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鼻咽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鼻咽癌误诊、鉴别诊断及其早期发现

鼻咽癌误诊、鉴别诊断及其早期发现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6期第17卷 综述与讲座

作者:张有望

单位:张有望(上海市200233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关键词:鼻咽肿瘤;误诊;鉴别诊断;早期发现

  中图分类号:R73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6-0645-04

  鼻咽癌发生于隐蔽的解剖部位,早期无症状,易延误诊断;一旦有了症状,病对症状的忽视、没有及时就诊、接诊医师对鼻咽癌的症状和体征认识不足等均可造成鼻咽癌的延误诊断。本文对鼻咽癌误诊原因、鉴别诊断及鼻咽癌的检查方法作一总结和介绍。

  1 鼻咽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由于鼻咽癌发生部位与眼、耳、鼻、咽、喉、颅底骨和颅神经等相邻,肿瘤向临近的不同器官侵犯易发生不同的症状,如头痛、鼻塞、鼻衄、耳鸣、听力减退、复视、面部麻木及颈淋巴结肿大等。患者因不同的症状而可能到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神经科就诊,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颈淋巴结炎或结核、鼻炎、副鼻窦炎、中耳炎等。还有1/3病例诊断不出什么病,只做对症治疗。1988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五官科医院所收治的上海市居民患鼻咽癌105例中,有59例鼻咽癌被误诊(表1)。本组资料表明被误诊为颈淋巴结炎或结核约占1/3多,另1/3病例被误诊为鼻炎、副鼻窦炎、中耳炎、颅内肿瘤[1]

表1 鼻咽癌误诊疾病的分布

误诊病种 n %
颈淋巴结炎 22  37.3
颈淋巴结结核  2   3.4
鼻炎副鼻窦炎 10  16.9
中耳疾病  4   6.8
颅内肿瘤  1   1.7
无明确诊断 20  33.9
合计 59 100.0

  从表2所见,从初发症状到确诊鼻咽癌之时间愈短,发现早期鼻咽癌例数愈多;时间愈长,晚期鼻咽癌愈多。

表2 从初发症状到确诊时间长短与病期早晚的关系

确诊间期 Ⅰ+Ⅱ Ⅲ+Ⅳ 合计
 n %  n %  n %
<1个月 10 35.7 9 11.7 19 18.1
1个月~ 11 39.3 39 50.6 50 47.6
6个月~ 2 7.1 15 19.5 17 16.2
1年~ 5 17.9 14 18.2 19 18.1
合计 28 100.0 77 100.0 105 100.0

  2 延误诊断鼻咽癌的责任者  延误诊断的标准为首发症状出现到就诊超过1个月者,医师对患者初诊到确诊为鼻咽癌时间超过1个月。105例延误诊断93例,将延误诊断责任者分为4种:患者、医师、患者和医师、隐匿型鼻咽癌。分析结果见表3。病没有及时就诊是鼻咽癌延误诊断的主要责任者,其次为医师没有及时为病确诊鼻咽癌[1]

表3 延误诊断鼻咽癌的责任者

责任者 n %
患者 32  34.4
医师 15  16.1
患者+医师 44  47.3
病变隐匿  2   2.2
合计 93 100.0

  依上海市医疗单位分为三级:一级医疗单位为地段医院、卫生院;二级医疗单位为区或县中心医院、职工医院;三级医疗单位为市级医院、教学医院、专科医院。本组因医师误诊的59例鼻咽癌中,发生在一级医院7例,占11.9%;二级医院29例,占49.1%;发生在三级医院甚至耳鼻喉科医院或肿瘤医院23例,占39%。发生在区或县中心医院以上医院占88.1%[1]

