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然疗法 > 自然疗法集粹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医药在英国(二)
[ 文章来源: 编辑:admin ] 【字体: 】【打印】【关闭
              中医教育
    (一)概况
    至少在英国针灸协会(1961年)成立之前,英国的中医教育就已启动,算来有40多年的历史。针灸与中医培训机构以英国东南部最多,以伦敦为中心,其次是汉普郡、约克郡、兰克夏郡,而在苏格兰、威尔士的边远地区较少,针灸的应用也不够普遍。60~70年代的早期学习班、培训班等形式尚不够正规,也还缺乏质量控制。80年代,英国的针灸、推拿、气功院校或教学点遍地开花,陡增至数十家。近十余年来,英政府规定从业资格必须有学院培训、考试、注册的全部程序,促使学校教育日趋完善,逐步规范化。一般将学制分为短期和长期,短训班多为基础训练,招收在职西医人员,业余上课。长学制3~5年,有业余和全日制两种,学员为在职或末就业人员。业余三年制最为常见,每周15~20学时,业余或假日上课,理论与实践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或毕业文凭,有的学校代办注册手续。也有全日制教学如国际东方医学学院,招收非从业人员,全部课程需要3年多的时间来完成。每年3个学期,每学期10~11周,每周3天上课,其它时间自学,或实践操作、临床见习,并按教师的布置完成家庭作业。临床教学实习环节尚较薄弱,各校正通过国家和地区卫生管理机构协商解决。如果政府允许医院使用针灸、中医疗法,或中医治疗病种扩大到急诊范围,就可以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训练机会。
    较高层次的中医教育正在酝酿。在英的中医药工作者以欧洲白人为主流,主要语言为英语。因而,用于培训的资料,阅读书刊、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等等,必须使用英语。然而,目前市售书刊资料多为基础知识,缺乏提高进修的专科英语教材。提高性教材要求各异,涉及各个专科的经典内容与新近研究成果,诸如①疑难病证的针灸或中医治疗,如恶性肿瘤、脑系病后遗症、多发性硬化症、艾滋病等。②中医药、针灸理论新见,如五行生克乘侮、天地五运六气、药性升降浮沉、针灸子午流往等项的临床应用。③中药的鉴定、炮制、加工技术,尤其是西人常用的人参天麻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的识别、鉴定、保管与应用。高层次中医教育是我国中医界涉外教育的重要任务,不少工作有待开展。
    (二)主要中医药院校简介
    英国的主要中医针灸机构40余家,一般均有医、教、研三重任务,英国的中医院校也多隶属于一个医疗、研究机构或学术组织,因此也有数十所。兹将主要院校简介如下。
    1.英国针灸学院(The British College Acupuncture)
    1964年创立,隶属于美国针灸学会与注册委员会(BAAR·The British Acupuncture Assoclatlol and Register),是英国最早建成的针灸学院,英国针灸专家罗伊斯顿·洛博士任院长,在校生约300人。本科专业学生要求全面掌握针灸、中医和现代医学基础,毕业生达到相当于西医学学士(MB,Bachelor of Medicine)水平。该校主要开展职业教育,生源包括①各种临床注册医生,如GMC(全国医学总会)注册医生、注册兽医等。②其它医务人员,如护士、助产士、药剂师等,要先参加AB initio(从头学起)学年,补习现代医学基础和临床课。教学安排是①第1学年,即AB initio学年,补习西医课程,一般注册医生免修。②第2-3学年,中医针灸学知识与技能,安排临床实习。③第4~5学年,中医经典、针灸操作、专病治疗、临床实习,考试考查、办理注册手续以及申请会员资格。
    该校一直在伦敦大学授课,1990年在伦敦亨特大街购地建造新校舍,并增设门诊部,可将患者直接带进教室进行教学活动。英国针灸学院还在境外办学,如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后迁至哈勒姆)建立英一荷针灸学院。它还是国际行医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Heilpraktikers,总部在德国)的英国代表组织。目前还开办研究生教育。校刊是《英国针灸杂志》。
