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感冒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1988~1997年北京地区流感病毒的分离

1988~1997年北京地区流感病毒的分离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9年第4期第13卷 论著摘要

作者:丁丽新 刘海林 董振英 吴淑敏

单位:100013 北京,北京卫生防疫站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主要症状有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等等。流感大流行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由于它传染性强,不同年龄组的都有感染的可能,现代交通的发展也加快了流感的传播度。因此流感监测一直是卫生防疫工作中的重点。1988~1997年,我们选择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儿科和内科门诊作为监测点,在流行季节每周采集10份疑似流感病发病初期的咽含嗽液标本,置冰壶送检。在实验室将标本加2万U /ml青、链霉素处理2小时备用。同时进行鸡胚和MDCK细胞接种。结果表明:每年9月份即可分离到少量病毒,12月、1月达到高峰,4月骤然下降;国际代表株的分离一般发生在流行季节;虽然每一年中,A1、A3,B型病毒均能出现,但A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和中期,B型毒株则在流行前期和后期多见。从10年监测情况看,A1型流感病毒1991年分离率较高,达到分离总数60.00%,而1992~1994年均未分离到,1995~1997年仅分离到少量A1型病毒,近几年B型病毒呈明显上升趋势,1993年和1997年分别达到分离毒株总数的88.24%和78.04%,占绝对优势;在毒株分离中发现使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效果明显优于鸡胚分离效果。在相同条件下使用MDCK细胞分离到的47株流感病毒,使用鸡胚仅分离到15株。但在鸡胚分离到的26株病毒中,11株MDCK细胞分离为阴性。因此,分离流感病毒应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从感染年龄上看,5~14岁年龄组受流感病毒的侵害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P<0.01)其原因可能是5~14岁青少年组免疫机能比成差,而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多,故受感染机会较大。

  本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病毒的分离阳性数从每年10、11月份开始上升,至次年4月明显下降,提示每年从10月开始应做好流感预防工作,直至第二年3月,要尽可能地对易感群进行保护,把流感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预防的重点应放在青少年群;对流感病毒分离应采用鸡胚与MDCK细胞并用来分离,采用好的分离方法,及早地分离有代表性的毒株,不仅在流行病学上有很大意义,而且对流感的预防、疫苗的生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专家预测,在2000年前后,流感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发源地将在中国。本研究表明:B型流感已成为近几年流行的主要毒株,容易引起流行或大流行的A型流感毒株较少出现,使群对A型流感的抵抗力普遍下降。鉴于国际代表株频频在我国被分离出来,上述危险日益临近。因此应在大流行之前充分做好流感预防工作。

(收稿:1998-07-13  修回:1999-01-2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流感疫苗引起皮肤瘙痒及嗜酸细胞升高1例
焦点新闻
·乳腺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细胞素及合用异博定对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作用
·术前化疗诱导乳腺癌生理凋亡的研究
·<sup>125</sup>I标记抗C-erbB-2单抗对荷人乳腺癌裸鼠
·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动力学及凋亡基因Bcl-2/Bax的影
·染色体外游离态的子宫颈癌HPV 16分离株E1/!E2区的基因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哮喘大鼠抗原激发后嗜酸细胞迁移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