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老年性痴呆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老年痴呆发生机制有新解,钾离子基因Kv2.1是致病“罪魁祸首”

老年痴呆发生机制有新解,钾离子基因Kv2.1是致病“罪魁祸首”

  科学时报讯(晓峰)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王晓良研究员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 上做了题为《钾离子通道在老年痴呆发生及神经元凋亡中的关键作用》的报告。王晓良在报告中介绍说,钾离子基因Kv2.1的表达和功能增加是引起钾通道过度“活跃”、启动细胞凋亡,进而导致老年痴呆的“罪魁祸首”。

  老年痴呆又称为阿尔茨海默氏症,患有这种病的将经历一个极为漫长和痛苦的死亡过程,主要患者是老年。患者最先出现记忆力减退或记忆障碍,随后将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和计算能力的减弱,到了晚期将会出现语言功能减退和情感与格方面的改变。目前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中约有10%患有这种病,其中85岁以上的老年中有一半属于此病患者。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可能有2000万正在遭受着老年痴呆的折磨,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已经明确,钾通道的持续过度开放可引起细胞内的钾丢失,使神经元凋亡,进而发生神经萎缩的“早期事件”,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或脑内的过氧化损伤是如何引起钾通道开放的;钾通道开放后,优势是通过何种途径或信号传到系统内,从而启动细胞凋亡过程的。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对于阐明老年痴呆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王晓良介绍说,现有的老年痴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损害,但这种损害很可能是神经元损伤或死亡的结果,而不是起因,现有的治疗方法也均为对症治疗。虽然钾通道异常活性带来的损害发现时间不长,但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认识,并且逐渐有更多的研究显示它与神经元的损伤、凋亡甚至脑萎缩相关。

  研究员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多种老年痴呆的病理因素,如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体外神经元与β淀粉样蛋白温孵,与β淀粉样蛋白相关的过氧化损伤以及胆碱能系统的损伤均可引起中枢钾通道开放性增加。在此基础上,研究员观察了脑内10余种钾通道在基因水平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上的改变,发现数种钾通道基因,如Kv2.1、Kv4.2、Kv1.4等发生了相对特异性的改变,并进一步证明增加的钾通道活性主要由钾通道亚型Kv2.1的表达和功能增加引起,并因此出现细胞凋亡增加。

  研究员还发现,用于老年痴呆治疗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胆碱酶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钾通道活性,其中第二代胆碱酶抑制剂加兰他敏等更是表现出了很强的特异性和对Kv2.1的选择性阻断。王晓良认为,有关钾离子基因Kv2.1的研究将有助于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对中枢钾通道的阻断不仅是新的抗老年痴呆的机理,而且为发现和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2004.09.23

科学网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β淀粉状蛋白被发现,老年痴呆症有望治愈
焦点新闻
·老人健忘和老年痴呆
·十种人易患易患老年痴呆
·动手做“手操”防老年痴呆
·画钟测验:识别早期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不等于老年性痴呆
·及早发现老年痴呆苗头
·玩玩具可预防老年痴呆
·预防老年痴呆常服维生素B12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