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肺结核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耳穴排籽与对压治疗失眠症

耳穴排籽与对压治疗失眠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6期第9卷 针  灸

作者:金贤为

单位:空军杭州疗养院 杭州 310007

  失眠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笔者经多年探索,采用耳穴排籽对压法治疗失眠症,并与常规耳压法进行比较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100例,男73例,女27例,年龄17~56岁,其中25~40岁占68例。病程3天~2年。随机分耳穴排籽对压组和常规耳压组,每组50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排籽对压组分别在耳廓正背面或内外侧面相对称位置各取1~3穴为一组,穴位,①皮质下——枕、颞、额;②神门——降压沟;③脾、胃——迷根。

  对照组,即常规耳压组按中医传统理论,取与神志有关的心、肝、脾、肾及神门、皮质下。

  2.2 操作 排籽对压组,先用75%酒精消毒耳廓皮肤,擦去皮脂,选择大而圆的王不留行籽,每穴3~5颗,排成一列,放在0.8×1.2cm2的胶布正中线上,对准耳穴依次粘贴。医者用拇食指夹住正背面或内外侧面的耳穴,捻压王不留行籽,使耳穴产生较强的酸、胀、麻、痛或蚁行感等得气感。如此逐对捻压,让患者学会捻压方法,按医嘱回家操作。一般每天捻压四次,即每餐饭后半小时和晚间睡前各捻压一次,每对穴位持续捻压5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五天后粘贴另一耳廓,10天为1疗程。

  常规耳压组,按常规方法每耳穴粘贴一颗大而圆的王不留行籽,捻压时间和疗程同排籽对压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卧后1小时内能入睡,每晚睡6小时以上,1月后随访,未见复发;有效:每晚睡眠4小时以上,睡眠深度转深;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3.2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排籽对压组 50 33 14 3
常规耳压组 50 21 17 12

  两组疗效比较P<0.054 体会

  耳廓有丰富的神经分布,不但有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而且有来自脑神经的三叉神经之耳颞神经,面神经及其分支的耳后神经,迷走神经耳支等。耳穴多沿神经分支通道而分布,因此刺激耳穴可直接刺激神经,产生神经调节作用。在我国古代文献《灵枢·口问》中“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清·吴尚先《理钥骈文》载:“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此法也治不睡”。可见,耳穴治疗失眠症不乏理论依据。并且操作上简单方便,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睡前”压耳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饭后”压耳则可乘胃排空过程来加强胃肠蠕动,以调节植物神经的兴奋性,标本兼治,巩固疗效。

  排籽对压组较常规耳压组疗效有所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常规耳压法有些不足之处。因耳穴是一个区域概念,其敏感点并非就在该耳穴区域的正中心,而是往往在所过的神经分支通道上。常规地每穴压一籽,对准耳穴区域正中心,似乎压准了耳穴,得气感却或强或弱,问题就在于有的压在敏感点上,有的不在敏感点上,准确性不高,即使压在敏感点上,仅压一籽,也因为固定性差,捻压后易发生移位而偏离敏感点,影响得气强度,中医理论在针灸学方面特别强调得气,认为“气至而有效”,事实上这是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我们多年来探索常规耳穴埋压法的改良方法,出发点就在于如何增加刺激量,如何发挥得气效应(或神经调节作用)。“排籽”一方面提高了压准敏感点的概率,另一方面因籽籽制约而解决了固定性差的问题,一旦压准敏感点,每次捻压时都能得到较强的刺激。“对压”则使穴下神经支在捻压过程中受到弹拨,比常规耳压法更具刺激量,更能激发大脑网状系统对睡眠的调节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睡眠状态。“排籽”与“对压”结合应用,治疗失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收稿:1999-06-16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王坤山从肝辨治失眠的经验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