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拔罐疗法的神秘面纱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9-04

  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不少人都抱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想法,经常到按摩店拔火罐。但又有多少人理解,拔火罐除了可以祛湿之外,其实还可以用于治疗身体上的其他小毛病呢?为此,记者特地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正骨理伤室主治医师陈磊,为大家揭开拔罐疗法的神秘面纱。

  指导专家

  陈 磊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正骨理伤室主治医师

  拔罐疏通脏腑气血

  陈磊介绍,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瘀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而临床上常用的拔罐部位是人体背部的膀胱经,因其对应了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所以治疗范围甚广。只要针对身上出现的小毛病,再找准穴位,就可疏通对应脏腑的气血,达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感冒、秋乏皆能治

  生活中,很多人对于拔罐疗法的认识还停留在“祛湿”的层面上,对此,陈磊表示,“古代医家在治疗脓肿时,经常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其治疗范围又再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以初秋的常见病为例,‘秋乏’、感冒以及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也可用拔罐疗法治疗。”

  秋乏

  暑天结束后,早晚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但是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当“秋乏”挥之不去时,不妨试试在肺俞穴(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指宽处)、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二指宽处)等部位做“走罐”或者“闪罐”手法。但以上手法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老人在家中切勿胡乱操作。

  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21nx.com特别是当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老人、小孩更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在感冒早期,可用大椎穴(取穴时低头正坐,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肺俞穴、风门穴(风门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与第三胸椎间的中心,旁开二指宽处)等穴位进行拔罐疗法。

  胃肠不适

  每逢入秋,很多老人都会开始各种进补,务求在寒冬来临前贴好“秋膘”。但老人本来就消化功能欠佳,如果进食太多补品,胃肠道会不胜负荷,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不适。

  此时,可选择脾俞穴、胃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指宽处)、大肠俞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二指宽处)和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来拔罐。

  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陈磊提醒,拔罐也有不少注意事项,尤其是有糖尿病的老人,“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人的“留罐”时间在10分钟左右,但糖友“留罐”5分钟就足够了,以免造成皮肤破损。而在拔罐时,同样要做好保暖措施,上好罐后,立即用毛巾盖好裸露部位。但有血压不稳,或者低血糖的老人,就最好不要拔罐了。最后,如果对拔罐的手法不熟悉的人,也不能自行胡乱拔罐。

Tag标签: 拔火罐(5)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