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虚寒证辨治 告别老胃病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7-29
胆虚寒证为胆腑虚寒引 起的一个证候,以胁满口 苦、头晕心慌、畏寒肢冷等为 特征,常见于久病、重病之 后。《素问·奇病论》早有“胆 气虚上溢而口为之苦”的记 载。《灵枢·禁服第四十八》亦 云:“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 在足少阳……盛则为热,虚 则为寒”。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客 热候》亦有“人血气有阴阳, 藏腑有虚实,实则生热,虚 则生寒”的论述,并对“胆气 虚”、“胆冷”详加描述。《备急 干金要方·胆腑·胆虚寒》首 次明确指出治病方药:“大 病后虚寒不得眠,此胆寒故 也,宜温胆汤。”宋《圣济总 录》有“胆虚”,明《普济方》 有“胆寒”之载。历代先贤所 论,为我们认识“胆虚寒证”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诊断治疗指征。

病因病机

先天因素为胆冷体小,胆自虚寒:素体阳虚,禀赋薄弱,内寒自生:内因有久病、重病及伤寒病后,脏腑阳气受戕,阳虚则生内寒:他脏阳气不足,久之累及于胆,而致胆虚寒:另外,过服、久服苦寒之剂,脾阳虚损,热去湿留,湿从寒化,胆失温煦。以上各种病因,常常相互影响。本证病位在胆,常涉及心、肝、脾、肾。

辨证治疗

胆虚寒证有两个证侯特点:一是有虚寒证候,阳虚则寒,面色晦暗或白,畏寒肢冷,“洒洒恶寒”:头晕目眩, “眩厥”,“失精”:或痿蹩手足不能动,有气无力:胆怯心慌,“恐畏不能独卧”,“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二是胆经证候:“两胁满,筋急…… 悒悒不乐,四肢冷,目视,或左胁偏痛,筋痿,脚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恶心呕吐, “嗌嗌介介数唾”,重者“呕宿汁”:口苦目黄等。故本证治当以温胆和胃为主,佐以宁心安神或清热化痰,方用千金温胆汤、天台乌药散等。

病案举例

男,30岁,2002年11 月10日就诊。间断下肢浮肿四年余,伴见恶心呕吐1 月。患者有慢性肾炎病史四年余,双下肢间断浮肿,1 月前又恶心呕吐,现患者恶心呕吐,并时吐痰涎,伴见胁满口苦、头晕目眩,心慌失眠,常惊恐万状,不能独卧。精神萎靡,面色苍黄而晦暗,双下肢指凹性浮肿,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左关无力。西医诊断为尿毒症;中医诊断为胆虚寒证。治宜温胆和胃,导痰止呕。方用温胆汤加减: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枳实 12克,竹茹10克,白术15 克j黄芪20克,党参15 克,泽兰10克,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频服,每日1 剂。药用5剂后症减,遵上方加减又进60余剂,每日l 剂,分早晚2次服。主症大部消失,化验室报告回示,均有好转。 (冀慧鹏)

取白面500克,将其放在蒸笼上.大火蒸20分钟后,取出晾干。将蒸过的白面放在炒锅内,用文火翻动着干炒7~10分钟,然后放入红糖继续翻炒。大约2分钟后,红糖和白面渐渐融合在一起.此时出锅即可食用。每日3~4次,每次3汤匙.温开水冲服。一般连用20天为1个疗程。

我患胃病6年,胃部经常不适.尤其饭后,似痛非痛、饱胀难受。其间服用过不少中西药,但胃病依然时好时坏,令我十分烦恼。无策之际,我咨询了一位老中医.他告诉我,用红糖炒面可治好我的胃病。于是.我便照方服用。10多天后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彻底告别了老胃病。(黄德云/荐)
Tag标签: 胃病(19)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