  3 误诊病例介绍

  例1:女,28岁。主诉停经半年,头痛、视力减退3个月余,伴有复视、讲话不清,偶有回缩性涕血。1985年9月在某教学医院诊断为颅底脊索瘤,当时手术前检查,左眼视力4.3,右眼视力为4.6,两眼外展神经受侵,右侧三叉神经麻痹,左侧舌肌萎缩,伸舌偏左。X线平片和CT检查显示蝶鞍扩大,鞍区和蝶窦有占位性病变,肿瘤主要在蝶窦内,蝶鞍和鞍上也有肿瘤侵犯,斜坡有骨质破坏。1985年12月经蝶窦手术,术中发现蝶窦充满肿瘤,质地中等,边界清楚,蝶窦内肿瘤全切除。手术后病理为蝶窦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转来我院补充放疗。入院检查:右眼视力为4.6,左眼视力为4.8,左眼颞侧偏盲。张口无困难,右侧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左侧外展神经、右侧舌下神经麻痹。间接鼻咽镜检查见鼻咽顶壁有1 cm直径局部隆起,表面粘膜苍白,血管增粗。颈部无肿大淋巴结。四肢活动好,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血清VCA-IgA抗体检测1∶20阳性。鼻咽顶部活检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合病史,诊断鼻咽癌侵犯蝶窦、蝶鞍及鞍上池,伴有颅神经侵犯。本例误诊为垂体瘤。

  例2:男性,55岁。主诉右前额及眼眶周围头痛1年,复视8个月。患者先有右前额及眼眶周围头痛,呈麻木而持续性发作。患者先后到过区中心医院、眼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等就诊都未能做出明确诊断。1998年4月经MRI检查发现右颅内海绵窦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脑膜瘤,采用γ刀治疗。治疗后头痛、复视消失。治疗后5个月出现回缩性涕血,伴有右侧耳鸣、听力下降。经耳鼻喉科检查发现鼻咽右侧咽隐窝、顶壁粘膜粗糙,颅神经检查阴性,右上二腹肌后腹处有一个2 cm直径淋巴结,质地中等。MRI检查在T2W图像显示右侧咽隐窝向外后方咽后间隙处有小区高信号,右侧海绵窦区未见异常信号。在鼻咽右侧咽隐窝顶壁活检,病理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本例因主诉头痛、复视而被误诊为颅内脑膜瘤采用不当的治疗方法,带来经济损失和正常组织放射损伤。

  例3:男性,44岁。主诉右上颈肿块1年余。1989年3月发现右上颈肿块,逐渐增大,无回缩性涕血。同年5月求诊本院头颈外科,检查发现右上颈4 cm肿块,质中等,给予右上颈肿块穿刺活检,抽出橙黄色、澄清液体5 ml,未找到肿瘤细胞,诊断为右颈部囊肿,未做处理。1年后患者又发现左上颈肿块,来我院就诊于同一位医师,检查左上颈肿块约3 cm,再次做左上颈穿刺,结果同第一次,仍未做任何处理。不久,患者主诉回缩性涕血,求诊于五官科医师,经鼻咽检查、鼻咽顶部肿瘤活检证实为鼻咽低分化鳞癌。CT检查显示鼻咽右侧顶致密,侵及右侧咽旁间隙,颅底未见骨破坏,颈右上胸锁乳突肌深部可见4 cm薄壁囊性病变,左侧为 3 cm,囊腔内为液体,针吸囊液为橙黄色澄清液体,囊液和血清VCA-IgA检测,结果均为1∶80阳性。本例因诊断为颈部囊肿,延误诊断1年3个月。

  例4:男性,29岁。主诉右上颈肿块4个月。间接鼻咽镜发现鼻咽顶壁及后壁粘膜隆起、粗糙,两侧咽隐窝消失,左上顶可扪及4.5 cm×3 cm×2 cm肿块,质硬活动受限,颈右上淋巴结1.5 cm×1 cm×1 cm,颈左上肿块穿刺细胞学诊断为淋巴结结核。鼻咽部 CT 检查显示鼻咽顶后壁及两侧壁致密增厚,向下侵及口咽壁,颅底骨质未见破坏。两侧上颈胸锁乳突肌深部有肿大的淋巴结,以右侧淋巴结肿大为甚。鼻咽部病理诊断为结核性病变。抗结核治疗2个月余,鼻咽部及颈部病灶未见缩小,血清VCA-IgA检测1∶80阳性,鼻咽再次活检最后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伴结核病变。本例因鼻咽和左颈淋巴结病理诊断为结核而延误诊断。

