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 中医治疗方法详解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1-02-04

根据白塞氏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学“狐惑病”颇为相似。早在公元三世纪初的《金匮要略》钟即有具体描述:“狐感之为病……依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目赤如鸠眼”;恰构成本病三联征。论述较白塞氏之报告早1700多年。同时《金匮要略》还记载了内服甘草泻心汤、用苦参汤外洗,雄黄外熏等治疗方法,开中医治疗本病之先河。嗣后,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本病“皆湿毒之气所为也”。唐代《千金要方》也持此论。清代魏念庭指出:“狐惑者,阴虚血热之病也。”对其病因病机作了初步探讨。从总体上看,历代医家对于狐惑病的认识基本趋向一致。中医中药秘方网搜集整理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眼、生殖器为主要病变的独立性综合病征,亦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本病有时还常累及关节、大血管、肺、肾、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造成很多器官同时受损。由于本病反复发.作且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常易被口腔、皮肤、眼各科视作单独孤立的局部疾患而误诊。其病因迄今未明,且现代西医学尚无理想控制病情的药物。    

近代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最早见于1963年,文章详细地介绍了60余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临床体会,在继承前入经验的基础上又自拟“治惑丸”配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起医务界的关注。在60-70年代之间,一般以个案类文章为主。80年代以来,资料不断增多,其中有多达158例的大样本病例报道,不少医者结合临床实践,对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见智见仁,提出了不少有意义的观点。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来大多以湿毒蕴火立论,亦有持脏腑虚报论者,现代,还有医者认为气滞血瘀是该病的主要原因,或以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而导致本病。对于辨证分型,通过多年的临床摸索实践,已初具雏型,大体划分为湿热、阴虚、阳虚三类。在治疗方面除沿用经验方外,还新创了不少治疗方案,以专方、单方治疗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外用药的运用,其治疗方式和药物应用上均较前丰富。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85%左右。

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还处在临床观察阶段,有关机理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多。因此,尽早从中医学角度掌握临床规律和揭示治疗机理,应是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病因病机]   
中医根据本病的特点与临床表现,结合古文献的相关论述及现代资料,目前基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湿毒内蕴由于感受湿热毒气,或恣食膏粱、炙博、不洁之物,致使湿法内蕴,日久化热,或热病、毒痢、斑疹等温热病后,余毒未尽,与湿浊相合,湿热邪毒壅蒸不得透泄,循经络上蚀口眼,下往外阴而致溃疡。毒火熏蒸,扰乱心神,又见神情恍惚,坐卧不安。  

肝肾阴虚若汗、吐、下太过,或下痢日久,伤津耗液;或为情志所伤,肝郁化火伤阴;或热病后养息不当,阴液难复;或房劳过度,肾有所亏,以致肝肾阴亏,阴精不足则津液亏损,难以上润下濡。虚火内灼,上冲肝窍,下出肾窍,而致本病。

脾肾阳虚脾土本虚,或长期服用苦寒药,以致中阳受损,健运失司,水湿内聚,禀赋素虚,或劳役伤肾,致肾阳虚损,气化失利,水流横溢,水湿为聚,积久蕴为湿毒,阴湿内盛,流注经络、体窍,发为痈疡,本病作矣。

总之,究其成因,当责之于心、肝、脾、肾四脏。当机体一旦受外淫湿火热毒之搔扰,致脏腑功能失调;或由于脏腑本身气血阴阳相乖,毒邪浊气便循经走窜,随心火上炎可见咽喉溃烂,甚至嘶哑;下注肝肾二经则见明部溃疡。本病的病情演变颇为复杂,病之初期和急性活动期多呈现热毒变盛的实证,中、晚期则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候,由于久病体虚,穷及牌肾,阳损及阴,防损及阳,最终阴阳俱衰,而成难治之病。中医中药秘方网搜集整理
 

[辨证分型]    
参阅古今文献及综合各家报道,目前基本上趋于分为如下三型:

1.湿热火毒口腔、外阴溃疡,溃破处颜色鲜红,灼热疼痛,甚至糜烂腐臭。两目红肿疼痛,视物不清。伴发热,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坐卧不安,口臭便秘,小溲黄赤。舌质红,去边溃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2.阴虚火旺病情缠绵,口腔、外阴溃疡反复发作,疡面暗红,溃烂灼痛,目睛干涩羞明,视物不清。同时见有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部潮红,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少津,或见裂纹。舌苔薄白,或少苔,或光利舍,脉弦细数。

3.脾肾阳虚病程迁延已久,口腔、外朋溃疡此愈彼发,久难愈合,或屡愈屡发。患处呈淡红色,疮面平塌凹陷,痛势不甚,绵绵不绝,两眼于涩而痛,兼见头昏头重,倦怠乏力,面色苍白,饮食纳少,腰膝冷痛,畏寒面浮,下肢浮肿,大便涌薄,小便清长。苔薄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页首

