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几味中药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9-10
中医眼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积淀了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眼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是历代医家尤其是眼科医家的智慧结晶。其中,中药对中医眼科的“繁衍”昌盛,有着重要贡献。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不论山山岭岭、沟沟坡坡、田间溪畔,生长着数不清的各种植物,都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过《本草中国》这个节目,每一味中草药,都有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妙趣横生的传说,一曲意味悠长的神话。本文将向大家揭开在中医眼科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几味中药的神秘面纱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药性、功效、临床应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夏枯草 
 
夏枯草,性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之功效。在临床中除了用于外科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等疾患外,还可用于:1.常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2.配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煎服,9~15g。或熬膏服。脾胃寒弱者慎用。
 
漫说:传说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自幼攻读五经四书,然屡试不第。茂松因此终日郁闷,积郁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有的溃破流脓,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无效,病情越来越重。
 
这年夏天,茂松父亲不远千里寻神农。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白花艳丽,似入仙境。他刚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 
 
茂松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农的药圃。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治。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草苑摘来药草,说:“用此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又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来,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2.太子参  
 
  太子参,性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在临床:1.与山药、石斛配伍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2.与黄芪、五味子、麦冬配伍用于病后体虚,气阴不足,自汗口渴3.与沙参、麦冬、知母配伍用于肺燥干咳等病症。煎服,9~30g。
 
  漫说:相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日夜兼程赶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入夜,忽然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隔壁何人患病?”“店小二回答说:“是贱内患病,已有几天了。”“有病为何不去求医?”李时珍有些不解。店小二忙解释说:“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      
  李时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李时珍边为店小二的妻子把脉边问:“近来她饮食如何?”店小二说:“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篮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并从中拿了一株野菜根,放进嘴里。然后他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子的病,你从哪里采来的?”店小二说:“城外,紫金山上!”李时珍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天明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服了就会好转的。”店小二闻言感激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
 
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是这种药草。李时珍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他如获至宝,连忙挖了一担回家。
 
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太子参”。但他怕此药一传出去,大家都来太子墓地挖药,触犯王法,便没把“太子参”写进《本草纲目》。 
 
3.枸杞子
 
枸杞子,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常与菟丝子、怀牛膝、何首乌配伍用于肝肾阴虚,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病症。煎服,6~12g。 
 
漫说:关于枸杞子的故事,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流传至今。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香山北麓(今卫.宁)平原上,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日子倒也过得滋润。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戎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狗子戎边归来,已是满脸须发。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讨吃,饿殍遍地,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惶恐,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及到家,见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甚为惊讶,谓妻曰”路见乡邻皆饥,唯母与尔饱满,何也?”妻对曰:”尔从军后,吾终日劳作,勉为生计,去今之年,蝗灾涝害,颗粒无收,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方免其饿”。其母曰:”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命已殒矣!”狗子喜泣,对妻更为敬之。邻人闻之,争相采食,谓之枸杞食。后人发觉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称枸杞子。 
 
4.山药   
 
山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效。在临床中:1.与人参、白术配伍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白带过多;2.与太子参、南沙参、天花粉配伍用于肺虚喘咳、虚热消渴;3.与熟地黄、吴茱萸配伍用于肾虚遗精、尿频等病症。煎服,15~30g。
 
漫说:相传古时在河南焦作一带有一个小国,叫野王国(今沁阳市),野王国比较小,常被一些大国欺负。一年冬天,一个大国派军队入侵野王国,野王国军队丢盔弃甲,强国军队乘胜追击。将野王国剩下的几千人马围困在其北部的深山,采取围而不攻,坐等敌军投降的计策。可是五个月过去了,被包围的军队没有丝毫动静。到了第六个月,大国的指挥官算定敌军已死亡过半,没死的也只剩下一口气了,于是便放松警惕,整天饮酒作乐,他的士兵卸甲歇息,只等再围数月后上山收尸。一个夜晚,大国军队正在蒙头酣睡,突然,从山中冲出一支兵强马壮的军队,径直杀向大国大营,大获全胜,夺回了失地,保住了国家。                
 
