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须防痰作祟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09-07-02
中医学“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泛指停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佃临床有“痰”症的表现者,如头晕目眩、呕恶、癫狂昏不识人,或生于体内无名肿物等,认为皆因痰作祟。狭义来讲,是指贮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稠粘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 “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此外,痰有时还与某些外感或内伤的因素直接相关。例如,感受热邪,可以化火炼液生痰;感受湿邪,留滞体内,可化生痰饮;过食肥甘厚味,湿浊内生化为痰等等。

痰饮一旦形成,便可随气流窜全身,外而皮肉筋骨,内而五脏六腑,无处不到,从而产生不同的病变。所以古人有“痰为诸症之侣”、“顽痰生怪病”、“百病皆因痰作祟”的说法。

因此,善养生者,对痰应有高度的警惕性,宜做到无痰应预防,有痰必治疗。这样可起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

避外邪杜绝诱发痰饮之源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风雨寒湿等外界气候变化,对痰的形成,亦有影响。老年人肺脏素虚,卫外不固,抗病力弱,若遇风寒,可致肺失宣发,肺津凝聚而成痰。

所以,我们在做预防保健的时候,应做到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的变化,以来取相应的保健措施,防止寒湿之邪伤及脾、肺二脏,杜绝生痰之源,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重饮食以免漫热生痰之患

老年人素体热盛时,往往因热熬其津液而产生痰的病变。饮食不节,经常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湿生痰。选择相应的膳食,对防止热痰、湿痰的产生有积极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选择性凉味苦的食物,如梨、丝瓜、竹笋、金桔、杏仁、苦瓜等皆有清热燥湿化痰之功。对牛肉、羊肉、鲫鱼、龙眼肉、胡桃肉、饴糖等湿热之品应少吃,以免助湿热之邪熬伤津液,聚化为痰饮。

补脾肾求中药以祛痰防疾

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痰浊类疾病,与脾虚而致湿热生痰有关。脾失健运是产生痰饮的主要原因。因睥喜燥恶湿,故脾虚之人可先服香砂养胃丸或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养胃。气充则痰湿之邪无化生之地。

古人云:“年高之人,正气不足,易患痰饮,究其根本,起于脾肾阳虚”。应用八味肾气丸,可补火生土,开胃家之关,导泉水下流而痰饮自消。其补肾祛痰疗效显著。

老年人宜根据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适当服些化痰药,以扫清体内的“定时炸弹”,达到防患于末然的目的。预防痰饮的中成药如二陈丸、消食化痰丸、顺气化痰丸、礞石滚痰丸、橘红丸等,可结合个人身体情况辨证选用。这样方能扶正气使痰无所生,除痰饮以免留邪为患。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