    2.国际东方医学学院(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Orlental  Medcine,ICOM)
    1972年医学博士范布伦创办,隶属于国际东方医学学会。校址位于伦敦市南30英里的小镇,学生多住于伦敦,从维多利亚火车站乘火车或经由A22号公路驱车到校都很方便。该校招收全日制学员或业余班,具有正规的教学设施。1975年获准建立国际东方医学注册处(IROM)后,更具有凝聚力,是西方针灸师、中医师的临床、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心。1992年以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开展,英国国际东方医学注册委员会变得更加重要,国内外学术活动频繁,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未来的全部课程审定和实施细则将由学术委员会定夺,以便确保其延续性、科学性,此将更有助于提高中医院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的学术水平。该校还襄助英国针灸认可学会组建工作。争取近年内制定美国统一的针灸、中医培训和开业标准,并进一步协作建立欧洲统一的教育体系。
    该校的正规学历是三年制全日制,学生修满学业课程,笔试合格后,携临时学历证明,进行一年私人开业。一年后递交满意的临床研究论文,才能获得正式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1990年7月后停发学位证书,改为资格证明)。主修课程为针灸、中医理论与实践,以及解剖生理学与西医临床课。选修课为中国哲学、太极拳、中草药、推拿按摩、医学实践发展和咨询。全部课程涉足两种医学,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与掌握保健康复的知识技能。对于推拿、按摩、太极拳等选修课程学习优秀者,出具单科证书,即获得认可的职业资格。
    该院创建与发展的重要人物是教育家范布伦,他早年攻读法学、医学,分获博士学位,学习过顺势疗法、营养学、整骨疗法、针灸与中医学。1952年在台湾学习针灸,1969年获得台湾颁发的名誉针灸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针灸领域的成就。1972年起,他先后在英国、瑞典、挪威、荷兰等地创建中医院校,亲自参加管理和教学工作。后来还参与澳大利亚悉尼、布里斯班、墨尔本三所针灸学院的筹建工作,协助制定教学计划、大纲,选配教材和教具。荷兰阿默斯福特的内经针灸学校由范布伦的荷兰学生们所建。1985年范布伦退休,被聘为英国国际东方医学学院名誉院长,院长一职由波林·吉尔斯伯特接任。
    3.本草疗法学校
    该校前身为草药学校,是公元1864年建立的英国全国草药医生委员会的下属教育组织。1975年更名为草药学学校,学制增至4年,在校生400余人。1977年改为全日制,1982年改为现用名称本草疗法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接受600小时的临床培训,理论教学内容也增设中医中药与针灸的有关课程。学生参加每学期末的考试考查,对不及格者要求补考或重修,通过全部课程考试者可获得草药学学士学位,并成为国立草药医生研究所(原为全国草药医生委员会)的成员。该校旨在促进草药学的发展,并培养合格的后继人才。
    4.英国国际开放大学传统医学院
    由奥托·卡亚苏亚等人创建于80年代。卡亚苏亚博士(Dr.Sir Auton Jayasuriya)担任院长,负责教学与管理。他早年学习西医,于1959年获得美国医学硕士学位,随后到亚洲学习中医、针灸、自然疗法、整骨疗法等多种传统医学技术,先后在英国、斯里兰卡等地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是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英国针灸学会会员、英国和欧洲整骨疗法协会副会长、斯里兰卡针灸学会会长,也是著名的中医药学传播者。著述颇丰,已出版35本学术专著,被译为9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其中英文版《临床针炙学》一书发行量已逾150万册。据统计,他培养了123个国家的2600名医师。
