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名师薛伯寿活用升降散经验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3-26

  薛伯寿,男,1936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蒲辅周先生弟子。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医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导师等。全面继承蒲辅周学术思想,擅长治疗外感热病;注重辨证论治,善于治疗内、妇、儿科疑难病证。临床对许多经方、时方皆有心得发挥。

 

  1971年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蒲辅周老中医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财富。”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薛伯寿主任医师就师从蒲辅周,尽得其真传。50多年来,为继承、发扬、推广蒲氏学术经验做出了不懈努力。笔者仅从其求索升降散奥秘一事行文,以期展现薛伯寿学术成就之一斑。

  温疫总方升降散

  蒲辅周曾云:“治疗急性病,尤其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余治温疫多灵活运用杨氏温疫十五方,而升降散为其总方。治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

  薛伯寿拜师学习13载,深谙蒲氏学术医疗经验,发表《杨栗山温疫证治钩玄——蒲辅周老师对<伤寒温疫条辨>推崇》一文,倡导灵活运用升降散可提高治疗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临床疗效,引起全国中医同道对《伤寒温疫条辨》的关注。

  杨栗山承吴又可杂气学说,认为温疫乃“杂气由口鼻入三焦”,倡“温疫热郁自里达表,亦宜解散,但以辛凉为妙”。指出若用辛温解表,是为抱薪投火。主张升降散、增损双解散尤为对证之药。若热毒至深,倡用升降散合凉膈散、三黄石膏汤加减;然温疫火毒甚,传变极速,一日可数变,故必要时辛凉宣透多与黄连解毒汤,诸承气汤相合使用。

  杨栗山强调:“非泻即清,非清即泻”,同时推崇吴又可“温病下不厌早”,宗吴氏“承气本为逐邪”,并深得喻昌旨趣,指出“温病治法急以逐秽为第一要义”。

  他博采前贤经验,结合临证体会,创制以“轻则清之”为法,则用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凉膈散、小凉膈散、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等八方。“重则泻之”为法,则用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等六方,十四方中皆有升降散之君臣药:僵蚕、蝉蜕。

  升降散,辛凉宣泄、升清降浊,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

  杨氏考诸本草,僵蚕味辛苦气薄,轻浮升阳中之阳,胜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避一切怫郁之邪气;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祛风胜湿,涤热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甘,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清热润燥。

  应用于温疫

  温疫治疗首要环节为辛凉宣透,升降散在温疫中轻重皆可用。温疫毒火至盛,表里俱实,必须辛凉宣透表闭之僵蚕、蝉衣与清热解毒(白虎汤、黄连解毒汤)而逐秽(诸承气汤)并举,内外分消其势。温疫初起,升降散可选加薄荷、荆芥,连翘、金银花等以增强宣透之力。

  蒲辅周云:“温疫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热郁结,秽浊阻塞,尤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薛伯寿认为杨氏三焦分治祛邪,辛凉宣透,清热解毒,攻下逐秽,辨证使用,甚为重要。若用之得法,可无表气郁闭,里气郁结,热闭小肠,邪入心包之虑。

  薛伯寿从温疫范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实例得到印证:升降散合银翘散加黄连、全蝎、羚羊角粉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升降散合普济消毒饮治疗大头瘟;升降散加清心凉膈散治疗痄腮;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治疗猩红热与手足口病;升降散合荆防败毒散治疗时疫感冒;升降散合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乙肝或丙肝常选用大、小柴胡汤或柴胡桂姜汤合升降散加减,都有很好疗效。

  而且,他首批赴坦桑尼亚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认为:艾滋病既似虚劳,又属瘟疫;发病上,重感于邪,正虚为本;治疗上,强调分期立法,内伤与外感互参,透邪解毒,与扶正并举。对于表热证者,选用升降散合升麻葛根汤,或合银翘散加减;邪在少阳者,以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湿热郁闭三焦,用升降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2003年初“非典”肆虐,薛伯寿拟定“非典”辨治八法及方药,被人民卫生出版社印成小册赠送全国“非典”一线人员。其中普济宣肺消毒饮、“非典”增损双解散、“非典”加味凉膈散、“非典”三黄石膏汤、“非典”解毒承气汤等,都合用了升降散。

  应用于四季热病

  据杨氏所云:“盖能涤天地疵疠之气(温疫之邪气),即能化四时不节之气。”蒲辅周亦说:“四时温病(传染性小或不传染)之中亦偶有兼秽浊杂感者,需细心掌握,治疗须与温疫相参,才能提高疗效。”

  薛伯寿遵循老师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说,临床用桑菊饮合升降散治咳嗽、红眼病;升降散合银翘散治急性扁桃体炎咽痛高热;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治咽炎、肺炎;凉膈散合升降散治热象重之感染性发烧;三黄石膏汤合升降散治重症肺炎;暑温初起有表证用新加香薷饮合升降散;湿温见湿热并重用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大、小柴胡汤合升降散治疗肝胆感染性疾病;玉女煎合升降散治牙龈肿痛;升降散合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等,均可明显提高疗效。

  应用于内伤杂病

  薛伯寿认为内伤杂病多虚,虚则补之,补虚必须辨证选方择药,必须达到补而不滞。然五脏虚损,极易引起邪伏及诸郁,故治虚证,有时必须宣透、疏郁、解毒、祛痰、化瘀。而运用升降散可轻宣降浊,宣泄祛邪,调畅气机,化痰解毒。

  正如丹溪用越鞠丸治内伤诸郁,薛伯寿提出内伤七情气机失调之病,若辨证运用四逆散、逍遥散、越鞠丸、四七汤等,有时需合用升降散(去姜黄、大黄用郁金、栀子);饮食不节积滞,若辨证选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大柴胡汤等,有时需合升降散;内伤病属痰瘀互结,辨证选用十味温胆汤、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有时需合升降散,皆为提高疗效之奥秘。

  薛伯寿活用升降散,会针对不同病情,灵活变化;主抓邪毒郁闭,或气机升降失调,以其轻宣透邪而降泄内蕴秽浊;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在复方运用中可提高化痰浊、祛瘀血之效。

  笔者参与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特色有效方药传承研究分课题(课题编号:2013BAI13B04),发现薛伯寿运用升降散时常与小柴胡汤、四妙勇安汤、黄芪赤风汤、四逆散、大黄黄连泻心汤、左金丸、银翘散、越鞠丸、大柴胡汤、凉膈散等复方加减。

  且数据库显示他运用升降散治疗频次较高的疾病为发热、咳嗽、感冒、颤证、口疮、皮痒症、鼻鼽、痹证、粉刺、喉蛾、耳鸣、眩晕、便秘等。可见其运用升降散主治外感发热为主,亦用于内、妇、儿及皮肤、五官科等多种疾病。正是由于薛伯寿对升降散的深入研究挖掘,求索其奥妙并著书立说,才使此方如今得到广泛应用。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