白塞氏病的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白塞氏病

取穴:合谷、肺俞、脾俞、内关、少冲、风池、足三里。
操作:每次选5-6穴;取双侧,毫针刺人后,以得气为度,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2例,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各种症状的治愈率;21nx.com口腔溃疡是80%,生殖器溃疡是80%,皮肤结节和滤泡增生是70%,关节症状是100%。  

(2)单方验方治疗白塞氏病    
①雷公藤煎剂    
组成:雷公藤去皮根的木质部分。
用法:上药10克,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浓缩至50毫升,过滤重复煎1次,所得二液混合约100毫升,为1日量。或上药经分离提取霄公藤总式,口服,用量以每日1毫克/公斤计算。均分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7例,其中26例服煎剂,21例服总式提取物,结果显效37例,有效10例。

②土茯苓注射液   
组成:土获苓250克。 
用法:上药加工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一天2次。

③鸡蛋黄油   
组成:鸡蛋黄。   
用法:熟鸡蛋不限多少,去壳除蛋白留黄,置烧热之少许香油中,文火熬,约30-50分钟,锅底有胶样油液,即为本药,贮瓶备用。用时蘸少许外搭患处。  

(3)食疗治疗白塞氏病   
①赤小豆粥
组成:赤小豆、粳米。
用法:将赤小豆适量浸泡半日后,与粳米100克煮粥,早晚趁热服食。具有健脾益肾,利水消肿,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白塞氏病证属湿热者。  

②何首乌粥  
组成:制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
用法:何首乌人砂锅煎取浓计,去渣,与粳米、大枣、冰糖同煮为粥。早晚服用,可以益肝肾,补精血,适用于本病证属肝肾阴虚者。    
 

其他措施    
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饮食有节,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夏季可多吃西瓜类水果,忌油腥、炙傅之物。

页首

白塞氏病的中药分型治疗

1.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眼、口、生殖器溃疡均消失,皮肤及消化、神经系统等全身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无复发。
显效:眼、口、生殖器溃疡中有两项消失,或两项病变中产一项消失,另一项明显改善,全身症状得到改善,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表现。
有效:眼、口、生殖器溃疡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病情虽有反复,但症状减轻,全身症状存在或稍微好转。 
无效: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尚在发展中,甚至恶化死亡。  
 

2.分型治疗
(1)湿热火毒    
治法:清热除湿,泻火解毒。   
处方:龙胆草12克,大青叶20克,蒲公英20克,黄芩15克,黄连4.5克,黄柏12克,生地15克,丹皮9克,玄参15克,银花9克,炙甘草9克。
加减:两眼红肿赤痛甚加决明子、青葙子;口腔溃疡严重加挂金灯、射手;生殖器溃疡成脓阶段加山甲片、皂角刺;脓性分泌物增多可加半技莲、生栀子;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立明粉;小便涩痛加本通、车前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加减治疗132例,有效率在79.5%-95.2%之间;
常用成方:龙胆泻肝沥、甘草泻心汤、清胃散、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泰散等。  

(2)阴虚火旺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泻火。
处方:黄连3克,知母9克,石斛20克,龟版15克,生地、熟地各15克,山萸肉9克,获苓20克,丹皮9克,北沙参15克,蛇舌草20克,板蓝根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目赤肿痛加枸杞子、杭菊花;口腔溃疡久不愈加天花粉、芦根、地骨皮;生殖器溃疡久难愈合加露蜂房、皮尾参;皮肤结节肿痛难消酌加桃仁、川芎、红花。 21nx.com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辨治38例,有效率为92.7%左右。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一贯煎、杞菊地黄丸、四物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等。  

(3)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益气除湿。    
处方:淡附子6克,肉桂5克,党参劝克,炙黄芪20克,干姜4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当归12克,升麻3克,忍冬藤20克,炙甘草5克。
加减:目翳遮睛加谷精草、杞子;口腔溃疡经常反复发作加太子参、鳖甲;生殖器溃疡久不愈合加鹿角片、熟地;下肢浮肿较甚加五加皮、汉防已。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62例患者,总有效率在70%-84%之间。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附桂八味丸、四君子汤、四神丸等。
 