  例5:男性,58岁。1997年12月中旬因左耳鸣1周,无回缩性血涕,当地五官科检查,无特殊发现。嘱做头部MRI检查,结果未发现异常。近半年常有回缩性血涕,伴左耳听力减退。鼻咽镜检查,鼻咽顶后壁肿块。1999年5月 MRI 检查发现鼻咽腔内见巨大肿块,侵入左咽旁间隙,达左颈内动脉,肿块大小 4.5 cm×3.5 cm,颅底未见骨破坏。鼻咽活检为低分化鳞癌,追溯患者1996年12月因体检做过 MRI 检查和1997年12月二次MRI图像显示左侧咽隐窝深部咽后间隙区0.4 cm×1.5 cm长条形中等信号,但1997年12月比1996年12月中等信号区范围略有扩大。在T2W图像上高信号。三次 MRI 图像比较,可以认为2年半前左侧咽隐窝有肿瘤存在。

  4 鉴别诊断

  鼻咽癌的解剖部位与周围正常器官相邻甚为密切,还有易向周边正常组织侵犯或藉颅底骨孔道侵入颅内的生物学行为。由此肿瘤侵犯不同解剖部位,产生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易造成误诊其他部位疾病。下列疾病值得鉴别。

  4.1 鼻咽结核

  鼻咽结核少见,但临床亦有报道。本病发生在男性中青年以上年龄。以颈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鼻咽顶壁以结节或增生多见,与鼻咽癌难以肉眼区别。鼻咽CT检查能见到鼻咽顶壁或顶后壁软组织增厚,但无法确定其性质。只有病理活检才能确诊。光镜下见类上皮细胞和少数郎罕氏细胞,一般不见干酪样坏死。作者曾见到 3 例鼻咽结核和癌同时存在。据钟会墀报道 41 例鼻咽结核做血清VCA-IgA检测,仅1例阳性(1∶160),而鼻咽癌阳性率高达95%。故血清VCA-IgA检测可帮助区别鼻咽结核和鼻咽癌,作为辅助诊断手段[2]。作者曾报道 2 例鼻咽癌合并鼻咽结核,确诊前都曾做过多次鼻咽部活检和颈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为结核,由于血清VCA-IgA检测为1∶80阳性,最后确诊为鼻咽癌合并结核。经抗结核和放射同时治疗,均健在生存4年以上[3]

  4.2 鼻咽增生性结节

  本病变在鼻咽镜下可见孤立的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表面粘膜呈淡红色,与周围正常粘膜相同。结节可在粘膜或腺样体的基础上发生,或由粘膜上皮鳞状化生或角化上皮游离成表皮样囊肿样的改变,或因粘膜液体分泌旺盛而成潴留囊肿。病变常发生在鼻咽顶前或侧壁。囊性结节病变用活检钳头部轻压时可呈现脐形凹陷,咬破有液体流出。

  4.3 鼻咽增殖体

  病理学上称为腺样体。常位于顶前中央形成纵形嵴状隆起,表面粘膜覆盖光滑、色泽与正常粘膜相同。在儿童期鼻咽顶壁或顶后壁的淋巴组织增生比较明显,严重者影响鼻腔呼吸、咽鼓管阻塞而致听力下降。腺样体到成年时即渐趋萎缩,但仍有部分残留腺样体明显,也有少数可继续保留至中年甚至老年。病理表现为间质中淋巴组织增生,常见淋巴滤泡数目增加,体积增大,生发中心活跃,吞噬现象明显,少数可呈弥漫性增生,腺样体增生,并分泌亢进。毛细血管增生,内皮细胞增殖,管壁与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深淋巴细胞处,还有网状细胞增生。增殖体除发生在鼻咽顶前壁外,还可见咽鼓管隆突后上方和降突上方也常有淋巴组织分布地方。临床常会碰到鼻咽癌发生腺样体条脊之间夹缝中,如只活检咬取条状腺样体,病理报告常为淋巴组织增生。活检应从腺样体夹缝深部小许肿瘤肉芽组织咬取,提高鼻咽癌检出率。

  4.4 鼻咽纤维血管瘤

  有称为“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这一瘤名概括了临床和病理特征。肿瘤来自鼻咽颅底蝶骨和枕骨骨膜或颅底腱膜。巨体形态为不规则分叶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完整包膜,质韧。病理由纤维组织和血管两种成分构成。此瘤很少有恶变。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主要为男性青年,10~25岁最多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大量鼻出血,有时一次多达1 000 ml,伴有鼻塞、听力下降、头痛等。肿瘤原发鼻咽,可向周围器官蔓延。向前侵及鼻腔甚至前鼻孔,向前外经翼腭窝、上颌窦到颞下窝,还可侵入面部,侵犯眼眶、蝶窦、颅底骨和颅内。临床检查鼻咽肿瘤呈红色或淡红色,表面光滑为粘膜覆盖,可见血管,肿瘤外面一般无坏死或溃疡。此瘤在活检时可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故切忌做活检。CT检查平扫见鼻咽部或鼻腔后部软组织块影,为等密度,边界不清,增强后病灶明显增强,这与血管丰富有关。MRI检查肿瘤T1加权图象上与肌肉相比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强化。本瘤在CT和MRI诊断主要根据其血管丰富,造影后明显强化为特征,常需与临床结合考虑,有时与鼻咽癌鉴别较困难。