    5.伦敦中山针灸学院
    隶属于伦敦中山针灸学会,旅英华侨张丽梨创办于1980年,自任院长,其早年毕业于华南医学院,精研国术,热心在海外发扬祖国医学,一直与国内交流频繁。
    6.其它中医药院校
    比较知名的有①英国传统针灸学院,隶属于传统针灸学会(TAS)。②英国北方针灸学院,格拉斯·汉斯等人创办。③伦敦针炙与中医学校。上述学校均设有针灸、中医等专业的短训班、本科班与硕士研究生课程,开展业余教育与全日制教育。④英欧按摩脊柱学院,隶属于英国按摩脊柱疗法协会。⑤英国整骨疗法学院,隶属于全国整骨疗法委员会。上述两所学校已达正规大学标准。按摩脊柱疗法、传统自然疗法在英国极为盛行,上述两校在传统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⑥自然疗法和整骨疗法学院,隶属于英国自然疗法和整骨疗法协会。⑦顺势疗法学院,隶属于顺势疗法学会。⑧英国中医学院、英国中药学校、综合中医学院、爱尔兰中医学院、爱尔兰国立针灸学院等也是英国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研究
    1000多年前,就有少量中药传入欧洲,200年前欧美已有移种中药的记载,但很快就与当地的草药(植物药)融为一体,并未引起瀑布效应。17世纪,中国针灸传入英国,在局部地区使用,及至本世纪中叶方才逐渐得到舆论界的认可。这时其应用不再限于20万华裔居民,而早已深入各种族、各阶层人士,但至今仍有人持怀疑态度。1994年英国毒物局公布,经中药治疗的个别湿疹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英国西医界也提出中药是否损伤脏器的质疑。为此,英国中医协会组织了“中药疗效与毒性”的临床研究和学术讨论。
原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医生贾明华收集了英国医生运用双盲法研究中药治疗湿疹的病案101例,结果并无一例肝肾损伤出现。原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江丹分析了她在英治愈的湿疹伴有肝损的个案,提出严重湿疹患者自身免疫应答反应,可能出现短期肝功改变,故在中医治疗前应先行必要的实验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等项。也有人发现肝损案例多有长期饮酒史。英国有关皮肤病专家也在跟踪调查后指出,常用中药不足以成为导致肝肾损伤的主要原因,所见到的肝损病例,当为综合原因所致。旅英中医师还认为应正确的辩证施治和适时适量用药,并加强煎药、服法的指导。无独有偶,1994年年底英方曾宣布在1995年1月1日执行欧共体法令,限制中草药的流通(未执行);1996年3月上旬荷兰警方查封欧洲最大的中医药中心——阿姆斯特丹市神州医药中心。这均说明宣传中医、加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性。英国的现代中医药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应用以及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
    (一)针灸研究
    中医、针灸传入英国并在民间使用已200多年,18世纪,针灸铜人传英促进了针灸临床实践,可见于Churchill JM等人的临床总结报道。近40年,是针灸普及使用和深入研究的阶段,专业书刊、学术交流日渐增多。英国医学针灸学会成员、风湿病专家Vir-gitna CamP的亲身经历与英国针灸近20年的发展相一致。他70年代学习针灸2年并开始实践,1976年进入公立医院工作,专治膝关节痛,1978年在Amersham总医院建立针灸门诊部,次年开展正规的针灸门诊。1980年前专治关节痛,1981年后增加了头痛、神经痛等多种痛症。到1985年针灸治疗40多种病症,包括腹痛腹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病(变态反应科)与周围血管性疾病,也治疗眩晕、失眠等,其中痛症与风湿性疾病疗效较好,风湿科门诊也最为繁忙。80年代的一家调查显示,在公立医院工作的英国医学针灸学会人员(注册医生Doctor)的75%开展了针灸(普通科、疼痛门诊或风湿科)。西医生总数的10%~15%接受过针灸教育,可见针灸的普及程度比想象的要高。相当多的西医师认为,针灸应属于医学实践,是常规疗法,而不属于非常规医疗范畴。
