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龄治骨伤科疾病验案解析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2-01-12
国医大师刘柏龄长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聆听敦诲,作为刘柏龄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的负责人,现将刘柏龄的宝贵经验、医案整理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补肾益脾壮骨治疗骨质疏松
 
李某,女,55岁,退休职员。1999年5月15日初诊。诉腰背痛2年余。无明显诱因,自觉晨僵现象明显,四肢沉重,乏力,腰背酸痛,时轻时重,近1个月症状加重。50岁绝经。服过大量钙片等,无明显效果。诊查:轻度驼背,活动轻度受限,脊柱广泛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片示:脊柱(胸腰段)后凸变形,各椎体呈鱼尾状改变,骨质疏松。脉沉弦,舌质淡,苔薄白。

刘柏龄治骨伤科疾病验案解析
 
诊断:(肾虚髓减,脾弱精衰,骨失充养型)骨痿(西医称为骨质疏松症)。
 
治法:补肾、益脾、壮骨。
 
处方:自拟补肾壮骨羊藿汤。药用淫羊藿25g,肉苁蓉20g,鹿角霜15g,熟地黄15g,鹿衔草15g,骨碎补15g,全当归15g,生黄芪20g,生牡蛎50g,川杜仲15g,鸡血藤15g,广陈皮15g,制黄精15g,炒白术15g。每天1剂,水煎服。
 
8月29日复诊:服上药2周,症状逐渐减轻,唯睡眠欠佳。拟前方加夜交藤25g,生龙齿25g,嘱再服2周。
 
9月13日三诊:晨僵、腰酸背痛明显减轻。步履较前轻松、有力,睡眠好转。嘱仍按前方继续治疗月余,后服健骨宝胶囊而收功。
 
骨质疏松多表现为疼痛。常见腰背和腰骶部的疼痛,以中间脊柱为主,长骨部位也是高发区。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时候,大约有1/3的病人会逐渐出现畸形,如驼背,关节、肌肉出现萎缩,关节变形等等。骨折好发的部位为腰椎、胸椎、髋关节、尺骨桡骨等。还有的患者表现为心肺和消化系统的异常,如有些病人会表现为憋气、胸闷,甚至会有心功能不全等等。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妇女,是腰背痛较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凡年龄大于50~60岁的男性和大于40~50岁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国内郭世绂(1983)报道100例,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男女之比约为1:2。因此,本病又有增龄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等称谓。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虽无系统的论述,但从其临床表现及骨结构改变上看,当属“骨痿”“腰背痛”等范畴。《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髓减,发为骨痿”。腰脊不举,就是腰部不能挺直过伸,此与骨质疏松症主要特征“圆背”畸形以及腰背不能挺直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本病的真正病因是肾虚等内在因素为根本,风寒湿邪以及小外伤的侵袭、积累等外因也与发病有关。本病日久势必影响后天之脾胃,运化失职,营养补给不充,有气血虚衰等表现。故其治当在补肾益精的同时,兼理脾胃以求全功。
 
本病例是一位绝经后妇女,属肾脾俱虚之候,故治以自拟方补肾壮骨羊藿汤。药用淫羊藿入肝肾经,补命门,兴肾阳,益精气,以坚筋骨。淫羊藿性温热,归肝、肾经,可用于改善阳痿、腰膝酸软、小便淋漓不尽等。淫羊藿还可保护心血管,可降低血压,预防心肌缺血。淫羊藿还可预防贫血,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造血功能,从而起到预防贫血的作用。本方以淫羊藿为君药,主要是取其主治腰膝酸软无力,肢麻,痹痛。臣以肉苁蓉、鹿角霜之入肾充髓、补精,养血益阳。
 
肉苁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改善缺氧症状、抗寒、抗疲劳的作用。服用肉苁蓉能够延缓机体衰老,增加机体的活力;它还能促进排便,预防便秘;肝功能受损的人服用肉苁蓉,可以保肝护肝,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肉苁蓉强筋健骨之力益著,配熟地黄滋肾阴健骨。
 
鹿角霜是鹿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味咸、涩,性温,归肝、肾两经,功效是温肾助阳、收敛止血,主治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等病证。可以配伍肉苁蓉附子、巴戟天、蜀椒,治疗肾阳气不足。治疗诸虚百损,羸弱不堪者,可以用鹿角霜配伍薄荷末和鳗鱼,捣烂之后做成丸子调服,每次服15g,每日3次。
 
骨碎补、鹿衔草入肾,补骨镇痛;当归补血黄芪、牡蛎、杜仲益气敛精。盖有形之血,赖无形之气而生;鸡血藤活血补血,通经活络,止痛;黄精、白术陈皮益气补精,健脾和胃,且可拮抗本方滋补药滋腻之弊,皆为佐使药。
 
以上诸药相伍,有补命门、壮肾阳、滋阴血、填精髓、通经络健脾、坚筋骨之功效。
 
本方药临床应用30多年,疗效可靠。但在辨证、审因、论治的基础上,加减变通甚为重要。
 
该复方经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明显减轻肾虚模型动物性器官和肾上腺重量减轻程度,并有增加动物的自主活动,抑制体重下降的作用。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治疗骨质增生
 
王某,男,54岁。1998年4月19日初诊。诉腰痛2年余,无明显诱因,不能久坐,平卧翻身困难,尤其晨僵较明显。诊查:脊柱腰段生理弯曲减小,腰活动轻度受限,腰肌略紧张。L1~5棘间及棘旁均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片显示,L1~5椎体后缘均显唇样增生改变,L5骶化。脉象虚弦,舌苔薄白。
 