野王国军队在山中被困半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怎么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兵强马壮呢?原来山中到处生长着一种藤草,这种藤草夏天开白色或淡绿色的花,地下的根茎呈圆柱状或棒状。冬天藤草干枯,战马在没有草料的情况下,饿急了就啃食枯藤。大雪纷飞,逃进深山的将士们饥寒交迫,许多人已经奄奄一息了。绝望之际,一个士兵看到战马在啃食枯藤,就爬起来挖枯藤的根茎吃。一吃,觉得味道还不错,挺甜,将士们一听说有东西可以吃,便立刻和那位士兵一起去挖枯藤的根茎。枯藤漫山遍野都是,士兵们刀剑并用,很快大家就挖出了许多。饱餐之后,都感觉体力大增。于是,就整天挖着吃,伤兵的伤也逐渐痊愈了,就连吃枯藤蔓的马也强壮无比。
 
为了记住这种藤草,将士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山遇”,意思是绝望时在山中遇到的东西。随着更多的人食用“山遇”,发现它不仅能像粮食一样滋养人,而且还有健脾胃,补肺肾的功效,吃了它可以治疗脾虚、泄泻等症,于是就将“山遇”改名为“山药”。                     
5.当归
 
当归,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在临床:1.本品为补血之圣药。治血虚萎黄、心悸失眠,常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2.为妇科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要药,常用于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3.为活血行瘀之良药。与桂枝、生姜、芍药等同用于虚寒腹痛,风寒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4.与肉苁蓉、牛膝、升麻等同用于血虚肠燥便秘。此外在眼科临床上多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煎服,6~12g。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漫说:从前有一位青年名叫王福,幼年丧父,与老母亲相依为命。他家祖祖辈辈都以采药为生。但到王福这一代,附近各山头的药材都已日渐稀少,只有离村两百里的老君山上,还能采挖名贵药材。老君山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生长着许多名贵药材。因为毒蛇猛兽很多,从来没有人敢上山。王福要上老君山看个究竟,母亲虽然同意,却要他成亲后再走。                
 
王福与邻村李家女结婚3个月后,便对妻子说:“我要上老君山采药,若3年不归,定死于山中,你不必等我,可以另嫁他人。”王福走后,李氏天天等,日日盼,春来冬去,转眼已是三载,丈夫仍旧杳无音讯。婆婆也已去世,李氏认为王福已死无疑,因此,只好忍着悲痛改嫁。               
 
谁知李氏改嫁不到1个月,王福竟挑着一担药材回家。当他得知妻子改嫁的消息后,伏在药材上大哭一场。李氏见了百感交集,两人相对而泣。王福指着药材对李氏说:“我有言在先,你改嫁他人,我不怪你。这担药材就送给你吧,也算我们夫妻一场。”说完,就惜别故土,远走他乡。                 
 
李氏自王福走后,日夜思念,忧郁成疾,月经不调,每当看见王福送来的药材就像看见王福一样。愁闷时就拣一根药材,生嚼活吞,或煎熬慢饮,从苦味中寻找那已经失去的甘甜。没想到她服用一段时间后,脸色逐渐红润越来,月经也恢复了正常。              
这件事让村里一位秀才知道后,他就根据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当归时又不归”的寓意,吟成一诗:“三年当归夫不归,片言只语也未回,神药回去治相思,留给一人传口碑”。后来人们把李氏服过的药在很多患月经不调的妇女身上试用,疗效也很好,从此人们就把这味药取名为“当归”。        
 
6.决明子
       
 
决明子: 性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在临床上:1.与黄芩、赤芍、菊花、山茱萸、生地黄等配伍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与菊花、钩藤、夏枯草配伍用于头痛,眩晕;3.与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于肠燥便秘。煎服,10~15克;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漫说:愚翁八十目不瞑,日数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常年饮决明。”这首诗是一名老秀才所做,相传,这位秀才还不到六十岁的时候就患了眼病,两眼一争光,走路还患上拄手杖,人们都叫他“瞎秀才”。
 