    1.针灸麻醉
    自70年代起,欧美均相继开展了针灸麻醉,美国亦然。1986年,Craig等报道针麻与药麻下行子宫切除术,设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于术前20分钟开始电针,选穴足三里、太冲、昆仑等,条件为2Hz,20mA。术中重复刺激,切口周围用高频电针刺激30分钟,术后间断刺激。结果是手术期疼痛减轻,镇痛剂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子大学麻醉系的邓迪、菲茨帖特里克、莱纳斯等多年研究针麻,多次在《英国麻醉杂志》撰文介绍他们的体会。1989年的论文表明手术前针刺内关等穴位可减轻术中恶心呕吐,电针疗效稍逊于手针。此前,Fitzpatrick,Dundee等也分别进行了类似报道。
    2.针灸镇痛
    针灸镇痛运用最广,据顽固性疼痛协会统计,截至1985年,英国已有138个注册的疼痛门诊,均使用了针灸疗法;半数以上的私人开业医生使用针灸,应用范围涉及所有临床科室。V.Camp于1976年开始运用针灸专治关节痛,至今仍以针灸镇痛为主。1985年,英国针灸学院院长罗伊斯顿·洛博士也有针刺镇痛的临床体会。他说,针灸可刺激人体天然止痛素、抗炎素分泌,因而对痛症有显效,也用于胃肠病、内分泌失调、精神异常、毒品成瘾等。1988年,布里斯托尔在自然疗法门诊部,以激光针治疗多种痛症,有效率77%,其选用红色氦氖激光,波长632.5nm,穿透力0.8mm,光晕直径3mm,并观察到激光照射足三里等穴位时出现尿生化改变。《补充医学研究》杂志1989年第3期刊载温迪·迪肯斯与乔治·J·刘易斯的文章,传统针灸治疗大多角骨、掌骨骨关节炎优于对照组(TENS),主要观察指标是评价治疗前、疗程结束与治疗后2周的疼痛程度、功能恢复等级。
    3.针刺戒断研究
    在西方烟、酒、毒品成瘾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美国用于治疗酒精中毒的费用每年117亿美元,治疗一名吸毒者的费用超过供养一名哈佛大学学生所需金额(每年5万美元以上)。在美国,用西医方法戒毒一个疗程需住院8周,仅住院费就高达8000英镑。而用针刺戒断烟、酒、毒品成瘾状态则经济而有效。有人分析80年代的21篇、涉及2500多例的临床总结,表明戒断率多在46%左右,随访1年后戒断率10%左右,与西医戒断治疗相比,其疗效相当,而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副作用少等优势。英国外科女医生Marsaret A.patterson于70年代在香港工作,学习了中国针灸。80年代返英,全力从事戒断研究,多选用耳针与体针。体针选穴攒竹(BL2)、四白(STZ)、迎香(LI120)、风池(GB20)、曲池(LI11)、内关(PC6)、三阴交(SP6)。太冲(LR3)等穴位,分组轮流施针,留针20~60分钟或更长,中强刺激;耳针宜用神门、肺、胃等穴,留针5~7天。间断刺激,或用菜籽、王不留行籽进行穴位压迫。关于电针戒毒,Patterson提出最佳参数。①频率:对麻醉剂、镇静剂成瘾者用70HZ,苯丙胺成瘾用1000~2000HZ,烟草成瘾用70HZ。②电流种类:选用交流电(AC),不用直流电(DC),以防皮肤灼伤或电离效应。③其它电学参数:脉冲宽度0.1~1.5ms,电压15~20V,电流以病人能耐受为度。④疗程:10~30天,每日1次或数次,也可由病人自定治疗频度。
    4.外药并用治疗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系由机体免疫崩溃而出现全身性多系统的多种病变,症见咳喘、泄泻、盗汗、身痛、舌淡苔腻、脉细数等。现无特效疗法,因而中医、针灸疗法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疗效主要表现为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英国北方针灸学院创始人之一格拉斯·汉斯近年来在补充疗法中心工作,一直致力于针灸和植物药治疗艾滋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临床研究。