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具备了中医体检的雏形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2-06
    在我们的印象中,体检似乎都是西医的事。把身体交给流水线上的仪器,通过CT、X光、验血等项目以数据显示我们的健康水平。但其实,我国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其实就已具备了中医体检的雏形。
 
    中医体检的意义是“查风险”
 
    中医体检的先行者应该可以说是扁鹊了。有名的“扁鹊见蔡桓公”,扁鹊通过望诊给蔡桓公做了体检。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表面看来无恙的蔡桓公刚愎自用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扁大夫的好心相劝,疾病从肌肤(腠理)、经络、脏腑一直深入到骨髓,最后病入膏肓,扁大夫已无能为力只好逃走,蔡桓公暴病而亡。
 
    如果说普通体检的主要功能是“查病”,早发现早治疗。那么中医体检的重要意义则是“查风险”,查找人体阴阳不和谐状态的根源,从而防治未发生的疾病。亚健康状态下,疾病可能在肌肤、经络甚至脏腑,人体虽然尚未发生疾病,但是人体阴阳和谐已出现偏差,已经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了。
 
    现代科技利于中医研究客观化
 
    传统的中医体检主要依照望、闻、问、切,再加上中医体质辨识,然后出具一份包括体检分析、治疗对策、建议等在内的报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诊疗技术与新科技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加上政府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市场上涌现出了经络仪、中医红外热像仪等多样化的中医诊断设备。随着这些诊断设备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不断得到认可,让我们看到了中医体检不断发展壮大的希望。
 
    现代科技对经络的研究
 
    经络是中医判断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途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传统的经络检测是医生用按压某个重要对应脏器的穴位,如背俞穴,看测试者对这些压痛点的反应情况,一来判断经络的通畅与否,二来通过针灸、按摩、火罐及刮痧疏通经络,缓解身体不适,预防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小到大。
 
    1950年,日本生物学教授中谷义雄发现在皮肤上有一系列点,这些点的电阻比周围区域的电阻低,这种情形在人体有病时特别明显。电流进入人体,大部分经过毛孔。现代科技认为,电导的高低,由毛孔的大小决定,而后者受自律神经控制。当某一器官发生功能或结构改变,连接于该器官的自律神经就受到刺激,因而改变相连于经络上的电导。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皮肤上一系列的点,恰恰与人体经络上的穴位相吻合。
 
    在1958年4月,第一机械部机械制造与工艺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协和在卫生部用经络测定仪验证经络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科委和卫生部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了“七五”经络研究项目“十四经脉客观检测”。“八五”期间,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发现了“循经低流阻通道”。上世纪90年代,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对“循经感传机制”进行了研究。上述的重大的科研成果与进展,进一步论证了经脉的客观存在。
 
    近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位博士发表论文“脏腑经络系统相关规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作者在生物物理学方法对人体的心包经精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导电量的测试,发现两点:一是经络皮肤导电量的分布与《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心包经血气运行的方向一致;二是导电量的分段组合与受试者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关,并提出“经络效应密码”的论点,这种论点既符合中医藏象学说,又是一项现代经络系统科学的创新。
 
    随着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的不断结合与研究论证,中医经络检测仪也随之问世。经络仪将名老中医的临床诊断经验与现代电生理技术相结合,经多年临床验证,总结出了中医内科的57个病症与经络传导的内在关系及规律,客观地将病因、病机和病程,疾病风险,疾病与疾病,疾病与脏腑关联及发展趋势,用图表定位、定性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判读结果有利于中医师对经络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对疾病病机有统一的定性标准。有关中医机构针对中医经络检测仪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临床吻合度达到惊人的96.9%以上。
 
    红外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中医诊病,古人早有通过查病人体表温度辨别证候的技能,不过查的方法靠医生按诊触摸,通过医者自身的感官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很模糊,更不宜量化。人体其实是一个天然的生物红外辐射源,它不断向周围空间辐射红外线,当人体出现病变或某些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时,全身或局部的热平衡会受到破坏。红外热像仪正是利用人体的这一生理特性,通过热像仪镜头被动接受人体发出的8~14μm 的红外线,得到人体体表详细精确的温度信息,这些温度数据由计算机处理后成为一幅人体的红外热图。仪器采用高科技红外线探测技术,毫无辐射、不接触人体、安全、快捷,只要有0.01℃的温度改变,仪器就可以扫描到,并以不同的颜色分布显示。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研究人员以西医临床为基础,将传统中医理论引入红外热像的解读,借助于红外热像仪可以客观、精确地测量被测部位的温度分布影像,在中医辨体质与寒热辨证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成果。2008 年4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热成像技术中医临床应用前景研讨会”,立题开展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现中医辨证可视化的研究。
 
    红外成像检测可以一次扫描全身各个部位热结构,按照中医整体观理论,通过观察头面五官、躯干、四肢以及经络穴位寒热关系,推断出脏腑功能变化。某中医机构经过大量的红外临床研究发现,热像结构与中医证候寒热基本吻合。不同疾病的人体热结构可以相同,如癌症病人和久病之人都表现出下焦寒凉,阴脏人和阳脏人也都表现出下焦凉偏离,可以用异病同像概括,而相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热像,如慢性鼻炎,可以表现出鼻子热偏离,也可以表现出凉偏离;痤疮病人可以表现出胸膺热偏离或脾胃凉偏离。研究表明,红外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上,在大病预警、体质评估、辅助中医辨证、疑难杂症诊断等方面可以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中医体检应引入现代科技
 
    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医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中医整体辨证的理论指导下,与现代科技进行更深的结合。而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经络仪、中医红外成像仪等设备更可以从现代的视角去诠释中医理论。
 
    中医体检作为预防医学、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继承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理念,引入现代科技,借力现代医疗设备,相信它在现代人的健康生活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