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药物手册 > 中草药 > 中草药 > 正文 用户登录 注册
葱白
繁体版

    [单味功能]
    葱白味辛,性温。入肺、胃经。本品生辛而散,熟甘而温,外实中空,升多障少,功专发散,既能疏散风寒、发汗解肌(发汗之力较弱),用于治疗感冒风寒轻症,又能明目利穷通便、通阳气而散阴寒,用于治疗气血凝聚、头昏头痛,寒凝气滞、腹胀腹痛,以及膀脱气化失司而小便不利等症。
    淡豆较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加工发酵而成。制法有二;①通常于夏季将黑豆洗净、蒸熟,摊在席上,用桑叶、鲜青蒿益在上面,使发酵成黄色后取出,去其桑叶、青蒿,拌以清水,放入瓮内,封口置于露天晒三星期,然后取出晒干备用。②每百斤黑大豆,用苏叶麻黄各2000克,水浸计,将黑豆煮透,药汁煮干,倒于竹匾内,晒至八成干后,装入大坛内,夏季三天、冬季五天,待其充分发酵,取出晒至将干,再行蒸透,然后硒于收存备用。本品前一制法,味辛、甘、微苦,性寒。后一制法,味辛,性微温。既能发散表邪、透邪外达,用于治疗四时感冒,发热、恶寒、恶风、头痛等症,又能散郁清热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后期的余热未尽,以致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
    [伍用功能] 
    葱白辛而带润,温而不燥,升多降少,人肺宣徽,发汗解肌,以通上下之阳;豆豉气味俱降,法风散热,利水下气,活血解毒,散郁除烦。二药伍用,一升一降,直通上下左右,通阳发汗,解表散邪,祛风散寒。二药参合,通阳发汗而不伤阴,更无寒凉遏邪之虑。清代张潞云:“豆鼓吐虚热懊钦,得葱则发汗。”可谓二药相合,相得益彰矣。
    [主治] 
    外感病初起,邪在卫分者,症见恶寒发热(或微恶风寒)、头痛、四肢酸痛、苔薄白、脉浮数,或鼻塞咳嗽等。
    [常用量] 
    葱白 3~10克;或2~5寸。
    淡豆鼓 6~12克。
    [经验] 
    葱白、淡豆鼓伍用,出自《肘后方》葱鼓汤。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初起,头痛鼻塞,邪轻病微者;亦治温病初起,而有恶寒者。笔者认为,二者参合,以解肌发汗,可代麻黄汤之用。清代张略调:“本方药味虽轻,功效最著,凡虚人风热,伏气发温,及产后感冒,靡不随手获效。”
摘自《施今墨对药》

·葱白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