他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体虚感邪)或虚搭。中医辨证可分为10余个证型,正虚多在肺、脾、肾,邪实常是湿热、痰以及瘀血证,故治疗选用针、药也多有异,如针灸取穴在阳虚型常选肾俞、肺俞或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照海。耳针选用肺、脾、三焦、皮质下。中成药常用知母酒、Q化合物(中草药提取物)。中药常取扶正祛邪之品,运用逆流挽舟之法。临证处方往往还应加强健脾除湿,而少用表散之品,恐伤阴液。近年多家报道针药并用治艾滋病总有效率50%以上。
    5.针灸治疗其它疾病
    针灸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WHO曾公布43种病症的针灸治疗取穴方案,其中包括扁桃体炎、鼻窦炎、感冒、近视眼、眼结膜炎、消化性溃疡、梅尼埃氏病、骨关节炎和多种痛症,这在英国均见于报道。举例来说,针灸背部俞穴可治支气管哮喘;局部或循经取穴治疗痛经、妊娠中毒症等妇产科疾患。还有梅花针治疗共同性斜视,主要参照中国中医研究院钟梅泉所著《中国梅花针》一书进行操作,总有效率在70%以上。针灸还在口腔科、兽医等领域中使用。
    1991年英报载文介绍两则名人针灸保健的事例:①威尔土公主每周接受针灸治疗1次以上,以缓解公众事务与生活的压力,已坚持1年有余。她说,针灸使她保持平静、放松与工作的良好状态,她喜欢这种疗法。②前首相洛德·霍姆正接受针灸治疗,施针者就是他的女儿梅丽尔·达比——一位实习针灸师,他认为针灸是一种神经调节为主的保健措施。
    6.针灸的基础研究
    在英国,针灸机理研究多倾向于神经内分泌学说。例如①从神经生理学角度考虑,针刺通过体神经、自主神经传入丘脑、大脑皮质边缘系统而产生神经内分泌调节优化。②从神经生化方面分析,针刺调节人脑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及其受体功能,动物试验显示,针刺时可以测出内啡吠、脑啡吠、强啡肽等物质在脑组织与血中浓度增高。③针灸戒断研究发现,毒品成瘾常因于致成瘾物质与人体内神经中枢的阿片受体相结合,通过竞争性抑制而使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分泌减少,一旦成瘾物质停止供应,则显示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缺乏状态,神经传递与调节紊乱,诱发出一种强烈的渴望和躯体的戒断综合征,症见躁扰不宁、流泪出汗、吐泻、抽搐等表现。针刺促使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增多,故可减轻或缓解戒断综合征,即戒毒有效。当然,还应配合心理疗法和社会教育措施,以便降低复发率。英国的经络学研究相对较少。
    (二)中药研究
    英国有传统的草药疗法,从10世纪起就有中药加入其草药行列,本世纪80年代以来达到新的高度。据欧洲药物市场统计,英国植物药(包括草药、中药)销售额逐年增加,从1990年的0.65亿英镑增至1994年的3亿英镑,位居欧洲第三位,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某些产品如大蒜制剂销售额年增长率超过20%。英国开发的植物药有中草药,也有貌似中药而功效不尽相同者,另有一些品种则与中药迥异,英国草药疗法不讲究药性旧经、四气五味,唯论功效、主治。英有法律规定,草药必须保持其天然植物形态,不宜加工、炮制,故无丸、散、膏、丹之别;也无针剂、绽剂,仅供煨汤内服治病或代茶泡饮强身。50年代末,中草药随着针灸、推拿、气功进入英伦三岛,当时中药饮片主要是人参黄芪山药莲子枸杞子等补药,主要在中国城的食品杂货铺或草药店出售。80年代,中草药与中成药品种明显增多。90年代增开了千家中草药店,还有上干家中医、针灸诊所也附设了药房。中草药经营品种明显增多,但也有法律限制:①有毒中草药,如附子乌头之属只准外用,不许内服。②禁售珍奇动物制剂如麝香虎骨等类。③禁售有毒矿物药,如雄黄轻粉等。英国与其它欧美国家相似,对于复方中药的研究较为薄弱,主要是对中草药制剂的现代药学研究,如化学成分,毒副作用以及新药的开发。80年代以来,在银杏叶、山楂叶、人参大黄、真菌类(植物多糖)、苦参(豆科槐属)、水飞蓟(中国产品为益肝灵)、水团花属、丹参(唇料植物)等中药产品的开发成绩显著,其成果可与德、法比拟,竞逐于欧洲市场。
