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11-09
中医医院的病房里,查房是临床医生的主要工作。医生们在现代医学的体格检查(视、触、叩、听)与传统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间切换的同时也会有疑问:“学习中医最难的是什么?我们又缺少什么?是读经典,跟名师,还是做临床?”笔者认为,临床中最难、最重要的是一个“悟”字,而很多医生和学生欠缺的也是“悟”字。“悟”的深与浅,“悟”的多和少,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要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出自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意思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既要用眼看,有远见;也要用手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此一大一小,一远一近,才是周全。
 
“大处着眼”要求我们放眼全局。视野的宽度与广度,取决于高度,高度越高,视野越是开阔,看得越是清楚,越明白。北宋著名思想家王安石曾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可见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大处着眼”也要求医者在辨证论治时,要抓主线或主要矛盾。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六经传变”各有不同的证候群,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由表入里,提纲挈领,示人以道路。清代叶天士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有“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由浅入深,泾渭分明,为温病辨治之总纲。
 
“小处着手”是对所理法方药进行精雕细琢,对君臣佐使的日臻完善。与“大处着眼”相比,看似无足轻重,却显得十分重要。战国末期韩非子有:“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告诉我们,任何远大的理想,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在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时,注重益肾清利法,但针对不同的患者也会给予个性化的治疗,细节处理的极为周到。如IgA肾病患者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容易导致肾炎复发,邹燕勤根据《灵枢·经脉篇》中指出:“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且IgA肾病多与呼吸道感染诱发相关,治疗时清宣上焦,既可以起到“先安未受邪之地”,又有“金水相生”的作用。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在宣肃肺气的同时,如患者又合并便秘,不必再加入通腑之品,却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从小处着手,可以发现细节之美;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感受到医者的独具匠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两者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前者是远见,是高度;后者是细节,是深度。大处着眼如同望诊,小处着手好似切脉。若仅注重局部,则有“一叶障目”之弊;如只强调整体,则无法“巧运于规外”。读书若不从大处着眼,则容易舍本逐末;临证若忽视小处着手,则辨证难以深入;跟师若不注重细节,学术特色就难以深究。大处着眼的深谋远虑诚然可贵,小处着手的点滴积累同样可敬。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参合,实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临证之要。(米海 吴力强)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