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调摄闭藏护阳 饮食调养藏精补肾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12-28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此为宋代朱淑真的诗作《冬至》。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所谓“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从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此后气候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时期,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即“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科学养生不仅有助于健康过冬,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起居调摄,闭藏护阳
 
“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是闭藏的季节,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处于闭藏状态,人体也不例外,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中医学理论认为,每天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人体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冬季尤其要保护精气,早睡晚起,以太阳出来再起床为宜,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脚。晚起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很难做到,但一定要早睡、别熬夜。
 
冬至后,天气寒冷,需及时添衣保暖,防寒养藏以护阳。日常着装应选择绒衣、毛衣、棉服、皮衣、羽绒服等松软轻便保暖性能好的服饰。此外,冬季还应常备棉帽、棉鞋、围巾、手套等,注意保护头、颈、手、足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冬至过后天气虽冷,着衣也不宜过暖,否则反易受邪致病。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言“重衣厚裤,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衣着过重过暖,人体缺乏体育和寒冷的锻炼,抗病能力反而减退。特别是青壮年、身体健康者,衣着应略偏寒,所谓“若要身体健,身带三分寒”。既可提高新陈代谢,又可增强适应寒冷的防御能力,有利于健康。此外,大汗之时忌脱衣,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以免风寒或寒湿之邪侵袭而致病。
 
饮食调养,藏精补肾
 
冬至时节,气候寒冷,饮食调养也当养“藏”,所谓“冬至进补,开春打虎”。整体而言,饮食当以补阳、补精、补肾为主。
 
肾应冬之气,饮食尤其要注重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宜藏不宜泻,需要饮食充养。中医认为,色黑味咸的食物能入肾而补虚,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发菜等。现代营养学亦认为,此时当多补充富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以提高机体御寒能力。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如芝麻、发菜、葵花籽、酵母、乳制品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有很大关系。富含无机盐的食物,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大白菜、虾皮、海带、发菜等。驱寒就温是冬至饮食调养的另一重要原则,即暖食以助阳。此时,可适量多吃一些羊肉、河虾、韭菜、肉桂等食物。另外,冬至日在北方多有吃饺子或馄饨的习俗,这也是冬至食补的好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冬至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过犹不及”。冬至日不能吃过分辛辣的食物。过食辛辣只能助阳动火,致使内热积累,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致使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应在进补温热性食物的同时,也适当吃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因此,将一些具有温补与养精作用的食材合理搭配,制成汤、粥、羹等,既可调补脾胃,又可温养肾气,达到脾肾双补的效果。下面,为大家推荐两款方便快捷的冬至养生粥。
 
杞精山药粥
 
枸杞子15克,黄精2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将黄精、山药切片备用。加水先煮粳米至半熟,再下枸杞子、黄精、山药,一同煮至米熟粥稠。单独食用或佐餐。此粥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肝肾精血不足、脾气衰弱,症见头昏耳鸣、健忘、消瘦少食等。
 
核桃羊肉粥
 
桃仁10克,羊肉100克,大米100克,葱粉、姜粉、盐等调味品适量。先将羊肉洗净,切碎。将大米放入水中煮沸,放入羊肉,煮至粥熟后,加入适量葱粉、姜粉、盐等调味品调味,放温,即可食用。此粥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尤其适合阳虚怕冷者食用。
 
运动调节,避寒就温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是冬季出行及运动的一个原则。因“寒为万病之源”,可以引起很多疾病。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是脏腑工作的根本,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的推动;寒气作为阴邪又最易伤阳气,阳气一旦受损,身体免疫力就会下降,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寒邪还常常伴随风邪一起伤人,称为风寒。所以在严寒天气下,尽可能少出门,出门要注意避寒就温,防寒保暖。如果白天受了风寒,晚上回家可以泡脚弥补。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可驱散全身寒气,亦可加适量生姜片、艾叶等。
 
适量的运动能强身健体,但在冬季,运动宜静不宜剧烈。这里的剧烈指的是一切能让人大汗淋漓的运动。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汗太多容易耗伤阳气和阴津。运动可以室内项目为主,宜选择强度小的项目,比如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以达到驱除寒邪、疏通气血、增强体质的作用。(赵艳)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