    1.人参
    在国际药物市场上,人参贸易是指五加人参属植物的产销情况。人参属植物包括亚洲人参西洋参竹节人参三七参等。人参在中国应用有5000年的历史,10世纪西传,17世纪西方引种,美国西洋参种植量最大,仅威斯康辛州就有6000英亩(合36400亩),主要销往东南亚。世界人参贸易额田1971年的1250万美元增至1985年的7500万美元,其中英国为1000万美元,近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英国人偏爱亚洲人参,90年代销量大、制剂多。英国著名药厂Unichem于1987年推出Pharmaton系列制剂,仅口服剂就有20余种,受到普遍重视与好评,成为欧美热销的保健品。原料选用中国人参、高丽人参、西伯利亚人参,加工成标准化人参提取物,再制成胶囊、片剂等。每个胶囊或片剂含量150~600mg,有些制剂加进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药品包装上有适应证、服法、疗程与宜忌等详细说明,每日用量0.5~2.0克,在晨间或餐后服用,不用于睡前。常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歇2个月左右,但老弱久病者可长期内服。服药期间禁酒、辛辣食品或激素类药物,一般不用于青壮年健康者或精神病患者。人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治疗和保健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人参汁使培养细胞生长加速。②士兵服药后越野赛跑速度增加60%,大鼠用药后体能、耐力增加34%左右。③增加学习能力、记忆力、应变力。④延缓衰老,增强免疫。
    2.大黄
    中世纪,英国商船从印度与中国运回中药大黄,当时,讹称印度大黄。中药大黄也经蒙古、西伯利亚、俄罗斯陆路传欧,当时习称莫斯科大黄。13~14世纪,欧洲人已知道最好的大黄出自中国西部,常称为唐古特大黄。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马可·波罗(Mar-co Polo公元1254~1324年),他在中国的考查与见闻收入《马可·波罗游记》中,于14世纪传至英国。18世纪初,大黄的种子西传,荷兰名医布尔哈维(H.Boerhaave,公元1668~1738年)就曾得到大黄的种子,英欧开始种植。公元1871年,俄罗斯冒险家也从甘肃、青海收集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北大黄)的种子,种植于彼得堡。但欧洲各国引种的大黄尤其是掌叶大黄疗效稍逊。19世纪,英国与欧洲其它国家进行了大黄栽培技术和化学提取工艺的研究,有人认为大黄的有效成分是葱醌类(公元1899年,A.Tschirch),但它并不能显示大黄的主要功效,因而引起争论,也未达到化学合成的目的。大黄之通腑泄热、活血解毒等功效仍要通过道地药材来实现,人们需求这种纯天然植物药,引起一次又一次的热潮。西方食用大黄叶柄始于18世纪,兴于19世纪,英国尤其盛行,英产的大黄系列食品曾远销北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食用大黄生产减少,50-60年代又出现了高潮,但始终未达战前水平,种植面积约为战前的3/5。随后的20年,大黄销售疲软。80年代末,欧美市场交易活跃,大黄产量回升,举办了一些大黄节,推出新的大黄食谱。人们寻求保健养容良法,大黄常居其列,因而出现了一些含有大黄的美容产品。大黄的主要用途是在中医诊所、中药房之配方祛病,常用方如八正散茵陈蒿汤、泻心汤加减。有关中成药制剂,如黄连上清丸大黄蜃虫丸、当归龙荟丸、清宁丸如意金黄散牛黄解毒片等均在英国中药房销售,按1992年伦敦价格,大黄每英磅售价3.1英镑即每公斤92.00元人民币,牛黄解毒片每瓶27元人民币。
    3.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的研究与其它
