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精化气的介绍炼精化气,道教术语,又称为百目关、小周天。其为内丹术筑基气功的第一阶段,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内丹术以精、气、神以精为基础,可元精须与元气合炼,化为轻清无质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随河车运转,炼成丹胎。史载天人合一,炼精化气只是起步阶段,一心一意、沉心静气(致虚极,守静笃)自然而然达成,运气往返成循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故道家和佛家都用圆来形容道。而后知炼气化神。心无杂念,而后无七情六欲,忘我之境,全在己心。 炼精化气十六字口诀炼精化气十六字口诀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十六锭金又称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诀,是道家养生的代表性功法。此十六字诀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初录此法,并誉它为至简至妙之妙诀。其后《赤凤髓》,《遵生八笺》,《脉望》,《养生秘录》,《医方集解》和《尹真人廖阳殿问答编》等均介绍了此法。今人诸多气功著作,也都推荐了这一功法,可见十六锭金至今仍有广泛影响。 但各家对此法的解说却颇有不同,如有的说,鼻吸清气只送至丹田;有的则说,吸气入丹田后再经督脉而直上头顶囱门处。又如对提气入督,有的说是配合呼气;有的则说是配合吸气。 从十六锭金的文字结构看,前两句已指明为吸气时的运演动作,后两句当是说明呼气和呼气后的运演动作。同为明代的气功著作《脉望》一书,其记载的十六锭金的第三句,便写为“一呼便咽”,也可作为助证,此其一。 十六锭金在句式运用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连用两个“一……便”式,此种句式意在强调两个动作的前后紧相连接。“一吸便提”,显系指吸气一开始,紧接着便作提气动作,以利于内外气在丹田的交接和糅合;“一提便咽”,显系指呼气后迅速将提升至泥丸的内气,和口津一起咽入腹脐,此其二。 十六锭金在“一吸便提”之后,进一步作了明确提示“气气归脐”。在吸气的时限内“气气归脐”,当指从上吸入的清气和自下提升的内气,同时在腹脐聚合,此其三。 十六锭金后部分着重指出“水火相见”,这是强调呼气后通过咽津来益水强肾,促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其四。 “炼精化气”的“精”是什么意思?“精”的释义:精者,先天本元之精,父母所赋,成人后藏于肾,故称肾精,即生殖之精。 词语解析 炼精化气 读音:[liàn jīng huà qì] 释义:炼精化气,道教术语。其为内丹术筑基气功的第一阶段,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内丹术以精、气、神以精为基础,可元精须与元气合炼,化为轻清无质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随河车运转,炼成丹胎。 造句: 初三节炼精化气,可为人仙。 从内功角度讲,她是炼精化气法门。 ”描写炼精化气“得药”时的感受。 换句话说,炼精化气的门还没摸着。 炼精化气气化神,还虚合道亦通元 相关词语 炼气化神 [liàn qì huà shén] 炼气化神,是气功内丹术术语,其为内丹术筑基气功的第二阶段。 造句:只用正念炼气化神,自然呼吸施而阴变纯阳,即无魔矣。 炼神还虚 [liàn shén hái xū] 炼神还虚是气功内丹术术语,其为内丹术筑基气功的第三阶段。 造句:炼神还虚千变化,撒手虚空是金身。 炼虚合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