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宫颈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宫颈局部化疗治疗宫颈癌淋巴转移疗效观察

宫颈局部化疗治疗宫颈癌淋巴转移疗效观察

  中华肿瘤杂志2000年第22卷第3期

  丁惠 马安民 白惠娟 孙喜斌

  关键词:化疗;治疗;宫颈癌;淋巴转移;疗效

  淋巴转移是宫颈癌的主要转移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迄今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治疗仍以手术及放射治疗为主,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淋巴转移问题。为探索一种新的淋巴转移的治疗方法,我们使用碘油+顺铂混悬液,经宫颈癌组织内及癌周注射治疗宫颈癌淋巴转移,并与静脉化疗做对比,就其药物浓度、病理学变化等进行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995年1月~1999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宫颈癌患者40例。年龄35~49岁,平均45岁。符合下列条件:①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宫颈鳞癌;②临床分期为Ⅱ期(按FIGO分期);③未接受过治疗的初治患者;④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无化疗、手术禁忌证。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宫颈局部化疗组及静脉化疗组,每组各20例。

  2.治疗方法:宫颈局部化疗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宫颈,将顺铂100 mg与40%碘化油20 ml在注射器内来回抽吸充分混合,形成顺铂-碘油混悬液。用9号注射针头分别在宫颈癌组织3,6,9,12点进针,每点缓慢推注混悬液3 ml,推注时间20 min,随后在宫颈两侧穹窿向主韧带方向分别进针1.5 cm,抽吸无回血后,每侧推注混悬液4 ml,约10 min注完。静脉组采用顺铂100 mg+3%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同时静脉输入3 000 ml液体水化。

  3.样本收集及检测方法:每组患者中10例于用药后第5天、10例于用药后第7天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别取宫旁、髂总、髂外、髂内、闭孔、腹股沟深组淋巴结。各组取一个淋巴结,其一半待测,另一半送病理检查。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局部化疗组患者分别于用药后第4,6天拍摄骨盆正位片,已明确药物分布范围。

  应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局部化疗组与静脉组盆腔淋巴结内的铂含量药物检测结果:局部化疗组以宫旁淋巴结内铂含量最高,腹股沟深组淋巴结内含量最低。与静脉组比较,在用药第5天,宫旁、髂总、髂外、髂内、闭孔组淋巴结内铂含量均高于静脉组,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用药第7天,各组淋巴结内药物含量虽高于静脉组,但仅宫旁、髂总、闭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局部化疗组与静脉组盆腔淋巴结的病理学改变:两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32.5%),其中局部化疗组7例(35.0%),静脉组6例(30.0%)。局部化疗组中有转移的淋巴结内有坏死、退行性变的12个,占80.0%(12/15),其中4个宫旁淋巴结为广泛性坏死。静脉组有转移的淋巴结内有退行性变的4个,占36.4%(4/11)。局部化疗组淋巴结坏死率明显高于静脉组(χ2=4.51,P=0.034),无转移的淋巴结中无坏死退行性变。

  3.淋巴结显像结果:对局部化疗组20例患者的X线摄片检查中,含碘油的混悬液主要分布在宫旁及盆髂血管区。左、右侧之间无明显差异。盆髂淋巴结区显影最为清晰的有7例(7/20),盆髂区不显影的4例(4/20),药物主要分布在宫旁区域。

表1 两组患者盆腔淋巴结内铂含量(μg/g组织,X±s)

部位 第5天手术 第7天手术
局部化疗组 静脉组 F值 P值 局部化疗组 静脉组 F值 P值
宫旁 3.3 ±0.80 1.38±1.0 22.48 <0.01 2.52±0.78 1.03±0.92 15.21 <0.01
髂总 1.58±0.67 0.74±0.4 11.57 <0.01 1.65±1.23 0.57±0.64 6.07 0.02
髂外 1.94±0.48 1.07±0.21 5.29 0.04 1.83±1.07 0.74±0.42 3.0 0.11
髂内 1.89±0.54 0.72±0.18 6.54 0.028 1.78±0.53 0.58±1.03 3.32 0.09
闭孔 2.32±1.58 0.98±0.87 5.51 0.028 2.06±0.33 0.85±0.48 41.83 <0.01
腹股沟深 0.83±1.26 1.02±0.52 0.44 0.52 0.76±1.34 0.68±0.32 0.18 0.67
合计 1.98±0.63 0.98±0.58 81.08 <0.01 1.77±0.62 0.74±0.56 92.95 <0.01

  三、讨论

  淋巴转移是宫颈癌复发和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淋巴管内灌注抗癌药物,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因其操作难度大、不能长时间保留、药物易扩散到血管内等多种原因,临床使用目前仍有分歧。国外有学者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给药途径,发现肿瘤内给药的淋巴组织内药物浓度最高,认为肿瘤内注射化疗药物是防止淋巴转移的最佳途径[1]。本组结果表明,宫颈局部用药后淋巴结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用药,尤其是在用药后第5天。两组比较,在宫旁、髂总、髂外、髂内、闭孔组淋巴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显微镜下显示局部化疗组转移淋巴结内有明显坏死灶形成,细胞浆空泡变性,核溶解,核碎裂,偶见炎性细胞增生(12/15),而静脉组仅有轻度退行性变(4/11,P<0.05)。这表明宫颈局部用药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疗效。宫颈局部化疗组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以宫旁淋巴结药物浓度最高,腹股沟深组淋巴结药物含量最低,与静脉组比较无差异。此结果与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第二站,被视为远隔部位的转移[2],药物不易扩散到此有关。

  多年来,学者们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持久、高浓度地滞留于淋巴结内,并可缓慢从中释放的剂型,结果发现油性混悬液大多能满足此要求[3]。本组研究结果也提示,碘油混悬液具有:①对淋巴组织有亲和性和导向性,将顺铂-碘油混悬液注入癌周可运载顺铂到达淋巴结,增加对手术无法切除的或手术残存淋巴转移灶的杀伤作用。②在用药的第7天,比较两组淋巴结中铂的浓度仍有差异,说明碘油可较长时间地滞留于淋巴结中,对顺铂有缓释作用。③碘油本身是一种造影剂,可产生显影效果,便于观察药物扩散的范围,且与化疗药物互不影响,达到诊断和治疗双重目的。④碘油混悬液不易进入静脉,相对毒性较低。本研究局部化疗组20例中未见任何副作用发生。

  宫颈局部化疗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如骨盆摄片盆腔淋巴结显影不如淋巴造影图像清晰,说明碘油混悬液进入盆腔淋巴结的量达不到显影所需的剂量,如增加碘油用量,选择最佳摄片时机,可提高显影效果。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961200123)

  作者单位:丁惠(450003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白惠娟(450003 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马安民(450003 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孙喜斌(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荣河.胃癌的淋巴化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3,20:12-13.

  2,吕玉峰,王云祥. 女性生殖器淋巴系与妇科癌.第1版.北京:民卫生出版社.1989. 137, 145.

  3,冯碧波. 恶性肿瘤淋巴化疗现状. 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3,20:201-203.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子宫颈癌术前放疗及临床Ⅱb期的手术适应证
焦点新闻
·反义bcr/abl核苷酸与CTX联合治疗慢粒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交替半身照射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护理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卵巢复发一例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体外培养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早孕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凋亡彗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不同剂量化疗疗效观察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