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颤动病多端 督脉阳明经穴选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1-23
颤动症是指头颈部或肢体、手足摇动或颤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轻者头摇,或手足微动,重者头部、四肢、手足颤动,甚至痉挛,四肢拘急。主要由于邪扰风动,筋脉失养或气血虚损,不荣大脑所致。
 
辨证要点
 
痰热生风:肢体颤动,发热口干,头晕体倦,咳痰色黄,胸脘痞闷,苔腻,脉滑。
 
气血虚弱:肢体震颤,意识清醒,倦怠无力,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
 
心肾不足:头及四肢颤动,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多梦失眠,惊恐邪伤,水火不济,风阳上扰,舌质淡红,少苔,脉弦细。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平肝熄风,活血通络,取穴以督脉、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
 
穴位:
 
第一穴:丰隆穴,适于痰热颤动。
 
第二穴:后溪穴,适于气血虚弱。
 
第三穴:太溪穴,适于肝肾不足。
 
第四穴:神门穴,适于心肾不足。
 
治疗方法:用毫针治疗。
 
操作方法
 
操作原则: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
 
操作方法: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胫腓骨之间,属足阳明胃经。取坐位或仰卧位,两腿自然伸直,选28号2寸不锈钢毫针,常规皮肤消毒后,丰隆穴(双侧)向上呈45°~60°斜刺,快速进针,1~1.5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3~5次,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
 
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太溪穴,0.5~0.8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3~5次,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
 
后溪穴: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后溪穴,并透合谷穴,1~2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3~5次,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
 
神门穴:手腕掌横纹上尺侧,豌豆骨后下方,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常规消毒,用1.5寸28号不锈钢毫针,直刺神门穴,0.3~0.5寸,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1~2分钟,每10分钟捻转1次,共4次,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病案举例
 
验案1 颤动证(痰热生风)
 
陈某,女,36岁,工人,2002年3月24日初诊。
 
四肢反复抽动两年,加重两小时。两年来,因家事纠纷,经常四肢抽动,每劳累、失眠、生气等因素而诱发,有时1月发病4~5次。两小时前,因家事情志不遂,随即出现四肢抽动,自己不能控制,门诊输液打针无效,应邀出诊。诊见四肢抽动,肢体强硬,意识清醒,头晕、口干、口苦、心烦、大便干,不发热。舌质淡红,舌苔微黄,脉滑数。
 
证为阳明痰热上扰神明,肝风内动。治宜清热化痰。急取丰隆穴针刺。
 
针法:令患者侧卧,丰隆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两寸半毫针,直刺丰隆穴,出现酸胀麻感后,用泻法强刺激捻转,约3分钟,抽动即可缓解,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连续针刺5次,随访半年未反复。
 
按:颤动症是指四肢不随意的肌肉抽动。分为发热性颤动和不发热性颤动两种。发热性颤动多由于湿热之邪,损于营血,或热邪内犯心包,热盛动风。无热性颤动,多由于脾虚失运,津液凝聚成热痰而生风,或肝肾阴虚,筋失濡养,肝风内动,发为颤动。本案因家事生气,痰火风动,针刺丰隆穴清热化痰而缓解,巩固5次,半年未复发,因此,颤动症用清热化痰法针刺治疗,有确切的效果。
 
验案2 颤动症(心肾两虚)
 
温某,男,70岁,退休干部,2010年12月22日初诊。
 
手足时时颤动4年,加重3天。4年前,因老人突然过世所吓,加受风寒,逐渐发生左侧肢体无力,颤动,后及左手、右手。紧张激动易发,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无异常,平素畏寒肢冷,头晕耳鸣。下午5点后,两下肢无力,左腿明显,走路脚跟擦地,抬脚困难。逐渐发生口紧、舌抽,阴天加重。天津某医院CT等多种检查,疑诊为帕金森病,中西多医无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证为心肾两虚,治宜养心补肾。
 
先后选刺神门穴、太溪穴。经上治疗20余日,手足颤动次数逐渐减少,5次后,脚跟未再擦地,走路增力,15次后,口紧、舌抽,逐渐缓解,巩固治疗5次后,诸症悉解,随访2年未复发。
 
验案3 颈肌痉挛(摇头风)
 
王某,女,40岁,工人,2011年5月12日初诊。
 
头部旋转性摇动2年余,加重2天。2年前,因受凉加惊吓,逐渐发生头部摇动,呈旋转性,1天达30余次,晚上睡眠时不发病,头晕眼花,颈项酸痛,面色苍白,神倦乏力,语声低微,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劳累、紧张、生气加重。经西医理疗,中医按摩、中医中药等治疗,一直未能控制发作。近2天,因情志不遂,头部摇动加重,诊见头部旋转性摇动不停,自己不能控制,畏寒肢冷,头晕耳鸣,颈背酸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西医诊断为颈肌痉挛。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虚风上扰。治宜益气养血,息风通络,选后溪穴针刺。
 
后溪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后溪穴,1.5~2寸,得气后,用补法捻转,头部摇动幅度逐渐减弱,颈部酸累症除,头晕减轻,每10分钟捻转1次,共捻转5次,每日治疗1次,第二天复诊,头部摇动次数减少,余症减轻,治疗5次后,摇动次数显著减少,10次后,头部摇动基本缓解,巩固5次,随访1年余未反复。
 
临证心得
 
头、手足颤动症,因风而起,治疗以祛风为主,而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体会有痰热生风,气血亏虚,心肾两虚证型,治疗以督脉、阳明、少阴经穴位为主,先后取丰隆穴、后溪穴、太溪穴、神门穴单穴针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临床发现,头、手足颤动症多因素体阳虚加惊吓,伤及心肾者为多。萧少卿教授对面肌痉挛、颈肌痉挛等有效治疗做过创新性论述,由此可知,惊恐是头、手足颤动症的主要发病因素。身体虚寒、素体阳虚是发病之本,所以,针刺头、手足颤动症标本兼治,心肾兼顾,效果显著。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