50℃的生理盐水快速倒入腹腔后,温度立即降至45℃左右,2~3分钟后降至42℃~43℃,开启腹内电热器加热维持,可使腹内温度有效的保持在41℃~43℃之间,维持30分钟。表2显示本组22例患者腹内4个测温点的平均温度数值,其中T90为41.3℃,说明90%的测温值达到此温度,热疗效果满意。T50-T90为1.4℃,说明热分布较均匀。

表2 22例患者平均加温效果分析(℃)

组别 T1 T2 T3 T4 T20 T50 T90 T50-T90
加温组 43.6 42.3 41.8 42.9 43.4 42.7 41.3 1.4

  注:T1,T2,T3,T4为腹内4个测温点所测温度的平均值。T20,T50,T90为在全部测温数据中由高向低排列,在该温度时的测量数据占20%,50%,90%。T50-T90可表示温度的均匀度

  2.2 2个组治疗前、后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变化:加温化疗组22例治疗前均阳性(100%),治疗结束16例转阴(72.7%),6例阳性中5例可见癌细胞有明显退变反应;对照组20例治疗前阳性(100%),治疗后仍阳性(100%),其中10例癌细胞有退变反应。2个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23.49,P<0.01)。

  2.3 疗效观察:2个组患者平均随访23.6个月(13~35个月),加温化疗组有4例复发(18.2%),其中1例肝转移,1例恶性胸水,2例盆腔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30.0%),其中盆腔复发3例、胸水1例、腹水2例。2个组复发率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07,P>0.05)。平均肿瘤复发时间:加温化疗组18.9个月,对照组12个月,2个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2.34,P<0.05)。2年生存率加温化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0.0%,56.0%,2个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3.52,P>0.05)。

  2.4 毒副作用:2个组治疗后均无肝、肾功能改变,白细胞也无明显下降。加温化疗组无腹痛、腹泻、便血,无阴道残端感染及出血,无肠粘连症状。

  3 讨论

  卵巢癌术后腹腔内残存癌细胞的清除是临床难题。采用腹腔内电热器+顺铂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结果显示:加温化疗组患者腹腔内脱落癌细胞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癌细胞形态有明显退变,说明加温化疗对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有显著杀伤作用;加温化疗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明显延长,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该方法对推迟肿瘤复发,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意义。2个组间肿瘤复发率、2年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观察时间短、病例数少有关,最终需要进一步观察。

收稿:1998-10-26  修回:1999-05-2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卵巢癌患者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