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药并用治月经不孕症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7-03
以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的变化为基础,通过卵泡期和黄体期体温曲线的变化来监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结合阴阳学说与脏腑辨证,针药并用,使不孕症的中医治疗获效颇丰。
 
笔者在美国行医多年,在特定的环境和没有西医参与的情况下,总结出中医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女性不孕比单一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且迅速。以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的变化为基础,将中医的阴阳学说、脏腑辨证贯穿其中,通过卵泡期和黄体期体温曲线的变化来监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从而指导临床,事半功倍。
 
1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1  基础体温、双相体温、单相体温  基础体温(BBT)是指在基础状态下测到的体温。根据基础体温的变化,以了解卵巢功能,因为卵巢黄体产生的孕酮(progesterone)作用在下丘脑温度中枢,可使BBT升高。正常妇女每月有排卵,在排卵前卵泡期BBT维持在较低水平,排卵后由于孕酮作用,BBT上升0.3~0.5 ℃一直维持到下次月经来潮,这样的体温变化称为双相体温,如未发生排卵,则体温在月经中期没有升高,称为单相体温。
1.2  测量基础体温的时间  应在清晨起床前,如有值夜班,可在睡眠6~8 h后测量。清晨醒后将表放在舌下5 min或听到Bi的响声。试表前不要起床进行任何活动。
1.3  基础体温测定的临床意义  预测排卵;检测卵巢黄体功能;诊断早孕。
 
2
 BBT图表中医理论解释
 
2.1  天癸,即肾精是引发月经的首要条件  天癸就是由肾中精气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重要物质。明代医家马莳注释《素问》说:“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积而生,故为阴精,为天癸也。”
2.2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相交谓之泰”,“阴阳失衡谓之病”。
由上可知,月经来潮,则表明天癸充盈,肾精旺盛。临床上将阴阳辨证的理论贯穿于女性月经周期,通过对基础体温的监测,以解读女性激素的变化和各个脏器的虚实。

3
 分期  
西医的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为了便于运用中医的理论来解读BBT,我们暂且将月经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
3.1  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  从月经第一天到排卵(day 1 to 12),体温处在低相线上,它主要反映患者雌激素的水平,卵子的产生成长都在此期发生。
3.2  黄体期(luteal phase)  排卵后(day 13 to 26)体温上升处在高相线上,它主要反映了患者孕激素的情况。
按照阴阳学说的概念,上为阳,下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阳化气,阴成形。从以上图形,直观地来看,我们可归纳为:卵泡期(包括月经期、经后期、排卵期)体温偏低,应属阴,属水,属形。排卵之日则是由阴转阳的交接点。而黄体期体温偏高,当属阳,属气,属火。整个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前,体温由低变高,可以看成是一个阴消阳长的变化过程;当下次月经来潮体温从高变低,则是阳消阴长的变化过程。具体来讲,月经期是重阳转阴,经后期是阴长渐重,排卵期是阴转阳之交接点,黄体期是阳长旺盛,阴平阳秘。整个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的变化为我们揭示了阴阳相为消长的全部过程。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找出患者症结所在,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当然还要考虑阴阳的依存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治疗上当以辨证为准。
 
4
 中药治疗
 
4.1  卵泡期  填精补肾,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复方当归丸等为主方加减。
4.1.1  月经期  主方加柴胡、香附、益母草、丹参、牛膝、艾叶、王不留行等以疏肝活血,通经祛瘀。
4.1.2  经后期  主方加龟板、紫河车等有血有肉之品以助天癸旺盛,墨旱莲、女贞子、菟丝子、黄精等滋补肾阴。
4.1.3  排卵期  在主方的基础上加淫羊藿、黄芪、路路通、青皮、桃仁等,以促肾阳之气发动,调气血阴阳之转化。
4.2  黄体期  健脾补肾,益气壮阳,养血暖宫。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成孕丸、暖宫孕子丸等为主方。如脾气虚弱,重用黄芪、人参;肾阳虚重用附子、淫羊藿;宫寒者加紫石英、肉桂。
 
