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教授辨证分析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4-14
    张某,女,32岁。2014年11月6日请导师刘清泉教授会诊。
 
    患者主诉间断发热伴皮疹1周。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身痛,随即出现发热,体温至39℃以上。自服解热药物可汗出热退,退热后热势再起。伴见恶心,食欲不佳。因发热反复不愈,遂就诊于某医院感染科,发热原因未查明,考虑存在感染性休克,遂转入ICU治疗。既往体健。否认疫区旅行史,否认传染源接触史。
 
    患者入住ICU后,病情变化如下:
 
    2014年11月2日晚上入ICU,完善病原学等相关检查。WBC >20×109/L,予经验性抗感染(使用泰能)及中心静脉补液,患者对补液反应良好。经补液后心率下降,血压上升。
 
    2014年11月3日:查看患者,鼻导管吸氧,中心静脉补液状态。神清,精神可,可与交流,并行中医四诊。望诊可见颈后、前胸散在淡红色皮疹。问诊刻下症状,觉恶寒,无汗,周身疼痛,咽部微痛(察其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正常),口干不渴,恶心,不欲饮食,饮少量温水,一次饮水过多即恶心欲呕。无腹满大便干结症状,视其尿袋尿色清亮。双脉沉细,舌质暗偏红,苔薄白腻。
 
    按 “十问歌”有“一问寒热二问汗”,“汗”是一个体征,可以通过望诊和触诊来感知。“小便”的量、质、色,也应归属于体征,而且目前的临床环境,只有ICU最便于做到观察这一体征,这一体征是问诊是所不能准确把握的。
 
    西医医生不关注是否有汗、是否身痛、是否恶寒、喝水之后是否舒服。最多在第一次问病史时当作发热的伴见症状问一句。并且判断病人入量不足之后,会鼓励患者多喝水,只要胃肠没有严重病变就可以使用,不关注喝完水之后的感受。因为这些症状不能指导西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反之,中医学非常关注这些症状。
 
    有一些症状,中西医都会关注,但看到同一个现象之后,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小便的色质,患者小便色深,中医学反应是有热,西医学更多考虑容量不足;如某患者小便色正常,但白班的8小时,总量不足200毫升,中医师可能熟读《伤寒论》知道“小便少”的种种方子,诸如五苓散什么的,但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人小便少了。ICU医师看到这现象是必须找原因,而且要予以处理的:心衰了?肾衰了?入量不够了?尿管堵了?对于尿管里出现了沉渣,没有经过西医学训练的中医师是不会去关注的,但ICU医师会去看,发现沉渣会考虑是否泌尿系感染了,需要复查尿常规或进一步更换尿管行管尖培养。
 
    2014年11月4日随刘清泉教授门诊,请教此病例,感觉典型伤寒(刘清泉教授认为不能排除H3N2),可以用麻黄汤合小柴胡汤(或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柴胡汤,因为脉沉细)。次日再看病人时,证候已发生改变。
 
    补充说明,11月3日,此病人之监护经常报警,我多次去床旁查看患者,发现是患者浅睡后,呼吸次数可达42次/分,是呼吸次数太快的报警。但轻轻唤醒病人,问之也没有觉得喘憋难受。此是否已经预兆着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现了呢?
 
    据了解,11月4日下午,患者体温再次升高到39℃,呼吸次数大于30次/分,出现ARDS,心率增快至140次/分,血压下降。当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CRRT肾替代治疗、并行PICCO监测心排,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患者目前不能排除传染病,故转入可以通风的病房,并进一步完善更多的病原培养。
 
    按 对于病人从11月3日到11月5日的剧烈变化,不知怎样去解释。病人未入院时的一周,反复发热,屡用解热药物使汗出,并且饮食摄入很少。在这种身体营养不能得到补给的情况下,患者未出现ARDS,收入感染科通过外周补液,也未出现ARDS,为什么进入ICU,有这么多先进支持设备,监测CVP病通过中心静脉较精确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为什么会突然加重了?
 
