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碧英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后遗运动障碍经验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4-16
格 林 巴 利 综 合 征 (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 GBS) 是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临床 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的弛 缓性瘫,也有累及呼吸肌,或颅神经运动纤维受 累的面肌瘫痪、咽喉肌瘫痪 [1] 。韩碧英教授临 床工作 50 余载,长期致力于针药并用治疗各种 痿证,讲究调理中焦为法,选择特定穴及经筋 循行进行针刺,能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 存质量。

1 病因病机

韩碧英教授认为本病属痿证,其基本病机为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痹; 阳明虚则宗筋纵, 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正常生理状态下,肺金 主气畏火,脾土主四肢畏木,当外邪侵袭或脏腑 功能失调,均可引起中焦的升降失调,脾肺病变 而发为本病。肺金受损,不能克制肝木,木旺乘 土,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致太阴脾不能升清,肺 失宣肃,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赤血濡养筋脉肌肉, 阳明失于肃降,胃不能腐熟水谷,大肠不能输送 糟粕,胃肠积滞夹湿化热,进而耗伤津液,终致 肌痿筋弛,四肢不用。

阳明虚是中焦升降失调的后果,阳明为五脏六 腑之海,为多气多血之经,足阳明胃是主血所生病, 其络脉名丰隆,太阴脾主运化及统血、一身之肉, 络脉名公孙,大络大包 。《灵枢·经脉》曰 : “足阳 明之别……虚则足不收胫枯……脾之大络……虚则 百节尽皆纵。 ”阳明虚主要体现在气血化生的不足, 经气的运行失常,络脉的灌注濡养不及,可见周身 肌肤萎黄无华,触之粗糙,肌肉不丰。

2 治疗原则

韩碧英教授治疗本病围绕中焦气机失常,湿 热互结和阳明虚,经筋失养病机,将脏腑辨证和 经络辨证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总治则为调理中焦 脾土,升降气机,清利湿热,辅以养血生肌。临 床擅于针药并用。

2. 1 调理中焦

方药强调调理中焦气机,养血生肌,以 “四 君子汤”为主方加减 。“四君子汤”出自 《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 ,是补气的基本方剂。其性甘温益 气,温而不燥,补而不壅。方中茯苓先升后降, 恰好体现了中焦气机升降的职司 。 “补中益气汤” 出自 《脾胃论》 ,相比 “四君子汤” ,突出了补中 气,升清阳的作用,清阳升,浊阴降,气机升降 有序,职司分明。

辅以四物汤养血生肌。四物汤出自 《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 ,方中当归辛苦甘温,有养血行血健 脾之效; 川芎具辛散之性,行血上至头面,内达 阳明血海; 熟地黄和白芍养血滋阴,性味偏厚, 易有凝滞之碍,当湿邪较重时,可以改为地黄。 四君子汤使脾胃运化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四物 汤养血生肌,阳明充实,宗筋得润,束筋骨利机 关,四肢得用。

2. 2 清热化湿,养血润筋

对于临床常见的兼症,清热常用天花粉、知 母、玉竹,清肺胃之热同时清热存津养阴,盖因 苦寒常有伤阴之弊,故多用甘寒、甘凉之品。化 湿常佐扁豆、砂仁、佩兰,湿邪重则配苍术、薏 苡仁、通草利湿不伤脾; 化痰理气配香橼、浙贝;湿邪滞涩经络,配僵蚕、丝瓜络、木瓜。用药讲 究药性平和、灵动。

2. 3 注意事项

调理脾胃时,用药时间不宜过长,3 ~ 5 剂即 需根据舌苔变化调整,每 5 剂休整 1 ~ 2 天,再续 服,以利虚弱的脾胃休养,药性吸收。当舌脉提 示湿热之邪留恋未尽时,不宜过早服用或过快加 大补气滋阴之品,避免过度壅滞,不利脾胃恢复, 延误病情。

