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4-13
乳腺癌是近年多发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居 女性肿瘤死亡之首,有资料表明,我国大城市发 病率每年以近 30%的速度递增 [1- 2 ] 。西医治疗以手 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为多。中医 学将乳腺癌归为 “乳岩”范畴,认为由肝气郁结、 冲任失调引起,强调七情伤及肝脾、气血失调, 痰气凝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乳腺癌患者更年期 综合 征 多 见,气 滞 血 瘀,阻 于 经 络,日 久 成 “岩” ,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蕴结经络,瘀结 成患。

1 和法的基本概念

和法一词始见于金·成无已 《伤寒明论·诸 汤方论 》 , “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 宜,又非吐下之所用,是当和解可矣” [3 ] 。后人引 申其意,推而广之,包含内容甚广,如 《景岳全 书·新方八略引》 [4 ] 曰 : “药不执方,合宜而用 ……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和之意广矣。 犹如土兼四气,其余补泻温凉,无所不及,务在 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贵也。 ”即病在表里之间、 气血之间,或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既不宜专攻, 又不宜专补,可取中庸之道,而达到阴平阳秘之 目的。也有人称寒热兼用之谓和,补泻和剂之谓 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晁恩祥 《临床中医内科学》 [5 ] 曰 : “究其大要,凡病证复 杂,如疾病在表里之间,二脏同病,二腑同病, 脏腑同病,虚实互见,营卫不和等。应用单一法 难于奏效时,都可视作很广义的和解法的适用范 围,用以调和诸矛盾。 ”现代中医学一般将和解表 里、调节营卫、和解肝脾、和解胃肠的方法统称 为和法。

2 和法治疗乳腺癌常用方剂

2. 1 和解少阳治疗乳腺癌患者之更年期综合征 小柴胡汤出自 《伤寒论》 ,由柴胡、黄芩、人 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可和解少 阳,主治伤寒少阳症及妇人热入血室、内伤杂病 而入少阳者。乳腺癌患者病位在肝经,以中老年 居多,更年期为多发年龄,常见口苦咽干、胸肋 胀满、烦闷易怒,与少阳证特征相符。柴胡,轻 清升散,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君; 黄芩苦寒, 清热燥湿为臣,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 半夏 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药,以助和解之用; 人参、甘草扶助正气以防升散太过,亦为佐药; 姜枣为使,益气并调和营卫。诸药相合,共奏疏 肝解郁扶正祛邪之用。

明辨邪在少阳者只能和解,不用吐、汗、下、 消等方法,肿瘤患者多见正虚邪实之证,误用攻 泻之法,可有虚损之弊,增加邪气乘虚之机。在 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酌加软坚散结的成分如蒲 公英、野菊花、山慈菇等。口苦咽干较重者,可 去姜枣,加射干及葛根、牛蒡子等清热之品。

2. 2 调理肝脾治疗放疗引起的胸胁疼痛 柴胡疏肝散出自 《景岳全书》 ,由陈皮、柴 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可疏 肝行气、和血止痛,主治胸肋疼痛、寒热往来。 本方以四逆散为基础,原是治疗产后腹痛、烦满 不得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多因热毒伤阴,胸满烦闷、寒热往来者多见,本方有安中凉血之 功。柴胡透邪升阳,疏肝解郁; 枳壳行气,与柴 胡相伍,有升有降以调理气机; 芍药滋阴养血; 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祛邪解郁,气血调畅, 疼痛得止。

乳腺癌患者纵隔转移以及保乳术后多要放疗, 肝郁者多见,常用疏肝行气治法,气滞不畅者常 有瘀血而致痛,加之乳腺癌患者多有胸胁疼痛, 放疗中多有阴液受损,虚火作祟,可见寒热往来 之症,本方中芍药甘草汤为临床常用止痛中药, 对止痛有较好作用。本方理气用药较多,对年老 体弱之人应用剂量不可过大,可适当增加补益气 血之品。

