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学医的“大医王”境界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08-16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又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安人,南宋后期杰出的军事家、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及名篇《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后者更成为慷慨激昂的千古绝唱。文天祥与一些医者友人相交甚好,留下了许多诗文佳话。
 
清代陈梦雷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艺文》辑录了文天祥的三首赠医诗,记录了一代名相与医家唱和的逸事,表达了这位民族英雄对医药学的热衷与尊崇。
 
学医的“大医王”境界
 
其一为《和朱松坡》,曰:“学医未至大医王,笑杀年年折臂伤。屏里江山如出色,亭皋松菊已成行。细参不语禅三昧,静对无弦琴一张。多谢岭头诗寄我,满园梅意弄春光。”
 
该诗歌前两句,文天祥对朱松坡说,学医如未达到佛家菩萨善于分别病相、晓明药性、治疗众病的“大医王”的境界,虽然年年三折臂,只能令人发笑而已,用的是《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的典故。诗文后六句大意是:你隐居的家园风景这么有特色,河边的松树菊花竞相成长开放。坐禅悟道,排除杂念,使身口意清净的三昧,就如陶渊明对着一张无弦的木琴,寄托自己闲适归隐的心境。多谢你寄来的诗歌,像当年陆凯寄给范晔的梅花一样,让我感受到满园春光。诗中援古证今的用典,文辞妍丽的对仗,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学养和对医友的深情。
 
以六气平和喻长治久安
 
其二为《赠蜀医钟正甫》,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或在囚禁中所写,曰:“炎皇鉴从草,异种多西州。为君望岷峨,使我双泪流。向来秦越人,朝洛夕邯郸。子持鹊经来,自西亦徂南。江南有羁羽,岂不怀故营。何当同皇风,六气和且平。”
 
诗中“炎皇”指炎帝神农氏,“西州”指的是四川,“异种”是说蜀地多产名贵的道地药材。诗文后几句大意为:思念你,我遥望峨眉山和岷山,禁不住热泪盈眶。秦越人(即扁鹊)随俗为变,往来于洛阳、邯郸和咸阳之间,为男女老少诊治病患。作为蜀地的医家,你秉承扁鹊《难经》的学术思想和为民生的理念,从西向东,又从北向南,为各地的民众施药治病。我虽然如鸟儿被束缚了翅膀,身陷囹圄,仍不忘虎帐军营。何时百姓才能同享太平盛世之治?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平和,才不会发生瘟疫;抵御外侮,拯救危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就不会失序,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以“用药如用兵”论治国
 
其三为《彭通伯卫和堂》,道:“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人能保天和,于身为太平。外邪奸其间,甚于寇抢攘。守护一不谨,乘间敌益勍。古有黄帝书,犹今六韬经。悍夫命雄喙,仁将资参苓。羽衣为其徒,识破阴阳争。指授别生死,铮然震能名。道家摄铅汞,肤腠如重扃。到头关键密,六气无敢撄。君方建旗鼓,不敢走且惊。他时櫜吾弓,闭门读黄庭。”
 
“卫和堂”是医家彭通伯行医和卖药的处所。在中国医学史上,“堂”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在自己的官衙创立的行医场所,开一代吏医之先河。后世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杭州的胡庆馀堂、沈阳的天益堂等都非常有名,习惯上称其中坐诊的医生为“坐堂医”,成为古代医家的行医卖药模式。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作为精通儒学的军事家,文天祥将治国、兵法、用药与理身视为一体,认为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三国时的军事家诸葛亮便有“夫治国犹于治身”的名言。一个人只要能够“保天和”,就会使脏腑气血平和,情志和畅而心身安康。文天祥用诗的语言,解析了外邪侵袭人体,就如敌寇入境抢攘一样,伤害精气神;如果守护不谨,正气虚弱,则外邪乘机更加强盛,会损害人体的健康。
 
