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疝气《冉氏经验方》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4-27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
 
    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较轻微;如为肠管,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
 
    中医治疗疝气,有肯定的疗效,余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附子大黄汤治之,常有立竿见影之功。
 
    方药:附片、大黄各10克,元胡、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各15克,小茴香10克,桂枝5克,广木香、黄柏、红花各15克,甘草10克。急性期局部肿大,疼痛,体温升高者,去桂、附,加金银花、大青叶、丹皮各15克;坠痛者加黄芪、升麻各15克;硬块难消者加红花、三棱、莪术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本方是由《金匮要略》中的大黄附子汤和《六科准绳》中的三层茴香丸合并加减变化而成。方中附子、桂枝温经散寒,大黄行滞破结,荔枝核、橘核、消肿止痛,小茴香、广木香行气散瘀,川楝子、元胡舒筋止痛,黄柏泻火利湿,甘草和中,红花活血祛瘀。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疝气,效若桴鼓之应。
 
    该方的特点是寒热药物并用,标本同理。因为此种疝气虽然因寒而发(本),但常常出现红肿疼痛等热象(标),故用热药除寒,寒药清热,用药中的,药到病除。《止园医话》中说:“余实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实验,以附子、大黄加入治疝气之药中,迅收特效”,确为经验之谈。张仲景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学习中医的有效途径。多看古人书,常会受到启迪。本方还可以用来治疗慢性附睾丸炎、鞘膜积液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