2. 3 调和肠胃治疗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 半夏泻心汤出自 《内科摘要》 ,由半夏、黄 芩、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黄连组成,可 和胃降逆、开解除痞。乳腺癌患者化疗多伤脾胃, 引起气机郁塞,升降失调,造成所谓 “心下痞” 之症,病在胃脘。本方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 胃,黄芩、黄连苦寒泻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 组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气和中,升降调和, 扶正与除痞相结合。本方加甘草去人参,称甘草 泻心汤,用于心烦干呕者; 也可去干姜加生姜, 增加利湿功能。

甘草成分中含有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样作用,容易引起水钠潴留。乳癌化疗中, 常用顺铂,该药有肾损害不良反应,加之顺铂水 化中要求输注大量液体,故本方应用甘草时剂量 不宜过大,应灵活掌握,防止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大枣益气提升,常与痞满恶心相背,故应辨证用 药。半夏温燥有毒,处方中多用清半夏。

2. 4 疏肝凉血治疗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植物神经 紊乱

丹栀逍遥散出自 《内科摘要》 ,由当归、茯 苓、白芍、白术、柴胡、生姜、薄荷、牡丹皮、 栀子组成,可疏肝养血、调和肝脾。乳腺癌患者 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多需行 5 ~10 年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药物会引起较多内分泌 功能失调的表现,常见的有植物神经紊乱现象, 如发热盗汗、月经不调、头痛不宁、五心烦热、 心烦易怒等症状。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柴 胡,疏肝解郁;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助运。柴 胡与当归、芍药配伍,养肝生血,又有牡丹皮、栀 子凉血和血,治疗烦热盗汗、心神不宁、目涩等。 乳腺癌患者多有肝郁血热之症,易化火生热, 又加之内分泌治疗,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的现象, 除 “三阴”的乳癌外,诸多的患者长期使用三苯 氧胺等抗雌激素药物,这些药多引起绝经综合征, 如心烦头痛、肢痛盗汗、子宫内膜增生等症。以 中药疏肝养血调和脾肾常有助益。对肝肾阴虚较 重者可加用知柏地黄汤,血热较重者牡丹皮、栀 子量宜大,晚期乳腺癌者多有血虚便秘,方中可 多用当归,但茯苓、白术、生姜量不宜过大。

2. 5 消痞化积治疗胁下痞块

鳖甲煎丸出自 《金匮要略》 ,组方: 炙鳖甲、 射干、鼠妇、黄芩、柴胡、干姜、大黄、芍药、 丹皮、瞿麦、石韦、厚朴、人参、紫葳、蜂窠、 半夏、葶苈子、蜣螂、赤硝、桃仁、土鳖虫,可 消痞化积、行气活血、祛湿化痰,主疟癥结于胁 下、腹痛消瘦、厌食闭经等。本方原为主治疟邪 居于少阳,不内不外,阴阳相拒,正邪相争,气 血不畅,寒热痰湿之证。方中鳖甲煎为君药,又 以土鳖虫、蜣螂、鼠妇、赤硝、大黄,增加散结 之功,以柴胡、黄芩、白芍和解少阳而调肝气, 厚朴、射干、葶苈子、半夏解郁化痰,干姜、桂 枝温中与黄芩相伍,辛开苦降,以调寒热。人参、 阿胶补气养血,以扶助正气,不致攻邪致虚。桃 仁、牡丹皮、紫葳、蜂房活血化瘀。瞿麦、石韦 利水化湿,使本方达到补攻兼施、寒温并用的目 的,并且攻邪不伤正、气血畅行,癥积得消。 本方应用虫类药较多,患者易产生心理负担, 故宜加工成丸服用,方中有小毒之药,故加用利 水祛湿之药以泄之,久用应多查肝肾功。本方为 破癥消痞之剂,原为抗疟之用,而今为肿瘤、肝 病等用之较多。肿瘤多为正虚邪实,本方攻逐力 较大,久用防止伤正,应酌加扶正之品。

3 特色用药

角药是三味药组成的小方,呈三足鼎立之势, 互为犄角,较之稳妥。对药组方有相畏、相杀、 相恶等。体现在和法中相须者少,而相恶者多有 体现。如寒热、润燥、升降、补泻多见,相互制 约,防止亢奋以及偏颇。