2. 4 针灸治疗

脏腑病求门海俞募 ,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 。 韩碧英教授常用 “门海俞募”特定穴治疗脏腑病。 治则是调理中焦气机,扶土抑木,重用胸腹气、 俞募穴配穴,分为前后 2 组,前组取中脘、章门、 期门抑木扶土,疏肝健脾; 天枢宽肠理气,配合 任脉与足阳明、足太阴交会穴上脘、下脘、水分 利湿健脾。后组取五脏俞穴以养脏腑精气,实皮 脉筋肉骨,取魂门、意舍、太白以畅情志,疏肝 气; 配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调畅腑气,热盛 泻内庭、二间、三焦俞,清肠腑积热。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出自 《素问·痿病论》 , 是对 “治痿独取阳明”的补充,是针对病变局部 所累及的经脉、经筋的治则。韩碧英教授在临床 应用中,取其意,推而广之。阳明充实,四肢荣养 赖以营血的渗灌,营血的渗灌需卫气鼓动、温养才 能经由络脉、孙络到达筋肉、腠理、肌肤、皮毛, 或由经络、经别养润五脏六腑。因此所累及经脉之 根、溜、注、入都可以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达到 经气充实,荣养皮、脉、肉、筋、骨的作用。 韩碧英教授在临床中根据经筋循行分布及功能 特点,注意运用触诊,反复寻找肌肉萎缩凹陷及筋 结挛缩的分布方向,以及经筋 “结 ”“聚 ”“散”的 方向,分别布针。筋肉萎陷,经筋局部气虚则血停, 血虚则气滞,气血相辅,因此依循经筋分布局部用 针,促进补益的气血更快地渗灌于萎陷失用的筋肉, 从而起萎壮肌,疾病尽复。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54 岁,主因 “四肢无力 4 年”于 2013 年 7 月 19 日就诊。患者于外院诊断为格林巴 利综合征,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刻下: 四肢无力, 行走不稳,不能独立行走站立。周身酸胀疼痛、 麻木,午后尤甚。胸部憋闷,自觉腹部肌肉拘紧, 腰部酸空无力。平素畏寒,惧触冷水,乏力,小 便时有灼热感,大便软,成形。舌红绛,苔黄腻, 少津。查体: 四肢末端轻度肌萎缩,四肢肌张力 低,双上肢肌力 III 级,双下肢肌力 III - 级。腱反 射存在,病理征( - ) 。诊断: 痿证,脾虚湿热证。 治以健脾利湿,清热养血; 方药组成: 黄芪 12 g, 陈皮 10 g,薏苡仁 12 g,炙甘草 6 g,砂仁 3 g( 后 下) ,天麻 6 g,钩藤 10 g( 后下) ,夏枯草 6 g,白 薇 10 g,盐黄柏 9 g,牛膝 12 g,当归10 g,炒白 芍 10 g,制何首乌 12 g,炒酸枣仁15 g,木瓜 10 g。6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针灸治 则: 调中焦以补阳明,理带脉以束诸经; 取穴及 操作方法: 嘱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针中脘、 天枢、水分、气海、带脉、五枢、曲池、合谷、 二间、足三里、阴陵泉、丰隆、悬钟、申脉、解 溪、内庭、公孙、太白。得气后留针20 min。起针 后嘱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针大椎、脾俞、胃 俞( 泻) 、三焦俞( 泻) 、肾俞、命门、居髎。手足 末端诸穴进针 2 ~3 分,余穴进针 6 ~8 分,行捻转 补泻法。

7 月 23 日复诊,患者四肢无力较前好转,行 走仍不稳,可独立站立并行走约 10 m,周身酸胀 疼痛、麻木较前减轻。腰部有力,仍畏寒,惧触 冷水,小便时有灼热感,大便调。舌淡红,苔薄 白。治则不变,上方加盐知母 6 g、枸杞子 10 g, 减夏枯草、盐黄柏。针灸继守前法,补筋缩、肝 俞、魂门穴。

治疗 2 个月后患者独立步入诊室,腰部有力, 下肢有拘挛感,小便灼热感减退。舌淡红,苔薄 白。治则总法不变,上方加焦山楂 6 g、僵蚕 9 g、 全蝎 3 g、山茱萸 10 g、炙鳖甲 15 g( 包煎) 。水煎 服,每日 1 剂。针灸加胃俞平补平泻,减三焦俞。 继续治疗 1 个月后,患者可以独立行走,腰膝 有力,肢体拘挛、麻木消失,舌淡红,苔薄白。 查肢体肌肉饱满,肢体肌力 V 级。

参考文献

[ 1] 王维治. 神经病学[ M] . 2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510- 512.

作者简介: 叶永铭,男,46 岁,硕士,主任 医师。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