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肺结核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发作性睡病35例临床分析

发作性睡病35例临床分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第26卷 短著述

作者:柏晓利 王芷沅▲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神经科心理组 100050

  发作性睡病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其特点为不可抗拒的入睡,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1]。我院心理门诊1995年12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35例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35例病均符合CCMD-2-R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12例。发病年龄5~45岁。5~9岁9例,10~14岁12例;15~19岁8例。即19岁以前发病者29例,只有6例20岁以后发病。来诊时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0年。

  职业:19例20岁以前发病者均系学生,其中3例已休学。2例初中毕业后未能考入高中。干部3例,小学教师1例,护士1例,其余为工或家庭妇女。

  有阳性家族史者2例。4例有明显发病诱因,如劳累和惊吓。

  就诊前情况:发病后只有3例得到确诊。其余各例,成年者常误诊为神经症或脑供血不足,大部分患儿家长被告知孩子没病。2例误诊为癫痫。

  1.2 主要临床表现:嗜睡与不可抗拒的发作性入睡。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时间超过正常及不可抗拒的发作性入睡,此状况可以持续数秒或更长,且不分地点。发病年龄愈早,睡的时间愈多。多伴有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其中典型发作性睡病四联症者7例。伴猝倒、睡瘫者8例。仅伴猝倒4例。单纯多睡及不可抗拒的入睡共16例。夜间均有睡眠不良、恶梦、惊叫,面部肌肉抽搐,四肢无规律的舞动,易醒,夜间入睡时间最多不过2小时。1例有梦游。

  情感障碍:所有患者均有烦躁,易怒,但自知力正常。情绪低沉,生活无乐趣。儿童常有厌学及自卑感。学习能力下降:患病后记忆力下降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学龄儿童于患病后约半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其他少见临床表现:1例42岁女性患者,病程1年,病后多睡,食欲旺盛体重增加,伴有口渴与多饮。血液生化检查正常。2例男性患者病后同前例,其中1例年仅18岁,满面胡须体胖高大,状如40岁以上。

  1.3 一般检查:病在门诊进行内科,神经科检查与必要的血、尿、便常规检查,均为阴性。特殊检查:90%以上患者作过脑电图,80%患者作过头颅CT,40%作过头颅MR检查,均无异常所见。可与某些部位的脑肿瘤、下丘脑综合征、特发性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发作性晕厥及颞叶癫痫等相鉴别,可以除外相类似的疾病而确诊为本病。

  1.4 治疗和效果: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定期随访。采用新型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和佐洛复治疗29例。其中氟西汀组共25例,服药时间均在4周以上,最长为2年。剂量为每日晨20 mg,有2例增至每日40 mg,从有效到显效,1例加服利他林,每日10 mg,亦自有效上升为显效。2例见效后自动停药,停药后症状转重,再服药又好转。用药1周后生效,夜间睡眠先好转,随后白天睡眠时间缩短,情绪转佳,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发作次数减少或消失。未见疗效与性别、年龄、诱因、病程长短有关系。

  显效:各种症状明显减轻,仅偶尔发作,工作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共7例,占30.43%,其中4例为单纯型。有效:各种症状均有减轻共12例,占52.17%。无效:连续服药4周,病情无变化1例,占4.35%。过敏:服药后出皮疹。停药1例,占4.35%。副作用:服药不足4周,感恶心,厌食,头昏停药共2例,占8.7%。失随访2例,未计算在内,总有效率为82.6%。

  佐洛复组:服药4周以上者共4例,最长为10周。

  显效1例,为单纯型伴口渴、多饮、体重增加与面部抽搐者,服药后第3日起,以上所有症状均逐步减轻。有效3例均为四联症,服药后3日至1周内所有症状均逐渐减轻。有1例有效,但因服后头昏曾停药,症状复现,再服药症状又减轻。

  2 讨论

  发作性睡病为睡眠障碍的一种。发病率较高,国内记载0.3%[2],美国和西欧日本0.16%到0.18%[3]。病因尚不明,文献报道可以发生在脑外伤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脑肿瘤,多发性硬化以及情绪紧张情况下。约10%~30%有遗传史,其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电图检查可见患者睡眠时眼动异常即其快速眼动(REM)最先出现,亦有认为褪黑素(epatorun)可能与本病有关[4]。35例中3例体重增加,食欲增加,可能是影响了进食中枢与脂肪代谢而不是因为多睡少动的缘故。伴烦渴多饮者,是影响水代谢所致。治疗后多睡减轻,其他症状亦好转。本病多发生在儿童,本组35例中,14岁以前发病的21例,由于发病后不能得到确诊与有效的治疗,学习成绩下降,影响终生。过去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或三环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时也能取得明显效果。此次采用5-HT受体抑制剂,收到明显效果,为这种严重损害智能发展及情绪障碍的疾病找到了另类治疗的药物。■

   参考文献

  1,周孝达. 睡眠障碍. 见:史玉泉主编. 实用神经病学. 第2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127

  2,李大年. 简明神经病学. 北京:民卫生出版社, 1996. 159

  3,王 晔. 发作性睡病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 25(4): 177

  4,Sandyr-R. The Pineal gland catalepsy and multiple sclerosis. Int J-Neurosei, 1995, 83(3~4): 153

(1999-05-26收稿)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发作性睡病3例报告
焦点新闻
·以急性脊髓病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
·以脊髓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2例报告
·腋下Paget病伴副乳腺癌一例
·发作性睡病3例报告
·发作性睡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人格类型和情绪障碍的关系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