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药治疗艾滋病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8-14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HIV)病人以来,据原卫生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其中病人约15.4万人,死亡8.8万人;2011年新发现感染者约4.8万人,因AIDS相关死亡约2.8万人。

甘肃省于1993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1835人,分布于全省14个市(州)的83个县(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20例,艾滋病病人715例,报告死亡356例。甘肃省虽然是艾滋病发生率低地区,但是,艾滋病的流行在局部地区仍然呈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已进入发病和死亡高峰。所以,加大和拓展艾滋病的治疗途径刻不容缓。

治疗困境,催生中医药新路

抗病毒药物是治疗艾滋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且治疗目标为接受治疗的病人3年存活率大于50%。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西药,具有极强的抗病毒作用,给患者带来希望;但是病毒不能完全清除,易于反弹,抗病毒药物毒副作用大,具有不良反应非常明显,价格昂贵,易产生耐药性,免疫重建有限,且病人的入选条件高等问题。

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减低HAART毒副作用等,中医药尚不能成为独立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手段。

为此,甘肃省开展纯中药治疗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扩大治疗方法,拓宽治疗手段,为艾滋病患者开辟较多的治疗新途径。

甘肃省于2005年在天水市开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由于当时大部分患者到了发病期,普遍体质极差,有些病情严重,而且抗病毒治疗药品比较短缺,患者迫切要求治疗,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克服重重困难,自筹经费为患者免费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治疗效果较为满意,这就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5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天水市列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地区。从2008年开始,每年下拨28万元作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经费支持。同时,甘肃省卫生厅于2008年对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报的《艾滋病中医药方法和方案研究》立项,给予10万元的重大项目科研经费支持。天水市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逐步迈进国家治疗的行列,也为甘肃省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奠定了基础。

完善措施,促进工作开展

确定治疗目标,争取广泛支持

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开始后,确定的治疗目标是纯中药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主要观察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的影响,对临床症候群的影响等。探索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效果以及病人管理、随访、转诊体系等措施,起点高,难度多,风险大。因为在全国用纯中药治疗和研究艾滋病病人比较少,国家治疗艾滋病的政策是抗病毒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的格局,所以,使工作的开展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和问题。

但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也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领导决心大,技术人员热情高、信心足。

首先,把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先决条件,深入到患者之中,面对面交谈,零距离接触,全面了解患者对纯中药治疗的信任度、认可度和参与意识;细心询问每一位患者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及舌苔、脉象。

其次,依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诊治计划,细致研究中医药治疗方案,大胆探索中医药治疗方法,创新中医药治疗措施,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分析中医治疗艾滋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理清管理机制,对于所制订的方案与措施,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向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了解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可行性;先后到一些大专院校、医院和基层,向长期从事艾滋病治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经验,向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影响的兄弟单位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总结和吸取各种不同建议和意见,力争使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理法方药更符合实际。

再次,治疗开始后,向每一位患者介绍中医药治疗的优点和不足,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接受和支持中医药治疗。由于我们的纯中医药治疗得到了领导、同行及病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工作进展顺利,为较好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基本实现了纯中药治疗的阶段性目标。

加强领导,建立队伍

甘肃省于2010年9月首先成立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领导小组由卫生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和省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项目市、州和县、区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组建了省、市(州)、县(区)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专家组及专业技术队伍,明确工作任务:

一是省级专家负责艾滋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病历的建立,负责技术人员培训和各种技术指导等工作。对所有项目县(区)的治疗病人每月或季度巡诊1次。二是各市(州)、县(区)级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病人的筛查、药品的发放管理、随访、心理咨询、资料收集管理与上传等工作;在省专家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

甘冒风险推进工作开展

2011年3月12日,启动了甘肃省扩大艾滋病治疗项目工作,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极大的困难。因为承担该项工作的单位大都不支持纯中药治疗艾滋病,怕纯中药治疗艾滋病风险大;且全国没有纯中药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先例,又没有政策支持,出了问题由谁来负责?面对这些困惑,有些参与治疗的人员退出了治疗队伍的行列,一时间整个工作无法开展。

卫生厅主要领导(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导小组组长)针对这一现象,亲自到一些市州和单位督促和落实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使工作很快开展起来,在工作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给予了及时解决。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阻力,要求一定要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搞好,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按照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实施方案要求和省卫生厅的安排,各项目市、州卫生局及各单位主要领导,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项目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重新明确了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做到任务到人;很快,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行动了起来,全面的拉开了治疗帷幕。

治疗管理一体化

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委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艾滋病的发现、检测、随访、信息网络体系管理及治疗,均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实施,技术雄厚,设备齐全,具有现代化管理体系。可以有力支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实施,对于艾滋病人的入选、治疗、巡诊都能够形成一体化治疗管理的便利条件。