  4.5 蝶鞍区肿瘤

  以垂体瘤和颅咽管瘤最常见。临床症状根据肿瘤类型,大小和生长不同的症状,主要为内分泌和神经受压症状。内分泌功能紊乱和下丘脑功能障碍,如性功能减退,闭经泌乳、肢端肥大或巨症等。70%病有头痛,70~80%因肿瘤压迫视神经交叉,视力下降,双侧偏盲为最常见。向侧面生长侵入海绵窦,Ⅲ、Ⅳ、Ⅴ1及Ⅵ对颅神经麻痹。肿瘤向下生长侵入蝶窦、鼻咽。头颅CT或MRI检查可对垂体瘤和颅咽管瘤区别,在CT图像发现在鞍上池或鞍内有占位病变。有时增强前在水平面扫描往往没有阳性发现,而做增强扫描后冠状扫描时显示十分清楚。头颅CT在鞍区钙化为颅咽管瘤重要证据。垂体瘤和颅咽管瘤与鼻咽癌在CT和MRI可以区别。但有少数鼻咽癌被误诊为鞍上区肿瘤。

  4.6 鼻咽或颅底脊索瘤

  脊索瘤起源于残余脊索组织的一种肿瘤,具有生长缓慢、转移少的特点。脊索瘤发生在鼻咽部罕见。一般都是从颅底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向颅内或颅外生长,侵及鼻咽部。作者曾报告鼻咽及颅内脊索瘤8例,仅有2例肿瘤局限于鼻咽部,颈部和远处转移很少见。8例鼻咽及颅底脊索瘤无1例颈淋巴结转移。仅有1例放疗后2年半发生肺转移。晚期鼻咽癌与脊索瘤单凭临床资料和CT检查结果鉴别有一定困难。但血清VCA-IgA检测和活检病理结果对诊断有重要作用[4]

  4.7 鼻咽恶性淋巴瘤

  咽淋巴环包括鼻咽、扁桃体及舌根在内的环状淋巴组织。鼻咽恶性淋巴瘤是咽淋巴环淋巴瘤中的一种,约占咽淋巴环淋巴瘤的1/4。据报道鼻咽恶性淋巴瘤治疗结果与鼻咽癌5年生存率相似(50%)。鼻咽恶性淋巴瘤在鼻咽腔内可见鼻咽顶后壁突出肿瘤与鼻咽癌肿瘤形态相似,肉眼无法区别。亦有颈淋巴结转移。CT检查鼻咽腔内有肿瘤,并可侵入咽旁间隙,只有靠病理活检才能做出明确诊断。因治疗方式不相同,病理诊断宜鉴别清楚。

  4.8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原发肿瘤不明;指颈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性癌,原发肿瘤经常规检查方法,鼻咽镜检查、喉镜检查、CT检查,X片检查,一时尚难找到原发肿瘤者。临床上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①鼻咽原发肿瘤并不小:外科医生一旦发现颈部肿块,不去寻找原发肿瘤,立即行颈部肿块穿刺或肿块摘除或切除手术,病理证实为转移癌,则转科会诊寻找原发肿瘤。这类病占鼻咽癌收治病例30~40%。②鼻咽原发肿瘤小而隐蔽:颈部已证实为转移癌,虽然血清VCA-IgA阳性,鼻咽镜和CT检查鼻咽腔内未找到原发肿瘤。最近,通过MRI检查,在MRI图像上可以显示粘膜咽隐窝有小区米粒大小T1W中等信号改变,边界清楚,在T2W上有高信号。经咽隐窝处深咬活检证实为鼻咽癌。亦有少数病例MRI检查阴性。经1~2年后证实为鼻咽癌。作者对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都做CT检查未能肯定病变,而做了MRI检查,能指导临床间接鼻咽镜检查证实鼻咽癌4例。另1例MRI图像仍未见病变。MRI对检查鼻咽癌指导临床进行活检比CT优越。③在CT图像上有明确咽旁间隙增厚,咽后淋巴结肿大或囊性病变,血清VCA-IgA1∶80阳性,但鼻咽腔未见异常病变,几次活检病理均为阴性。作者在CT图像指导下进行经软腭细针穿刺,获得病理证实。有1例CT图像上见咽后间隙有一直径3.0 cm薄壁囊性病变,经软腭穿刺抽出橘黄色澄清液体7 ml,囊液VCA-IgA检查与血清结果均为1∶80阳性,囊液沉淀找到低分化鳞癌细胞。

