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在温病治疗中的一席之地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7-06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临床多用于风寒表实证。在温病的治疗中,麻黄汤属于禁用之方,这似乎早已成了定论。然而细阅《伤寒论》,以及参证临床实战中的认识,我觉得此论是否定得适当,还是值得商讨的。《伤寒论》第五十八条明文写道:“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这里说到的浮数之脉,无疑指的是风温在表之脉。这虽然不是麻黄汤的主症,而且带有一定的伸缩性,但是即使如此,却足以证明麻黄汤的应用范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延伸。这里说到的条件表现为以下2点:
 
1.必须是邪未入里,表邪欲散的无汗之症。
 
2.要讲究舌诊。如舌尖甚红,白苔薄润,则投之不妨。
 
典型病例
 
蕲某,女,3岁。2012年11月14日初诊。家长诉患儿在半月前大叶性肺炎初愈。因护理不周,体质未健,今又患感冒。初起咳嗽无汗,子时热起,体温38.2℃。经询问,患儿在就诊前,曾服辛凉解表之药,并已经注射青霉素2次,口服发汗退烧西药等,仍无汗发热。西医诊断为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其母自述患儿此次外感情况和上次完全相同,所以忧心忡忡,生怕再次引发肺炎。患儿就诊时,体温仍为38.2℃,咳嗽有痰,咽喉肿。其脉浮数,左小右大,舌尖甚红,苔薄白而润根腻,此时只有解表,方可望愈。
 
处方:麻黄9g,桂枝6g,杏仁6g,苏子6g,莱菔子6g,甘草3g。1剂。
 
上药服后,汗出热退,体温降至37℃。余热未传,舌尖已转红少苔,脉数略减。效不更方,传解为治。
 
处方:羌活6g,蒲公英10g,板蓝根10g,牛蒡子6g,建曲6g。1剂。
 
药后几个小时体温已降至36.1℃。咳嗽痰多,食欲不振,舌已不红,苔白根厚脉缓。转以调理脾胃而愈。
 
此诊用药不过2剂,价值几元钱。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由此可见,麻黄汤在温病治疗中,也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视其为异途,将其完全排斥在外。(张志励)
Tag标签: 麻黄汤(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