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若形似疟”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0-04-08

  林某,男,32岁,于1997年8月就诊。患者恶寒发热已5日,每至下午约3~4时许,始恶寒而后发热,体温多在37.5℃左右,入夜可至38.5℃。伴见头疼身困,腰痛,食欲尚可,偶有咳嗽。曾服用抗生素和抗感冒药物,汗出后有所好转,但下午的寒热症状并未减轻。刻诊:精神疲惫,面有赤色,症状如前所述。体温36.8℃(上午),舌苔白滑,脉浮细。分析脉证,为风寒郁表,不得宣泄所致。治以辛温解表轻剂,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方药:桂枝10g,炒白芍10g,麻黄5g,炒杏仁5g,炙甘草5g,生姜5g,大枣3枚。嘱上午煎服一次,下午煎服一次。二诊:至翌日下午寒热与咳嗽已失,但头疼、腰痛、身困仍无缓解。于上方加羌活、独活各6g。三诊:服用1剂,已有效果;继服1剂,病已痊愈。

  按语:寒热“如疟状”,即寒热发作有一定时间性,并非疟疾,似乎也可以用小柴胡汤治之。但彼方证为半表半里证,多伴有口苦、咽干、目眩,或胸胁苦满,或呕而发热;而此例无此兼症,说明风寒袭表较轻,未及少阳,故仲景不取小柴胡汤,而取桂枝汤与麻黄汤合而为一,其用量较原方减少,如桂枝由三两减为一两十六铢,麻黄由三两减为一两,且桂枝量重于麻黄,意在以调和为主,佐以开泄腠理。本例寒热5日,但热度不高,每于下午发热,有如发疟之状,正与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相吻,故服之自然取效。后加小量羌独二活,以助搜风通络之力,其头疼腰痛随之消除。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