  4.9 颈淋巴结慢性炎

  由附近器官炎症病变引起颈淋巴结炎症、肿大,这种肿大淋巴结很难消退,表面较光滑,活动,一般不大于2 cm。长期随访颈淋巴结慢性炎,不再增大。

  4.10 颈淋巴结结核

  颈淋巴结结核好发在青年,常伴有淋巴结周围炎症、低热或潮热。局部肿痛,数个淋巴结肿大成串或成块,可发生在颈后链或胸锁乳突肌深部,肿块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粘连,有时肿块有波动呈干酷液化,穿刺抽出干酷样脓液,诊断淋巴结结核。但临床常见到颈淋巴结结核与癌共存。所以有颈淋巴结肿大患者应检查鼻咽部,除外鼻咽癌、扁桃体癌。

  4.11 其他

  颈部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单颈或双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应在2 cm以上,或数个肿大淋巴结,肿瘤淋巴结圆形或椭圆形,比较饱满,不是扁平。甚至多个融合,质地较软。常伴有腋下、腹股沟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后诊断颈部肿块穿刺或摘除活检以明确诊断。

  颈部良性肿瘤,如神经鞘瘤、囊肿、脂肪瘤、淋巴管瘤需要鉴别,一般都有各自肿瘤特征。可以鉴别。

  5 早期发现鼻咽癌的措施

  临床经验告诉们,病和医师对鼻咽癌症状和体征都应有充分认识,才能及早就医和及时发现鼻咽癌。鼻咽癌延误诊断责任者,30%为病,14%属医师,42%属于病和医师,能及时就医和确诊鼻咽癌的只占总的鼻咽癌病的11.1%。一旦有回缩性涕血、颈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单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等症状都应到耳鼻喉科、肿瘤科检查。接诊医生应重视以下检诊步骤及技术。

  5.1 注意有无家族史

  首先应询问病有无鼻咽癌症状,祖籍或出生是否在鼻咽癌高发区,有无鼻咽癌家族史。

  5.2 重视临床查体

  凡是怀疑患鼻咽癌者都应进行颈淋巴结检查,有无肿大淋巴结部位,质地、大小、数目,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关系。颅神经检查,特别注意前组颅神经第Ⅴ、Ⅵ对和后组颅神经第Ⅻ对有无损害。最为重要的是采用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腔,早期鼻咽癌形态表现为局部粘膜隆起、粘膜粗糙、肉芽状突起、粘膜苍白、血管扩张、左右解剖结构不对称。鼻咽癌间接鼻咽镜下常见肿瘤形态: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对张口困难、张口压舌检查有反应者可采用纤维鼻咽镜检查。

  5.3 影像学检查

  近20年来,CT和MRI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CT和MRI检查鼻咽癌代替了X线平片检查。CT图像不仅能清楚显示正常解剖结构,而且能显示鼻咽肿瘤侵犯范围。CT检查结果有利于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放射学家已经提议MRI检查鼻咽癌应为首选的方法,说明MRI诊断鼻咽癌有更多优越性。①MRI图像对血管、肌肉、淋巴结、脂肪具有不同信号,可以清楚显示。②骨组织骨髓与骨皮质信号不同,骨髓信号改变可以了解骨质破坏。③肿瘤与周围组织信号的变化鉴别肿瘤。④MRI具三维图像,更加真实表达肿瘤范围。⑤具有诊断早期鼻咽癌位于粘膜层、粘膜下、或咽隐窝深部1厘米以下微小肿瘤,鼻咽腔内在CT和鼻咽镜检查均无肿瘤表现(图1、2)。

