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 母情节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5-09

  人们把江海比喻为母亲,因为她有博大的胸怀;人们把大地比喻为母亲,因为她有甘美的乳汁;人们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因为她是希望的旗帜;人们把书籍比喻为母亲,因为她能给人以智慧。在由人类创造的生物进化史上,母亲是最伟大、最神圣的称谓!为母亲过节,是良心和良知的自觉,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作为人类对爱的共识,古希腊人在树林或山洞中向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顶礼膜拜,这应当是国外母亲节的雏形,后来才有了17世纪中叶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美国人1907年在波士顿设立母亲节和之后席卷欧美的母亲节庆祝活动。现行的母亲节,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是美国国会1914年正式通过的决定:这一天,国民要在自己的住宅上悬挂国旗,给自己的母亲佩戴石竹花(康乃馨)。最初,给母亲佩戴的花都是白色的;后来有了更多的讲究,如对已故的母亲要送白色的花,象征子女们对母亲纯洁的爱和真挚的谢意;对健在的母亲要送红色的花,期盼母亲永远年轻美丽、健康长寿。

  我国历史上虽然没有专门的母亲节,但许多节日中都充满着母亲节的情分:母亲的生日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不需要法定的一年一度的“爱母日”;每个人的生日都是母亲的受难日,所有过生日的人,第一个要怀念的就是生身的母亲;民俗中七月十五的“送羊”活动,是取羊羔跪乳的启发,以期望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孝敬父母……

  近年来,母情节能很快在中国传播,既是人类对母爱共性的反映和积极的文化交流,也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在碰撞和交融中擦出的火花。中国人的母亲节,在不断融入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使这种舶来形式与中国敬老美德,特别是孝道在结合中产生新意,丰富了中国人尊老敬老活动的内涵和意义。

  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母亲为孩子的付出是无法用固定的价值衡量的。每位作母亲的都企盼孩子干一番事业,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孝敬父母。在中国,这种反哺型的邻代关系延续了几千年,不仅适合中国国情,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关系还将继续存在下去,绝大部分的老人还要在家庭中安度晚年。应该说,这种淳朴的民风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着。绝大部分子女把孝敬父母当作自己的责任,尽力把父母赡养好。一些子女为了让老人满意,宁肯自己忍受各种委屈,甚至违心地满足老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造成“好事没办好”的情况不断发生。比如不考虑老人的生理特点过分给予高脂肪类的营养,使一些老年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苗头;不考虑病态下的饮食禁忌,让躺在床上的老人过食生冷、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从而使疾病恶化等。因此,提倡做子女的要学点心理学和老年护理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孝敬老人。性格“儿童化”是一些老人心理变化的特点,这就是俗话说的“老换小”现象。对于老人提出的不符合科学道理的要求,不能盲目顺从,但要说明道理。有心理学家提出,对老人也有个“哄一哄”的问题,让他们在不能得到物质满足时得到精神上的安抚。老人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精神乐观,正视老的到来,抓住人生旅程的有限时机,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尽力表现自身的价值,尽量享受人生的欢乐;还要合理饮食,科学补充营养;适应环境变化,预防疾病发生。同时,也要体谅儿女们的苦衷,不干涉或少干涉他们的私事,支持他们有所作为。

  对待养老问题上,虽然主流是好的,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些甚至是严重的。不赡养老人或赡养不善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家庭中的小打小闹无法统计,闹到“公堂”上的也不少见。

  老是自然的规律,对于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养老问题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刻。1996年8月29日,在八届人大第21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以罕见的全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问题从此有了法律武器,成为政府行为。联合国大会把每年10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日”,以唤起国际社会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育。养老敬老是所有作子女的天职,是社会的主题。母亲节不仅是一种形式,只在某一天之内给母亲以敬重,更应当是一种基本道德和社会风尚,使它成为永远的节日!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