有一天,一个南边药商从他门前经过,见门前有几株野草,就问这个草苗卖不卖?老秀才反过来问:“你给几多钱?”药商说:“你要几多钱我就给几多钱。”老秀才心想:这几颗草还挺值钱,就说:“俺不卖”。药商见他不卖就走了。                       
过了两日,这个药商又来了,仍是要买那几株草。这时候瞎秀才门前的草增长到三尺多高,茎上增满了金黄色花,老秀才见药商又来买,认为这草未必有价值,否则他为什么老要买?老秀才仍是舍不得卖。            
 
秋日,这几颗野草结了菱形、灰绿色有光洁的草籽。老秀才一闻草籽味挺香,认为准是好药,就抓了一小把,天天用它泡水喝,日子一长,眼病好了,走路也不拄手杖了。又过了一个月,药商第三次来买野草。见没了野草,问老秀才:“野草你卖了?”“没有”,老秀才就把野草籽能治眼病的事说了一遍。药商听后说:“这草籽是良药,要不我三次来买。它叫‘决明子’,又叫‘草决明’,能治种种眼病,长服能明目。”之后,老秀才由于常饮决明子泡的茶,一直到八十多岁还眼明体健。
 
7.川芎
 
    
 川芎,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在临床上:1.与柴胡、白芍、丹参等配伍用于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2.与白芷、细辛、羌活等配伍用于头痛,风湿痹痛。煎服,3~9g。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应用。
 
 漫说:唐代初年,药王孙思邈携徒弟从终南山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路过一片松林时,突然听到几只小鹤不断地惊叫。药王一看,只见一只大雌鹤头部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哀鸣。药王心里明白,这只雌鹤一定患了急病。正在此时,几只白鹤从头顶飞过,它们向病鹤巢中吐下几片叶子之后又飞走了,药王若有所思地命徒弟把落在地上的一片叶子捡起来保存好。次日,药王师徒再次来到松林,这时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声了。抬头仰望,只见几只白鹤又在空中盘旋,嘴里恰好又掉下了几朵小白花,药王命徒弟捡起落在地上的小白花保存好。药王向鹤巢一看,发现病雌鹤的身子已完全康复,正在跟小鹤们嬉戏。                                
  细心的孙思邈觉得那叶子、那花不同寻常,于是留心观察起来,他发现白鹤爱飞到混元顶的峭壁古洞去,那儿长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野草的花、叶都与那日从白鹤嘴里掉下来的一样。经过用嘴尝试,他发现,其根茎苦中带辛,具有特异的浓郁香气。他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断定,此品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于是,他叫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给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药王兴奋之余,不禁随口吟道:“青城天山幽,川西第一洞,药草过仙鹤,苍穹降良药。这药就叫‘川芎’吧!”                        
8.白芍
 
     
白芍,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在临床上:1,常与熟地黄、当归、川芎等同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2,与黄芪、白术等配伍用于自汗,盗汗3,常配伍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等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配伍当归、柴胡等补血疏肝药用于胁痛,腹痛,四肢挛急疼痛。煎服,6~15g;大剂量15~30g。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 
 
漫说:华佗喜爱栽草药作为标本,以辨别药之真伪,防止用错药。他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满了草药。一天,有个外地商人看华佗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华佗,并对华佗说:“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说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给你一棵,你试种一下。”华佗就把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来年春天,芍花开放,华佗就先尝花,后尝叶。由于华佗对芍花的采收季节不清楚,对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药更不了解,只感觉它没有什么药味,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就把它放那儿不管,而且一放了就是几年。       
 
一天夜晚,夜深人静,秋风凉爽,月对窗户,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把某药治某病一条一条地记录着。正写之间,只听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他抬头往窗外一看,迎着月光,只见有位身穿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女子正在哭泣。“啊!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还在外啼哭,难道受了什么委屈?”华佗便出去看看,可东瞅西望,却未见半个人影,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绿叶的芍花。华佗心想:难道是它吗?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既是你有灵验,现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谢叶老,也用处不大了,况且你身无奇处也无法入药呀!”说罢转身回屋里去了。可他刚到屋里坐下,又听到那女子啼哭,抬头一看还是她。他又出来看,还是没人。那女子站的地方仍是那棵芍花。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华佗觉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说:“这家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是你亲手种的,在你手里都成了良药,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这棵芍花在那儿冷冷清清的。我想,可能是你没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它委屈地哭了。”华佗说:“我早已尝过多次了,花叶梗都没有什么用处,可怎么入药呀。”夫人说:“花叶梗你都尝过了,你尝过根吗?”华佗又说:“花叶梗都没有用,根还有啥尝的。”华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烦,也不往下说了,就说:“好啦,天已经不早了,你休息吧。”华佗觉得很累,便倒下睡着了。
 