3. 1 角药

3. 1. 1 小陷胸汤: 黄连、瓜蒌、半夏。利气散结, 清化热痰。可用于痰热互结的小结胸症,寒热并 用,相互制约。

3. 1. 2 三物备急丸: 大黄、干姜、巴豆。攻逐寒 积,误食寒凉、胃肠阻滞、心腹胀痛、痞塞不通。 巴豆辛热峻下,干姜辛温,共奏祛寒开结之效。 大黄苦寒以缓巴豆辛热之毒。三药相伍,祛寒通 利,相互制约。

3. 1. 3 三藤汤: 络石藤、忍冬藤、鸡血藤。祛风 通络,强筋健骨,方中络石藤、忍冬藤活血通络 但偏寒凉。鸡血藤,甘温,补血行血。三药寒温 相济,共奏通经活络之效。常用于治疗化疗药与 靶向药引起的 “手足综合症” 。

3. 2 对药

3. 2. 1 二妙散: 黄柏、苍术,清热利湿,强筋壮 骨。黄柏苦寒以清热,苍术温苦可利湿祛寒,以 佐黄柏不至寒凉太过。二药相伍,清热利湿,药 性缓和,多用于妇科湿热下注之症。

3. 2. 2 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 止呕,治疗肝郁化热引起的胃热呃逆。黄连泻胃 热,佐以吴茱萸,制约黄连苦寒不至太过。

3. 2. 3 香连丸: 黄连、木香。燥湿泻热,治疗热 邪引起的赤白痢下。黄连苦寒,木香辛温,调中 安痛,以防苦寒太过。

3. 2. 4 枳术丸: 枳实、白术。健脾消痞,治疗脾 胃虚弱、饮食所滞引起的痞满厌食之症。白术补 脾,枳实消积,补而不滞,以达健脾化积之功, 常用于治疗化疗后的脾虚厌食。

3. 3 单药

3. 3. 1 甘草: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 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甘草有调和百 药之功,又有解毒之效。如甘草与石膏同用,缓 和其寒凉; 与人参、熟地同用,使健补缓和而持 久; 与半夏、干姜、黄连、黄芩同用,可有协调 寒热的作用。但甘草多用令人中满 , “甘缓而壅 气” ,湿重者慎用。

3. 3. 2 桂枝: 甘,温。发汗解表,与白芍相伍可 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且可辛温解表,解肌祛寒, 可用于肺胃失和之症。

3. 3. 3 木瓜: 酸,温。归脾肝经,化湿和胃,舒 筋活络,可使湿浊得化,中焦调和。

3. 3. 4 玫瑰花: 甘,微温。归脾肝经,行气解郁, 和血散瘀,调和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满闷、胃脘 胀痛等诸多肝胃不和之症。

3. 3. 5 蜂蜜: 甘,平。归脾肺大肠经,补中缓急, 润肺止咳,对脾胃虚弱,脘腹胀痛者,可有补中 缓急止痛作用,本品善补中,可缓和药性。

4 和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和法应用广泛,但不可背离初衷,邪在少阳 者才用小柴胡汤。肿瘤患者多见正虚邪实,常用 扶正与祛邪相伍,但祛邪是手段,扶正是基础。 应用补益之剂需关注补气药引发的气滞,如胸闷、 腹胀等症状; 补血药、滋阴药滋腻碍脾,引起食 欲不振,可酌加理气之品,以解补益药壅塞之憋。 但理气之药多辛温香燥,故用生黄芪者多见,适 可而止,勿使过之,而阴虚火旺者忌。和解之剂 虽强调少阳为主症,但不必俱悉,力求用药平和。 还应仔细辨证用药,不可网罗敷衍,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 1] 李佩文, 邹丽琰 . 乳腺癌综合诊疗学 [M] . 北京: 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 2] 汤钊猷 . 现代肿瘤学 [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3.
[ 3] 许济群, 王锦之 . 方剂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55.
[ 4] 明, 张介宾 . 景岳全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7.
[ 5] 晁恩祥 . 临床中医内科学 [M]. 北京: 北京出版 社, 1994.
作者简介: 李佩文,男,74 岁,硕士,主任 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中医及中 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肿瘤。

作者:李佩文
Tag标签: 乳腺癌(10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