3.专方治疗
(1)知柏三参汤   
组成:太子参15克,首乌20克,生芪30克,北沙参、直参、知母各15克,黄柏10克,银花20克,丹皮、栀子各9克,土茯苓20克。
加减;若心中烦热,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加生地、竹叶、甘草梢;大便秘结,多食易饥加生石膏、大黄;低热、手足心热加山萸肉、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0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2)重剂板蓝根方  
组成:板蓝根。    
用法:①急性发作期:用100%板蓝根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或口服板蓝根冲剂10-20克,每日2次,5-10天为一疗程。同时内服甘草泻心汤随证化裁。②缓解期:口服板蓝根冲剂10-20克,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或用生药板蓝根30-60克,代茶饮,同时兼服补中益气丸或金医肾气丸。
疗效:共治疗13例,近期疗效为100%,随访3年内复发者5例,治愈率为61.5%。随访3-5年,复发者2例,治愈率为84.6%。

用外治法治疗白塞氏病也是中医特色之一,可与内服药同时并用。

(1)溃疡纷    
组成:黄羊、黄连、黄柏各10克,硼砂、冰片各3克,外阴糜烂加苦参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2)炉丹散   
组成:炉甘石6克,黄丹1.5克,三黄粉3克,煅硼砂1.5克,冰片0.9克。  
用法:共研细末,瓶装备用。使用时,先用茶水洗净创面,再将药粉撒布于外阴溃疡上,用消毒纱布包裹住阴茎以免摩擦,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3)苦参汤    
组成: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
用法:上药共煎水外洗。

(4)雄黄散  
组成:雄黄9克,艾叶一团。
用法:雄黄研末,将艾叶作团,然后把雄黄粉撒于艾叶上点燃,再用一铁简或纸筒将火罩住,令患者蹲坐其上,针对肛门溃疡处熏之。
疗效:上述4首外用方,均与内服汤药配合应用,其疗效可参见相应内服方。   

4.老中医经验    
朱锡祺医案   

陈X,女,42岁。初诊:1975年3月21日。去年8月患“湿疹”,自耳根始逐渐蔓延,累及全身,奇痒难忍,足趾间分泌物呈黄色粘稠液体,量甚多,眼结合膜、鼻腔、咽部及阴道粘膜等均有散在性小溃疡,伴有分泌物,经皮肤科多种治疗无效,遂来中医科就诊。脉细,苔厚黄。治拟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处方:生地12克,丹皮9克,草解12克,黄柏9克,薏苡仁12克,白鲜皮12克,地肤干12克,紫草9克,苍耳子9克,泽泻12克,龙胆草6克。    

4月4日二诊:药后痒感减轻,多处溃疡面及分泌物明显减少,脉细,苔薄黄,再以原治,原方去萆解、泽泻,加苦参片9克,土茯苓30克,清宁丸6克(吞)。服药14剂后,奇痒已止,溃疡面已无分泌物,部分巳结痴。服28剂后,溃疡愈合,痒感消失,胃纳亦增,睡眠良好。脉细,苔薄,守原方过治,以巩固疗效。   

按:本病例散在注多发性皮肤粘膜溃疡,奇痒难忍,湿疹遍发,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其量甚多,符合现代医学的白塞氏三联征。中医学认为症属《金匮要略》“狐惑病”范畴,是由于热毒蕴于营分,湿热客手肌肤。21nx.com方中生地、丹皮凉血养血,活血散瘀而清热;黄柏、草解、米仁、泽泻清热利湿;龙胆草苦寒燥湿。紫草凉血解毒;上获警清热解毒利湿;白藓皮、地肤子清热凉血,为治皮肤痒症要药;苍耳子化湿止痒;苦参清下焦湿热效甚佳。全方以凉血清热,利湿解毒之晶而热毒除,溃疡愈矣。
 

5.用药规律    
从1963年至今的40余篇资料表明,用中医药治疗(成方或自拟方)共734例,治法较多,用药面亦较为广泛,兹将用药10例以上的作一统计: 

可以看出,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甘草运用最多。21nx.com甘草向有“和中国老”之誉,《本草汇言》记载:“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凡用纯寒纯热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寒热相杂之药,必用甘草和其性。”仲景治疗本病之主方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之本意,除取其益胃和中之外,与黄芩、黄连相配,尚可清热解毒以消肿痛,配合他药,甘苦辛相济,补泻相和,寒热并用,升降兼得,使湿祛热清,寒浊得化,清升浊降,诸恙平矣。据现代药理对甘草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显著增强和延长可的松的效果,抑制抗体产生。至于甘草的用量,仲景方中用四两(合今之9克),现代有医者提到甘草泻心汤中甘草用量须大至30-50克,生、炙各半,方为实用。

其次,以活血和血之当归,清热燥湿之黄芩、黄连的临床运用频率较高,则进一步证实了本病以湿热和气血相乖为其主患。再次,掌参、黄芪、生地等补气滋阴药的广泛运用,亦可看出临床用药的规律和临床分型的研究基本吻合,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病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临床佐证。

Tag标签:

上一篇:类风湿性关节炎_中药方集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