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药品不良反应专题 > 评论综述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黑锅”不能让中药背

“黑锅”不能让中药背

  不少报纸都转载了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文,把中药的不良反应列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之后,为药物不良反应“三大祸首”之一。这种提法实在是很不恰当,是扣在中药头上的“黑锅”。这种不负责、错误的报道,不仅伤害了中药,也使一部分原来用中药来治疗有特效的病也不敢用中药。中医中药在我国运用至少二千年以上,不少医药学家和病因中药中存在的不良反应,付出了沉重代价,传说中的神农,就是因尝“百草”而死的,所以绝对不会轻视中药中存在各种不良反应,还想出各种相应的解决办法,如配伍、炮制、

  因时、因地等来用中药。中药不良反应率低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报道中药不良反应越来越多,被列为“祸首”.是们对中药的误解。

  比较不当。夸大了不良反应

  报道中拿中药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去比,无论是用药范围还是用药量上都有较大差异。本对某医药公司调查发现,该公司一年中西药销售额为一亿二千万,其中中药饮片一千万,

  中成药四千万,从这个销售量来看,中药占整个公司销售的42%,由此可见中药的用量还是比较大的。中药的治疗面比较广。在西药中有的作用,在中药中都可能找到相应的药物,所以说把一个大类的中药与一个小类的西药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加以比较,是很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本认为应该是拿中药与西药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才是比较准确的。如果这样,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中药的不良反应远远要低于西药,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

  使用不当,产生不良反应

  (1)辨证不准,盲目用药。中医药的精髓和特色是对症用药,根据病病情的不同阶灵活而准确地运用中药加以治疗,这样做既能较好地发挥中药作用,又能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相反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则导致不良反应常常发生。如胃癌晚期的患者,常出现便秘症状,若用攻下药来通便,就可因泻下导致虚脱而加速病死亡。

  (2)追求速效,药量过大。有些误认为中药无毒或毒性很小,服药时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速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药物剂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死亡。如大量服用补药参而致死的报道。

  (3)感觉良好,延长疗程。不少疾病服了中药之后,症状明显减轻,自我感觉良好,不少可能选择继续服用,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这种做法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针对这种情况,约2千年前(东汉)的名医张仲景在他所编著的《伤寒论》中经常提到“药后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等”,往往不象我们今天有的医生治感冒的药方也用七帖。

  宣传不当,引发不良反应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具有与治疗和疗效无关的副作用,这些作用中有的是对体有害的不良反应。中药自古至今都认为自身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治病,使用不当可致病,曾提出“凡药三分毒”,“药物均具有偏性,无偏不成药“。然而有的厂家为了加大产品推销力度,利用了们的误解,提出了违反中药本身毒性理论的说法—中药是没有毒副作用的,有病治病,无病防身,可以久服等,这完全违背了中医药传统理论。然而不少却相信他们,服用了这些厂家的产品,引发了一大批不良反应的病例。

  西化不当。增添了不良反应

  中药传统剂型主要是外用与内服,主要有丸、散、膏、丹等,相对西药而言,块头要大、颜色要差、气味不佳、吸收比较慢,为了加快药物的吸收,不少药学专家对传统剂型进行改造,引用了大量的剂型,特别是注射类药剂,如清开灵注射剂,确实能较好地发挥疗效,但有不少病用了象这一类中药注射剂,引发了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但这类副作用,只要加以注意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滴注中成药时不要加其它药物,滴速慢些,一旦发生过敏,停药后症状就会减轻、消失。

  凡是中药,均具有偏性,正因为具有偏性,才能够用来治疗疾病,而使用不当则能毒害体,这一点中医药界从古至今就没有否认过,“用药如用兵”,运用中药时要十分小心,所以今天的社会需要一大批精通中医药的士,指导们正确地运用中药冶病防病。这也是中医界所期望的。

上海中医药报

2003.11.14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当利益面对良知
焦点新闻
·中药也不能滥用,12种情况可引起有害反应
·十六种情况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
·“密码”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
·常用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滋补药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吗?
·中药、西药一起吃,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