5
 针灸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选穴准确,还要重视手法。月经期用泻法,排卵期用围刺震颤法,经后期、黄体期用补法。行针时要做到集中精力,“意守劳宫”。
主穴:气海、关元、子宫、归来、百会、腰俞、八髎、耳神门、耳肝点、耳子宫、 妇科穴(董氏奇穴)。
5.1  月经期  以活血为主。在主穴的基础上加合谷、血海。
5.2  卵泡期  以滋阴为主。在主穴的基础上加三阴交、太溪、阴陵泉。
5.3  排卵期  以通络为主。在主穴的基础上加合谷、血海、太冲、风巢穴(董氏奇穴)。同时加用电刺激中极、子宫(梅花刺)、归来、三阴交、足三里以扩张输卵管,促卵子迅速排出。
5.4  黄体期  以益气壮阳为主。在主穴的基础上加足三里、肾俞、命门、四正位(董氏奇穴),同时可辅助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
虽然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的变化为我们揭示了阴阳相互消长的整个过程,但同时还要考虑阴阳的依存互根。治疗时不可一味地滋阴或单纯地壮阳,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下面就具体谈一下BBT几种常见图形的中医辨证。
 
6
 卵泡期BBT的中医辨证
 
6.1  卵泡期低温相太低  多为脾肾阳虚,常见于基础代谢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壮阳。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加减。
6.2  卵泡期低温相太高  阴虚火旺,常见于基础代谢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此型患者易伴有抗体增高的情况。治以滋阴降火,丹栀逍遥散或知柏地黄丸加墨旱莲、徐长卿、金银花、黄精。有报道滋阴清热疗法可以降低抗体。
6.3  卵泡期低温相太短  阴虚内热,精血不足。治以滋阴清热,益精养血。六味地黄丸加墨旱莲、知母、牡丹皮、当归、黄精等。
6.4  卵泡期低温相太长  多见于2种情况。
6.4.1  肾阴亏虚,精血不足  治以填精补肾,养血疏肝。六味地黄丸、复方当归丸加鳖甲、龟板、紫河车等。
6.4.2  肝气不疏,气化受阻  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六味地黄丸、柴胡疏肝散加路路通、青皮、白蒺藜等。
以上2种情况在排卵期均应加淫羊藿、黄芪以助气化。丹参、当归以温通活血,其目的助重阴转阳,体温升高,孕激素分泌旺盛。

7
 黄体期的BBT中医辨证
 
7.1  黄体期高温相太短  多为肾阳虚(肾阴亏虚导致阳虚,无阴则无阳),即阴转阳失败。治以滋补肾阴,温通肾阳。成孕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为主加减合方。
7.2  黄体期高温相太低  多为阴阳双亏(精血匮乏,阳气不足),多见于高龄不孕患者。治以填补肾精,益气壮阳。成孕丸加龟板、紫石英、紫河车、肉桂、升麻、人参、黄芪等。    
7.3  黄体期高温相体温升高缓慢  多为脾气不足,肾阳亏虚。治以健脾补肾,升阳益气。补中益气汤、成孕丸加紫河车、金樱子、韭菜子、巴戟天、仙茅等。
7.4  黄体期高温相体温下降过早  多为肾阳亏虚,脾虚无力上举。当大补肾阳,健脾实脾。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加山药、肉桂、紫石英、紫河车、巴戟天、覆盆子等。
 
8
 案例分析
白人女性,42岁,结婚8年未孕,曾做人工授精3次均未成功。医生建议借用卵子再行体外受精(IVF),患者拒绝,经他人推荐来我诊所求治。初诊:2015年8月9日。自述疲乏无力,脱发明显,夜间盗汗,皮肤干燥,情绪波动,大便稀薄,月经周期28 d,行经3 d,色暗红,量少。促卵泡生成素(FSH)39,抗苗勒氏管激素(AMH)0.15。舌淡红,有齿印,脉沉细,尺甚。BBT显示卵泡期低温相太长,排卵延迟(第20天),黄体期高温相太短。中医辨证卵泡期肾精亏损,黄体期脾肾阳虚。按月经周期疗法施治,月经期活血通经,经后期滋补肾精,排卵期疏肝理气,黄体期健脾补肾。针灸中药并用,每周复诊1次。第二个周期BBT明显改善,排卵提前至周期第14天。第三个周期成功怀孕,足月生产一对双胞胎。

9
  结论
国外的医疗系统和国内大不相同。执业的中医师临床只能使用针灸、中药,纯中医治疗是基本原则。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在扩张输卵管,促进排卵,稳定情绪方面疗效显著;中药在调理女性激素,平衡阴阳方面略胜一筹。通过对女性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的测定来判断阴阳的平衡和脏器的虚实,从而监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指导针灸取穴和中药的选用,疗效令人满意。
 
梁东云(1957-),女,山东曲阜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男女不孕不育的中医治疗。现居美国迈阿密。
Tag标签: 不孕症(1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