    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有20余种,我国南方有8种。中医常用水杨梅的茎叶、花果入药,取其清热解毒功效而治疗肠道感染;水团花从《纲目拾遗》开始收入为药,用其茎、叶、花、果,功能清热利湿、消瘀定痛、止血生肌,常治疗肠道感染、疮疡外伤。英国对这类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始于1938年,1961年Cross AD等分离到第一个生物碱Adifoline。70年代以来,英国曼彻斯特(Manch-ester)大学的 Brown RT等对其深入研究,提取了一系列生物碱、黄酮、色酮类、萜类、甙类,提取物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作用,正待开发新药。
    西方热衷于从中草药开发新药,也很重视引进我国的中药提取物,如青蒿素、靛玉红、三尖杉酯碱、茶色素等制剂。
    (三)中医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
    英伦气候多阴霜雨雾,常见风湿痹痛诸证,又因温湿气候,花草繁茂而见湿疹、过敏性疾病高发。据统计,过敏性疾病在欧洲发病率较高(10%),而以英国牛津地区最高(3%)。常见病症俗称花粉热,即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系因花粉致敏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英人常饮用中国茶,由芍药甘草竹叶等中药泡制,据说可调节免疫状态、防冶过敏,用药期间忌食肉类、虾蟹等发物(致敏物质),但严重病例必须服用中药汤剂或兼外洗。英国中医学会主席罗鼎辉在其康宁诊所主治过敏性疾病,疗效达7O%以上,英国皮肤病专家艾森顿(Aisendum)连续4年跟踪观察病人,搜集处分,定期检验,结论是中药对湿疹疗效卓越,值得赞誉与推广。江苏著名中医朱良春于1992年在牛津临诊,门庭若市,对风湿痹痛和过敏性皮肤病均有较好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的应用也见于多种其他传统医学疗法。90年代,英国国立医院(公立医院,NHS下属医院)试办“补偿疗法门诊”(Complementary Therapies Clinic),其主要治疗措施是针灸、中药。英国也盛行顺势疗法(Homeopathy),这是由 Hahne-mann于公元1796年创立的,现今英国的顺势门诊使用传统医学综合疗法,包括中草药与针灸。1989年4月,萨里大学(Surrey U-niversity)在布莱奇基金会(The Blackie Foundation)的资助下,对注册的顺势疗法医生调查,了解他们“素常推荐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结果显示,70%的人推荐针灸,80%使用了针灸治疗;对草药的推荐率64%,使用率71%,并劝导病人注意体育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饮食疗法、保健按摩,这实际上是中医综合疗法。有些中医药研究机构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辩证施治原则进行了探讨。但从总体上看,英国的中医应用以针灸为主,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四)气功与太极拳的研究
    在英国,气功运动尚未普及,知名度不如针灸、太极拳。学习气功者多依照书本、图册、照片比划,有的听讲演、带功报告后模仿。虽然也谈“神”的修练、体内放松、能量的积累,但尚未掌握其内在功法。有人成立了Net Chia协会,开办训练班,意在传播中国文化与健身术,增加形体美,英国公民踊跃报名,每期数百人,多为健康者,也有慢性病人,50%以上大学文化程度。训练班有成套的教学大纲,分普及班与强化班,每周教课两次,安排在周末,学制有长短之分,修业数月至数年。开设气功、太极拳、中医、推拿、针灸(经络、阴阳五行)、中国哲学与传统保健法,长学制还安排中医实习,每6个月写一篇学习论文。目前存在问题是有些学员不能放松、不能调息、不能坚持或不信气功,因而收效不大,有待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英文版教材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气功、太极拳运动可祛病强身,适于男女老幼,未来将得到广泛普及。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