华夫人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奇怪,总觉得芍花啼哭是委屈了它,可能它的用处还未被发现,不行,得想法成全它。早晨起来,华夫人拿了菜刀去切菜,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来。夫人忙把华佗叫起来。华佗一看,赶忙拿刀伤药敷在伤口上。但血还是止不住,一个劲地往外流。华佗可没办法了。夫人便说:“你不妨把芍花根挖点来敷上试一试。”华佗便挖了一点芍花根,捣成泥状敷在伤口上。嗬,可真灵验,血立刻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愈合,好了之后连个痕迹也没有。                         
 
华佗说:“夫人,多亏你提醒我,你还为它流了血。要不是你,就把一味好药给埋没了。”后来华佗对芍花做了细致地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便将它记在《青囊经》里,给加了一个“药”字叫“芍药花”。由于华佗的栽培试验,芍药便在谯陵(今亳州)大力发展起来,后来又发展到四川、杭州、陕西等地,但以产在谯陵的个大、色白、粉性足,被称之为白芍。   
 
9.三七
 
   
三七,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在临床上:1.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2.与延胡索、川芎、乳香、没药配伍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3,在眼科临床中多用于眼底出血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孕妇慎用。 
 
漫说:相传,古时候有个叫张小二的小伙子,他患了一种名叫“出血症”的疾病,口、鼻流血,大便也出血,眼看张小二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天一位姓田的江湖郎中从这里路过,张小二的母亲得知后,急忙催人前去求医,田郎中很快随人赶到张家。田郎中一边为病人诊治,一边询问病因,最后他拿出一种草药的根研末,给病人吞服。过了一会儿,说也神了,病人的血就给止住了。张小二全家感激不尽,一再要留田郎中在家住上几天。几天后,田郎中见张小二的病已快痊愈了,便告辞欲去。临行前,送张家一些草药种子,要他们将它种植在园中,并加以精心管理。                      
 
过了一年,知府大人的独生女儿也患了出血症,虽经多方医治,都未见好转。这位知府大人为此急得团团转,后来想出一个妙计,为女儿贴出治病告示,称谁能妙手回春,治好女儿的病,年长者赏白银千两,年轻者招为东床。  
 
张小二知道后,便带上草药,揭下告示,便直奔知府衙门。知府大人见了张小二,便叫管家请张小二为女儿治病,张小二拿出药来研末,给小姐服下。谁知不到一个时辰,这小姐竟一命呜呼。知府大人大怒,认为女儿是他毒死的,命令差役将张小二捆绑起来,严刑拷打,逼他从实招来。张小二忍受不住这皮肉之苦,终于讲出了实情。  
 
    张小二供认后,知府大人即下令通缉捉拿那姓田的江湖郎中,不久田郎中就被差役捕到了,知府大人要定他为“谋害杀人”之罪。田郎中不服,大声辩道:“此草药对各种出血之症均有奇效,但必须是生长三至七年的方能有效,张小二所用的药,仅生长刚满一年,时间太短了,没有药性,当然救活不了小姐的性命。”言毕,他请求知府大人当众验证,知府大人同意,于是他从差役手中要过利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划了一刀,顿时血如泉涌,接着他不慌不忙地取出药末,内服外敷,即刻便血止痂结。他这一在自己身上用药做实验的举动,使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知府大人也惊叹不已,无话可说。               
 
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一件惨痛的用药教训,人们便把这种草药的根,定名为“三七”,表示根作药用时,生长年限必须是三至七年的。后来因这郎中姓田,故又称“田三七”。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