“古有黄帝书,犹今六韬经”,作者将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与兵家权谋专书《太公六韬》的思想相类比,发出“悍夫命雄喙,仁将资参苓”的感慨。意思是说,就像作战一样,悍夫即下医多采用的是雄喙即中药天雄等猛药。雄喙又有侧子、乌喙等别名,是毛茛科植物草乌的子根附子或乌头偶生两歧者,亦谓之乌喙,性味辛、温,有大毒。而仁慈的上医则采用人参茯苓等性味温和的药物。用药如用兵,文天祥用此作比喻,来说明攻邪的猛药未免要伤及人体的正气,而参苓之类的补益药品,却可达到扶正蠲邪的目的。
 
古代道家一度认为,铅为命,汞为性,是性命的根源,诗人在此以“铅”“汞”比喻人体精气。一个人的精气不虚,肌肤腠理便如关闭得很紧的门户一样,才能免于虚邪贼风等六淫之气的侵袭。撄宁,是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侵扰。就如布阵迎敌的战场,底气要足,旗鼓相当,才不至于因惊恐而自乱阵脚。诗人希望有一天,将盔甲弓矢收藏于囊櫜中,闭门展读道教的经典《黄庭经》,那应该是多么惬意和畅的生活。
 
文天祥的赠医诗虽是言医理,但实为他抒发胸臆的论政之作。用药如用兵,正如清代医家徐大椿所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诗中用人体受外邪侵袭,类比抵御敌寇入境,根本在于自身正气的强壮与否;而用悍夫用毒药和仁将用参苓,来隐喻不同的治国策略,读来都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欣然为医友写赞作序
 
“赞”是古代称颂人物的一种文体,多用韵文写成。文天祥曾为太医院院使邓仲霄写赞曰:“董氏业医一偏,邓氏儒医两全。本来仁心一点,便是太极一丸。噫!肇统先哲,垂范后贤。种德皆春意,休说杏林仙。后从隆佑孟后,由赣过永丰,始居此焉。”
 
据中医医史文献专家李经纬所著《中医人物词典》载,邓仲霄为宋代医家,原籍河南开封,后迁江西永丰,宣和年间(1119—1125)及第授翰林,升太子赞善,掌管侍从、讲授。邓仲霄精通医术,曾治太子及宫妃的疾病,皆有效验,敕授太医院院使。在这首赞中,文天祥将邓仲霄与当时的另一位医家董汲相比,称赞邓仲霄儒医两全,肇统先哲,是宋代垂范后贤的杰出儒医代表。
 
日本汉医学家丹波元胤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刊行的《中国医籍考》中,载录文天祥为《金匮歌》写的序言。虽然此书已佚,但从序言中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行医和著书的经历,实际上是一篇文辞典雅的医家传略。
 
《金匮歌》的作者王良叔是文天祥的前辈同乡。王良叔取诸经典医书,悉心探究,辨证察脉如庖丁解牛,活人无数。王良叔总结自己的临床验方,概括为歌诗,命名为《金匮歌》,并对其子王季浩说:“吾平生精神。尽在此矣。”王季浩子承父业,成为当地的名医。
 
后来王季浩之子王庭举,请文天祥为《金匮歌》作序刊行。文天祥读后大为感慨,对王庭举说:“齐高强曰:‘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辞》曰:‘九折臂而成医。’言屡尝而后知也。《曲礼》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言尝之久,而后可信也。人命非细事,言医者类致谨如此……君所谓《金匮歌》者,虽一家小道,然祖宗之藏本,以为家传世守之宝,其为秘一也。子之发之也,以其时考之,则可矣。”为了嘉奖王庭举的用心,使更多的人不被庸医所误,文天祥为自己家乡的三世医家撰文立传,写下一篇文笔优雅的序言。
 
儒医相通,作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的赠医诗赞和医著序言中,用典信手拈来,类比简明扼要,暗喻爱国忧民,值得品读。(原所贤)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