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腹胀痛验案三则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4-07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临床擅用经方、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多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聆听教诲,获益良多。现谨以管窥所得,选取其治疗腹胀痛验案三则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裴某,男,26岁,2016年11月9日初诊。主诉:腹胀满半月,尤以食后为显,伴嗳气,大便偏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厚朴20克,干姜6克,姜半夏12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焦三仙各15克,广木香6克,砂仁6克。8剂,颗粒剂,开水冲化,早中晚服。2017年1月13日因腹痛腹泻就诊时,告知服上方8剂即愈。
 
  按:本案以“腹胀满”为主症,察其舌淡脉细,加之大便偏稀,成肇仁辨为脾虚气滞湿阻之证。四诊合参,正合《伤寒论》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伤寒论》曰:“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该证为虚实夹杂之证,脾虚为本,湿阻气滞为标。食后腹胀加重及大便偏稀为湿阻气滞之征;舌淡脉细为脾虚之征。方中重用厚朴行气燥湿,干姜、半夏燥湿化痰,党参、炙甘草补益脾气。原方中用生姜,因患者脉沉,大便偏稀,故改为干姜。成肇仁于原方基础上合香砂六君汤,以加强其健脾行气化湿之力。
 
【半夏泻心汤证】
 
  张某,男,29岁,2017年2月12日初诊。主诉:胃脘痞胀不适1周。1周前因胃中受凉,曾发疼痛,呕吐。伴嗳气,大便偏稀,日行1~2次。舌暗红苔薄白,脉滑。处方: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砂仁6克,广木香6克,焦三仙各15克,炙甘草6克。8剂,颗粒剂,开水冲化,早中晚服。
 
  2017年2月19日二诊,因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而擅自停药,但腹胀减轻,舌脉同上。守上方加炒扁豆15克,炒薏米15克,泽泻10克,10剂,颗粒剂,服法同上。
 
  2017年3月5日三诊,大便已基本成形,腹胀大减,舌脉同上。守上方加苍术6克,厚朴10克,猪苓10克,8剂,颗粒剂,服法同上。
 
  按:本案以脘痞为主症,因1周前胃中受凉而加重。据症状分析,患者素体胃肠虚寒,胃之受纳腐熟功能较差,导致胃肠食积,久而化热,形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势。一经饮食或起居不慎,诱而发之,脘痞遂成。治以辛开苦降、健脾行气。方选半夏泻心汤合香砂六君汤化裁。法半夏、干姜辛温以散寒温脾,黄芩、黄连苦寒以清热降浊,党参、炙甘草扶脾之虚;六君子汤以健脾化痰,香、砂以理气。二诊时患者诉因药后大便次数较多而停药,故于方中加扁豆、薏米、泽泻以健脾利湿。三诊时症状基本控制,加苍术、厚朴、猪苓,合前为胃苓汤,以运脾利湿。
 
【桂枝加芍药汤证】
 
  鲁某,男,65岁,2016年12月4日初诊。主诉:腹满时痛3天,伴腹泻日行3次,有小肠高位完全梗阻病史。舌暗红苔根部黄腻,脉沉弦。处方:桂枝10克,白芍30克,苍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延胡索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焦三仙各15克,车前草30克,炙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3次。
 
  2016年12月7日二诊,诉上述症状明显改善,腹已不胀痛,大便日行1次,基本成形,舌暗苔中心黄腻,脉沉弦,守上方去车前草,加砂仁6克,广木香6克,3剂,水煎服,日3次。
 
  按:《伤寒论》:“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本案虽无太阳证误下的病史,却有“腹满时痛”的见症,加之其脉沉,当为太阴证,腹泻日行3次,按之不痛,则非桂枝加大黄汤证。证因太阴脾络不和,脾湿滞肠所致。治以调和气血,疏通经脉,利湿止泻为主。方用桂枝加芍药汤(去姜、枣)调和太阴经脉气血;胃苓汤运脾利湿止泻;加延胡索理血止痛,焦三仙消食化积,车前草利小便,尊仲景“利小便实大便”的治法。二诊时腹胀痛基本消失,大便已基本成形,故去车前草,加砂仁、木香理气。本案虽有肠梗阻的病史,但不能因此而误以为枳实导滞汤证,妄用下法,当细细辨证。
 
  综上,以上三证皆以理脾胃为主,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适用于脾虚气滞湿阻之腹胀满;半夏泻心汤证适用于脾虚寒热错杂气滞之脘腹痞胀;桂枝加芍药汤证适用于脾络失和、气血阻滞之腹满痛。《医方集解》云:“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故在治脾胃之中,随证合入香砂六君汤、胃苓汤,以加强其健脾行气除湿之力,胃苓汤对大便偏稀脾虚不运湿阻之证效佳。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