    首先,按照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患者所用的治疗都是准确无误的。除了一直未筛除阳性病原,只能根据经验使用并调整抗生素之外,没有失误和治疗不当之处。笔者从中医学的角度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外感热病,表邪仍在,就应该通过肌表汗出而解,病人始终有表证,入ICU时也未见明显里证。人体气机有其升降出入,表邪不解,气机不能外达,根据指标大量补液,液体不能随气机而布散于表,气机之出废则以气机之升代偿之。肺主皮毛,津液不能布散于皮毛则内逆于肺,故出现ARDS。如果此患者入ICU后,已得到了现代医学所有恰当的支持治疗。发现其表证仍在,配合麻黄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柴胡汤,祛其表邪,是否能避免后续的病情恶化呢?这个问题需要临床实践来回答。
 
    11月5日刘清泉教授会诊:患者镇静状态,呼吸机、血滤支持治疗,多巴胺、去甲肾维持血压。面红,目赤,前胸及四肢红疹隐隐,舌质淡。PICCO显示体温:36℃。可自主排水样便,1次/天,小便少。四肢冰凉,胸腹灼热。脉数。
 
    按 多种脏器支持治疗下的证候会发生变化。叙述如下:神志,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必须配合镇静治疗,镇静后的患者与昏迷表现无异常,必须问主管医师或阅读病历来判断;体温,发热的患者,在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时,血温会下降,如果调低血滤温度也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法,此时没有人知道撤掉CRRT的体温应该是多少;小便,行CRRT治疗的患者,起初小便可能改变不明显,但慢慢会出现小便量少,这是机体对CRRT的暂时性依赖表现;舌象,液体复苏后舌象也会改变,温病典型的舌象会消失,舌质会转淡;脉象,凡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的脉象必变化,脉率、脉管力度、脉之浮沉部位都会变。而且,经口咽有创通气的患者,口中会有气管插管、牙垫及固定于口周的胶布,这时的望舌只能管中窥豹。这些现代医学干预之下的临床证候改变,是中医临床医师尤其中医ICU医师必须面对的。其实,在种种治疗下,西医也面临着《内科学》所描述的典型症状临床已很少存在。
 
    刘清泉教授辨证分析:面红目赤,故知热盛,热聚于中,故见胸腹灼热,手足冰凉。热由气分波及营分,故见红疹隐隐。疹色红亦是热邪之征,若热在血分,疹色会更深。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处方:生石膏100克,知母10克,红人参30克,炙甘草6克,赤芍30克,丹皮15克,生大黄15克,柴胡15克,青蒿30克,银花60克。6剂,水煎服,每日服用2剂,6小时服用1次。
 
    另予:紫雪散 1.5克 ,每日2次,以汤药送服。
 
    按:笔者在帮刘清泉教授写方时,将白虎加人参汤中之人参改为了西洋参,刘清泉教授教导云:“液体复苏之后,已经不缺阴液,这时候要用红参助气化,把所补液体化生为对人体有用的津液。此人刚入ICU时的舌象肯定不是现在所见的淡舌,大量补液后舌象会由红转淡。ICU的病人补液量都很多,每人每天用红人参30克煮水喝,会有获益。对于大便不通的,可以加上大黄,发热的可以加入银花。”
 
    刘清泉教授阐述方义:“病人正气已伤,故出现休克、ARDS,要用白虎加人参汤。热邪已波及营分,须加入营血分的药赤芍和丹皮,银花和青蒿透热转气。加入柴胡有四逆散之义,患者胸腹灼热四肢冰凉,属于热深厥深,用四逆散开达气机,此处用大黄替代枳实,解毒泻热力量更强。”
 
    服药后反应:患者服药1天后,疹色即消退,逐渐下调药物及脏器支持力度,服药第三日已撤离脏器支持,患者诸症转佳,可下床活动,进食米粥,遂转入感染科病房善后治疗。
Tag标签: 刘清泉(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