图1 鼻咽鳞癌 MRI 表现

  (患者因右颈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无回缩性血涕,鼻咽活检粘膜慢性炎。右颈淋巴结活检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鼻咽CT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T2W图像显示右侧咽稳窝内有小区0.4 cm×1.4 cm高信号鼻咽咽隐窝深部活检低分化鳞癌。)

图2 鼻咽鳞癌 MRI 表现

  (患者1996年12月体检时,MR检查报告未见异常,1999年5月回缩性血涕,鼻咽检查左顶侧壁肿瘤鼻咽活检为低分化鳞癌,追查1996年12月T2W图象显示左侧咽隐窝深部0.5 cm×1.2 cm高信号区,边界清楚。)

  5.4 鼻咽腔内活检

  鼻咽癌病理诊断应尽量在鼻咽部取得活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鼻咽癌。如肿瘤不生长在鼻咽腔内,而生长在鼻咽粘膜下深部组织内。可在CT图像指引下细针穿刺获得病理诊断,其鼻咽穿刺活检阳性率高于鼻咽腔活检。MRI检查鼻咽癌微小病灶发生在咽隐窝深部咽后间隙内。我们曾遇到2例MRI检查发现鼻咽癌病灶在咽后间隙微小病灶,经咽隐窝将活检钳头部伸入咽隐窝浑处咬到肿瘤组织,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1例鼻咽癌MRI检查不明显,鼻咽顶前表面粘膜一次活检证实为鼻咽癌。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病诊断不应首先采用颈淋巴结摘除活检或穿刺活检,尽量在鼻咽腔内活检证实鼻咽癌。据罗辉等报导经针吸或切取颈部淋巴结活检的鼻咽癌与鼻咽腔内活检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5%和74.5%,P<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2%和22.5%,P<0.05。鼻咽癌病从颈淋巴结针吸或切取活检来证实鼻咽癌会增加放疗后远处转移率,降低5年生存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不做或少做颈淋巴结针吸或切取活检,应从鼻咽腔采取活检标本[5]。提高鼻咽癌的活检检出率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首先应提高对早期鼻咽癌肿瘤形态的认识,作者曾在1981年对69例颈部转移癌原发肿瘤不明分析,经过2年随访发现鼻咽癌41例,早期鼻咽癌好发部位,以鼻咽活检证实鼻咽癌为准,顶壁者32例(78.0%),咽隐窝者7例(15.4%),咽鼓管开口上唇者2例(5.1%)。早期鼻咽癌形态有腔内局部粘膜隆起(18例)、局部粘膜粗糙(18例)、肉芽小结(4例)、左右结构不对称(3例)等[6]。②其次影像学的CT和MRI检查可以帮助寻找位于鼻咽腔微小瘤灶、粘膜下、咽隐窝、咽后间隙、鞍旁海绵窦等。MRI更有利于鼻咽癌腔外微小病灶寻找。③对血清VCA-IgA阳性病应仔细、反复地检查鼻咽寻找 早期鼻咽原发肿瘤,亦有一定帮助。④特别要注意的是鼻咽腔肿瘤应采用到位活检。到位活检意指咬取高度怀疑肿瘤部位的组织做病理检查,有检出率高,而盲目活检检出率低、组织损伤重,活检后引起粘膜组织损伤、水肿、炎症,影响下次活检检查,所以我们不赞成盲目活检。

  参考文献:

  [1] 张有望,程庆芳.鼻咽癌的延误诊断[J].上海医学,1993,16(4):220-221.

  [2] 钟会墀.鼻咽结核与鼻咽癌的鉴别:附鼻咽结核53例报告[J].实用癌症杂志,1986,(1)22-23.

  [3] 应红梅,张有望,王圣忠.鼻咽癌合并鼻咽结核二例[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2:49.

  [4] 张有望.鼻咽颅内脊索瘤8例临床分析[J].肿瘤,1986,6(2):66-68.

  [5] 罗辉,钟军,龚晓昌,等.颈部转移灶针吸或切取活检对鼻咽癌远转发生的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6(3):189.

  [6] 张有望,刘尚廉,孙桂花.应用免酶法寻找颈部转移癌的原发肿瘤[J].上海医学,1981,4(11):32-33.

收稿日期:2000-10-17 修回日期:2000-11-28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80例疗效分析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