诊断:增生性(退行性)脊椎炎、L5骶化。
 
辨证:此系肝肾两虚,筋骨失养而遁变,又兼经络(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不畅,故腰痛不已。
 
治法:益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
 
方药:熟地黄30g,淫羊藿20g,肉苁蓉20g,骨碎补20g,鸡血藤20g,鹿衔草20g,莱菔子10g,制成浓缩丸。每次服5g,每天2~3次,服2周。
 
5月5日二诊:服药2周,腰痛减轻,晨僵缓解。按原方再服2周。
 
5月22日三诊:患者自述腰已不痛,有时酸楚,晨僵显著好转。嘱继服药4周。诸症悉退。
 
骨质增生也叫骨刺、骨赘,多发生在负重大、活动多的部位,最常累及脊柱,尤其是腰及颈椎。发生在下肢者(髋、膝、踝及骶骨)较上肢为多。其临床表现常是逐渐出现症状,最初自觉关节僵硬、酸痛。尤其休息之后,反应较明显,但在活动后,僵硬现象消失为其特征。经过一段时间,关节边缘或多或少地发生“骨唇”或“骨刺“形成(在X线片检查时可发现),这时不仅疼痛加重,而且关节活动时发生粗糙感,以后关节的运动幅度逐渐减小,但始终不会引起真正的骨性强直,目前本病统称骨性关节炎或退行性骨关节炎
 
本病的真正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笔者认为是骨本身的退行性改变,也就是以“肾气虚”的内在因素为根本,以日常的小外伤积累为诱因。因此,治疗本病应当使肾气充盈。以“肾主骨”“治肾亦即治骨”的理论为指导,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筛选以入肾充髓合骨为主的数种中药,制成“骨质增生丸”,临床应用,疗效颇为满意。
 
本方组成,以熟地黄为君药,取其补肾中之阴(填充物质基础)、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淫羊藿兴肾中之阳(生化功能动力)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其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益气强心、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阳痿早泄遗精,性功能衰退,肠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还可用于治疗风湿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也常用于膝软无力,腹胀不思饮食。肉苁蓉入肾充髓,骨碎补、鹿衔草的补骨镇痛,再加入鸡血藤配合骨碎补等诸药,在补肝肾、填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通畅经络,行气活血。不仅能增强健骨舒筋的作用,而且可收到“通则不痛”的功效,更佐以莱菔子之健胃消食理气功能,以防补而滋腻之弊。
 
骨质增生丸应用于临床近半个世纪,治疗各种骨质增生病近10万例。其中以增生性(退行性)脊椎炎,疗效最佳。本方药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复方具有抑制炎性肉芽囊的增生和渗出作用。②有一定的镇痛效应。③抑制增生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果。
 
清眩舒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李某,女,44岁。1999年2月4日初诊:诉颈肩痛、头晕头胀、胸闷、恶心欲吐3月余。
 
病史:无明显诱因,除上述症状外,有时右譬酸痛、手麻。曾在某医院服过颈复康、颈痛灵等药,无明显效果。
 
诊查:颈部活动不受限,颈胸段压痛,压头试验阳性。X线正侧位片显示,颈椎变直,项韧带钙化;斜位片示C4~5、C5~6腰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孔变窄,脉象弦滑,舌红,苔薄白,根稍腻。
 
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辨证:本病系痰凝血瘀,经脉受阻,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所致。
 
治法:通脉化痰,平肝息风,清眩舒颈。
 
方药: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25g,姜半夏15g,茯苓20g,葛根20g,陈皮15g,旋覆花(包煎)15g,竹茹15g,黄芩15g,丹参15g,白僵蚕15g,泽兰15g,全蝎5g,白芍20g,甘草10g,每天1剂,水煎服。
 
2月10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药1周头晕减。已不恶心,唯头胀、胸闷仍然。治按前方减旋覆花、竹茹,加菊花20g,紫苏梗15g,再服1周。
 
2月18日三诊:胸闷减。头胀轻。唯颈僵、肩酸时作。嘱按2月10日方连服2周。患者诸症悉退。后服颈痛胶丸2周,以巩固疗效。
 
按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较复杂,易与内科、神经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相混淆,其误诊率在颈椎病各型中占首位。本型多合并神经根型或交感神经型,临床诊治分清主次轻重。
 
本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又因常合并颈肩臂疼痛,且具有“痹症”特点。因此,本病的眩晕与其他各科之眩晕的病理机制有着很大的区别。
 
眩晕分为虚实两大类,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经脉阻滞,虚乃脏腑功能衰弱。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则产生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阻滞于经脉,则影响精血上荣于脑,在脏腑功能衰退、精血亏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脑部失养状态。
 
本病例因颈部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故局部经脉瘀滞,郁久生痰,影响精血上荣,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而现椎动脉型颈椎病之诸多见症。以自拟“清肝舒颈汤”治之。方用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为主,配丹参、泽兰以通经活血葛根半夏茯苓、僵蚕、全蝎化痰解痉,合陈皮、旋覆花、竹茹,以和胃降逆止呕。用黄芩以清热,用芍药甘草滋阴制亢、镇痛。更因其头胀不解,胸闷仍然,是以增加菊花清头消胀,紫苏梗宽胸利膈。诸药相互配伍,肝风息、髓海充、阴阳和,晕止、头清、胸宽,胃亦安矣。(李成刚 尹红兵 朱琦  吉林省中医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