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马骏为良医志不渝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12-04
他,初心如磐,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液里,认真门诊,志愿援藏,健康扶贫,为“除去百姓疾苦”一生辛劳;
 
他,精研经典,师承大家,学验俱丰,效如桴鼓,创建专科学术团体,对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脾胃病学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扶掖后学,倾囊相授,为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培养和造就中医人才。
 
他就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传承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马骏。自1997年起连续担任第二至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一、三、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但为良医志不渝
 
1940年,马骏出生于安徽六安一个普通的农家,幼年丧母的经历让他萌生了学医救人的想法。1955年,不及弱冠,即拜六安名医王焕章为师,研习岐黄。“当时条件很苦,经常能看到有些患者因为没有钱,或者医疗水平有限导致人财两空。”马骏心里暗暗许下诺言:“不为良相,但为良医。”
 
1965年4月,马骏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把解决人民群众病痛作为人生追求,用行动践行“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无悔誓言。尽管已年逾耄耋,他依旧把患者放在首位,几乎没有因病请过一天假。为了让患者少等一会,他把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这个习惯坚持了65年,“患者大老远跑过来,能坚持我肯定得给看看。”
 
为了给患者减轻负担,马骏开的药一般都比较便宜。一名来自定远的患者因身上钱没带够,要求减掉几味药。“药不能减,减了疗效就不好了”,他一边给患者解释,一边自掏腰包把药钱给垫上。患者病情好转后,专程从定远赶到医院表示感谢。
 
仁心仁术的背后,是马骏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担当。20世纪70年代,他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报名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事援藏医疗工作。“报名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去人民需要我的地方。”
 
四年的援藏经历成为他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工作的地方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他就学着骑马;缺医少药,他就背篮挖药。工作期间,他宣传中医药知识,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当地中医药资源,配合研制使用“柴羚”合剂治疗高原外感疾病,针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开展临床科研并发表论文。为了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水平,他还开办了培训班,悉心传授,为少数民族培养中医药人才。
 
援藏结束后,马骏时刻惦记着为贫困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贡献。2016年,他响应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建设健康扶贫项目,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承担来自安徽省六安地区贫困县中医院的8名医师2年的师承带教工作,为老区中医药健康扶贫提供人才储备和专家咨询,倾其所能,矢志不渝。
 
术研岐黄解沉疴
 
马骏自幼酷爱中医,踏入杏林后,熟读经典,拜名师勤临证,承新安医学精华,在皖西地区早早崭露头角。1972年,他被选派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修深造,接受路志正、沈仲圭等中医大家教诲,并协助编写《蒲辅周医疗经验集》。
 
他跟师时十分勤奋,上门诊、查房、抄方、整理医案……很快便得到了老师的青睐,从老师那学习了很多疑难杂症的治法。“有一个患者患了习惯性便秘,被诊断为虚实夹杂的脾虚便秘,老师用了攻补兼施的方子,效果非常好。”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马骏都会认真记录下来,向老师请教其中的机理,领悟辨证论治的奥妙。
 
他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技能学习,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形成“脾胃为先,固元护本;调和致中,通胃运脾”的学术思想。中医学是实践医学,晦涩抽象的中医学理论只有在患者身上,在临床实践中才会变得灵动直观。因此,他始终坚持每周3次门诊、1次查房及疑难会诊,惠及患者超20万人次。
 
从医65年来,马骏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法活机圆,方灵效专,善于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中医脾胃病及咳喘等病症,倡导脾胃在脏腑学说中的主导地位,提出“脾胃病治疗十法”,即温、清、消、补、和、疏、润、升、降、通。
 
对于马骏来说,患者的需要是最好的研究方向。正因为有这样的信念,他醉心于脾胃病临床研究,将经验方开发成“十三味和中丸”等系列院内制剂和协定方,疗效显著。他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项,并指导学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
 
为大力推进中医脾胃病学科发展,马骏创立了安徽省脾胃病学术组织;1990年,主持成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任主委;先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理事、学术顾问;组建的安徽省针灸医院脾胃病科,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马骏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全国名老中医马骏主任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围绕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出版专著8部。
 
杏林传道扬中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马骏始终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医人才,让岐黄薪火代代相传。
 
他关心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开创安徽中医药成人教育的先河,培养了基层中医药骨干近1000名。1985年,马骏主持开办“宁夏中医大专班”,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培养中医药干部70余名。当年的大专班学员高如宏,如今已成为全国名中医。
 
一直以来,马骏十分重视经典的反复研读,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以上。他时常告诫弟子:“中医经典著作和理论是几千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华所在。只有熟读和精思,奠定扎实中医理论基础,才能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达到学术上炉火纯青的境界。”
 
为鼓励和培育青年学子打好中医经典基本功,2015年起,他捐资25万元,设立安徽中医药大学“马骏奖学金”,奖励中医专业优秀学生,扶掖后学,默默奉献。“学医打基础很重要,要打好基础,读好中医经典,才能促进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促进中医药发扬光大。”
 
历经春秋数十载,他的弟子已遍布江淮大地,培育了学术经验继承人13人,其中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江淮名医3人,安徽省名中医4人,均已成为省内中医药事业重要的骨干力量。连续7年推广举办“马骏主任医师临床经验”学习班,深受学员喜爱。
 
他关心中医药发展,为中医药发展鼓与呼。1996年9月,在参加香山科学会议第63次学术讨论会中,他提出对中医现代化的见解和解决办法,被由陈可冀院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性思考》收录。他就中医药学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次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被《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所采纳。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马骏受邀成为安徽省疫情防控高级别专家指导组成员,为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把脉开方”、出谋划策;实时在线指导弟子赴安徽池州定点医院,充分发挥“健运脾胃、培土生金、扶正祛邪”等中医药治法,为安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每每想到学医初衷,马骏总会回忆起当年学医入门的考试题目。“当时考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我的志愿很简单,就是想好好学医,给人治病。能传承发扬中医药,解决百姓疾苦,是我一生的追求与初衷。”(王津淼 叶兰兰)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