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进程中,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调动一切力量参与其中,根据工作的需要,由性病艾滋病科积极协调各项目县区提供病人的筛选、治疗及管理工作;艾滋病检验科免费提供CD4细胞和病毒载量的检测,首先由疾控中心统一进行临床基础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CD4检查和病毒载量检查等。然后对需要治疗的病人逐一进行诊断,治疗和用药。

治疗开始后,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现问题,予以及时处理。尤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这在全国属于首创,无疑为进一步在更广的泛围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开辟一条新途径。

加强依存性教育

为了提高艾滋病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知识的知晓率和依存性,提高患者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重要性的认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患者和亲属进行培训,向患者讲解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特点、优势及纳入治疗自由、解除自由等规定,尽快地使患者及家属获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知识。

针对吸毒和同性恋特殊人群依存性差的情况进行重点宣传教育,使他们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开始治疗时,给患者讲清楚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征得患者完全同意后,让患者按要求服药。

找准疾病特点,拓展中医疗法

传播条件有三

艾滋病属于艾滋病毒邪气侵入人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艾滋病的传染过程,无论任何年龄,不分职业,不分性别,不论身体强壮与否,只要具备三个传播条件均可染病:一是有足够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二是通过创口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三是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

不同阶段正邪各异

艾滋病的病理变化过程是:艾滋病病毒邪气侵入人体,正气与之抗争,首先损伤人体正气,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正气虚损。从患病之初到发病期,始终存在正虚邪实的病理机制,只是正气虚和邪气盛在不同时间节点产生量的变化。

当毒邪初感时,毒邪不太盛,正气损伤亦轻,使CD4+T淋巴细胞有相应的减少,主要造成免疫反应性损伤;当病毒不断的进行复制,病毒邪气增加,正气亦进一步损伤,但正邪损伤相当,谁也战胜不了谁,正邪双方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当病毒进一步复制,达到毒邪蕴盛,正气严重损伤时,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持续存在或过强时,即可导致CD4+T淋巴细胞减少直至耗竭殆尽。

HIV感染亦可造成血干细胞或胸腺功能损伤,引起CD4+T淋巴细胞产量减少,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产生机会性感染,造成治疗困难。且由于艾滋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一种慢性消耗损伤性疾病。

正气不能抵抗病毒入侵

感染艾滋病毒邪气后,在正邪斗争过程中,极易出现虚实寒热错杂的表现。由于正气具有抗御病邪的功能,正气盛时可驱邪外出;正气衰,邪气盛时发病。从艾滋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不难看出,正气确实具有抵御病邪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未发现正气具有阻止艾滋病毒邪气侵入人体的功能。

以邪盛正虚为本创新药

我们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照询证医学的原则,对甘肃省实验室检测确认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取得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归纳出5个证型。

治疗遵循艾滋病正虚邪实的临床特点立法,始终坚持驱逐毒邪,扶助正气的治法,始终扭住邪盛正虚这个根本进行辨证。

在疾病的初期、潜伏期、发病期都存在不同程度气虚现象,出现虚实寒热错杂的不同病理变化,治疗或以驱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或兼而治之。治疗之初的艾滋病急性感染期以驱逐毒邪为主,兼扶助正气;潜伏期(无症状期)以驱逐毒邪与扶助正气并重;发病期(艾滋病感染期)一般以扶助正气为主,兼驱逐毒邪。

由于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之初,无法对病人的每一型都申请到一种院内制剂,故只选取了出现频率高的“正气虚损,毒邪内盛”型进行治疗,用以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按照艾滋病邪气盛正气虚和临床表现虚实寒热错杂并见的特点,选用具有驱逐毒邪,扶助正气,兼以寒热并用的药物组成方剂,制成服用方便的浓缩丸,取名“扶正逐毒丸”,于2010年3月初获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同意配制(批准文号:甘药制字Z10052074),成为甘肃首个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医疗机构制剂,全省调剂使用。

纯中药治疗有疗效

经过研究发现,中医药具有提高CD4细胞和降低病毒载量的作用,在目前治疗有效、资料完整的90例患者中:治疗前有47例艾滋病患者CD4<350/mm3;有43例的感染者CD4>350;以治疗前的CD4细胞为基数值,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D4细胞值在治疗前经t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中医药治疗组经过治疗1年后,患者的CD4细胞均有升高。经过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疗效比较满意,CD4+T淋巴细胞数提升比较明显,中医药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从治疗前的340.18/ul上升至417.30/ul,6个月后为391.63/ul,12个月后为367.58/ul;抗病毒对照组3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从治疗前的297.72/ul上升至323.34/ul,6个月后为396.93/ul,12个月后为378.61/ul,两组升幅基本相近。说明中药治疗艾滋病是有效的,且毒副作用小,患者容易接受。

病毒载量从统计资料完整的27例患者检测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中医组病毒载量下降的有15例,降幅66.12%。中医药对于CD4+T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情况举例如下:

例1

徐某,男,64岁,2011年1月15日初诊。

患者于2011年5月20日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后,出现气短,疲乏无力,纳呆,腹泻,腰腿酸痛半年余;伴恶心,咳嗽,头痛,消瘦及皮疹、皮肤瘙痒等,舌红苔白,脉滑数,颌下淋巴结肿大。

CD4+T细胞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CD4+T为459;治疗3个月CD4+T为420;治疗6个月CD4+T为548;治疗9个月468;治疗12个月CD4+T为360;治疗15个月CD4+T为451;治疗18个月CD4+T为553;治疗21个月CD4+T为481。

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病毒载量为11万;治疗8个月病毒载量为10万;治疗14个月病毒载量为3.1万;治疗19个月病毒载量为4.5万。

例2

马某,男,34岁,2013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2011年8月1日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半年前始气短,疲乏无力,腹胀,腰腿肌肉酸痛,伴发热,自汗,盗汗,咳嗽,心悸不寐,皮肤瘙痒等,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CD4+T细胞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CD4+T为235;治疗3个月CD4﹢T为255;治疗6个月CD4+T为266;治疗9个月CD4+T为175;治疗12个月CD4+T为324。

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病毒载量为2万;治疗6个月病毒载量为48。

但艾滋病人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CD4+T细胞和病毒载量数值在不同的治疗节点有上下波动,以纳入统计为病毒载量上升的患者为例:

冯某,女,51岁,2011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2011年3月17日确诊,于两月前不寐,心悸,消瘦,伴手脚发热,盗汗等。颌下淋巴肿大,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CD4+T细胞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CD4+T细胞为530;治疗3个月后CD4+T细胞为420;治疗6个月后CD4+T细胞为561;治疗9个月后CD4+T细胞为590;治疗12个月后CD4+T细胞为532;治疗15个月后CD4+T细胞为425;治疗18个月后CD4+T细胞为487;治疗21个月后CD4+T细胞为448;治疗24个月后CD4+T细胞为510。

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病毒载量为TND;治疗3个月后病毒载量为20;治疗12个月后病毒载量为80;治疗16个月后病毒载量为3.7万;治疗24个月后病毒载量为170;治疗31个月后病毒载量为490。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对CD4+T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一些艾滋病出现的机会性感染患者,如白色念珠菌、皮疹及黏膜溃疡等中医药治疗也有较好效果,特别是肝炎及肝硬化病人不能继续抗病毒治疗时,中医药是简便有效的替代疗法。

动物实验证实低毒有效

急性毒性和药理实验由甘肃省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提供。一般认为,按体质量计算,小鼠1天最大给药量相当成人临床日用量的100倍则较为安全。在本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1日最大给药量为168g/kg,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用量的317倍,说明扶正逐毒丸临床使用是安全的,为今后开展临床治疗提供了保障。CD4的细胞计数目前被认为是评价艾滋病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细胞因子IL-2、IL-8及TNF则具有公认的调节免疫功能和抗病毒作用,通过本次动物实验可以看出,扶正逐毒丸对于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提高CD4细胞、CD8细胞百分数值,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机体血清中的TNF和IL-2及IL-8的含量。结果显示扶正逐毒丸对于调节免疫抑制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作用,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慢性毒性实验中由兰州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所提供。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显示:各剂量组长期灌胃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未出现生命体征及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的明显改变,大鼠的主要脏器湿重及脏器系数亦无明显变化,主要脏器和组织无病理改变。

病理组织检查分析各时期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中有1/15只大鼠的肺和小肠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分别为成年大鼠自发性症状和固定不及时而出现自溶现象有关,两者皆非药物特异性毒性反应。

其余主要脏器及组织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改变。即扶正逐毒丸3个月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明显毒性靶器官。扶正逐毒丸在56g/kg·d高剂量(等效于临床成人量的106倍)下无毒副作用,实验大鼠连续服用3个月安全,可以为临床实验提供参考依据。鉴于本试验无明显毒性,故留存动物可免做病理学检查。

体 会

艾滋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艾滋病属于新发传染病,在中医文献中没有相关的记载,我们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在临床诊治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时,我们发现许多人没有临床症状(即使CD4细胞值很低,临床症状也不甚明显),无症可辨给中医药辨证论治带来了许多困难,无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因此,我们从无处着眼,从有处着手。即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求之,虚者求之”的治疗原则,根据已有有效临床证据,按客观指标进行治疗。

艾滋病人的中医药治疗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气候变化等,特别是吸毒人群及MSM人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依存性差;有的患者因为心理负担过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免疫力下降。此外,冬春季寒冷气候引起的感冒对治疗也有影响。这些因素均直接影响中医药的疗效,使CD4细胞下降,病毒载量上升。所以,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这些因素的治疗,以利于提高疗效。

Tag标签: 艾滋病(10)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