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老人南飞 须三思而后行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0-30
进入秋季,北方的天气逐渐转凉,数以百万计的老年人如候鸟般开始准备“南迁”到热带和亚热带省份,“逐日”而居。人们将享受这种候鸟式养老方式的老人称为“候鸟老人”。
 
那么,候鸟式养生、养老是否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否适合于所有老人?对这些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王宇教授。对候鸟式养生养老有着独到认识和见解的王宇,向南飞的“候鸟老人”提出了“三思量”的忠告和建议。
 
思量一:飞与不飞
 
《黄帝内经》中曾提出 “人与天地相应也”的理论,强调天、地、人三元和谐。王宇指出,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定要同自然界的变化节律相适应,其中最明显的节律是四季更迭的气象因素, 人体的气血应顺应四季的变化处在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动态过程中。冬季天地之气均闭藏起来,人也要相应地闭藏,以储备能量,为第二年春天阳气生发做好准备。由此来看,养生当顺应自然规律,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春夏这样温热的环境中不一定是养生的最佳选择。经过春、夏、秋三季,人体的阳气已经消耗了很多,冬季是“储存”阳气、养精蓄锐、给人体休养生息的极好时机。如果每到秋冬就去南方,身体一直处于生发阶段,气血缺乏有效的闭藏,明显违背了“冬藏”的养生规律,就很容易生病。
 
思量二:动与不动
 
王宇介绍,中医所说的阳气在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保阳气,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故“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
 
许多北方老人在北方可以承受的运动量,到了南方却不能承受,特别是一些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的高龄老人,这是损伤了阳气的结果。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必须依靠出汗来排出热量,因而腠理大开,阳气则外泄,此时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消耗大量的阳气,致使阳气进一步外浮而不能“回收”,结果使阳气大伤。
 
王宇建议“候鸟老人”在南方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掌握好“三原则”:一是适量,即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一类“慢运动”;二是要特别注意选择运动的时间和地点,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运动,还要寻找避暑通风之处;三是保证充足的睡眠,要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
 
思量三:吃与不吃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为先天性,来自于父母;二为后天性,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人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饮食不当,则百病丛生。王宇认为,候鸟式养老养生容易让人“水土不服”。人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对当地的水质、气候、空气和食物往往不适应,很容易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调理,就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王教授指出,我国南北饮食结构差异较大,加之潮湿气候易使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若饮食不节或不洁,可造成脾胃失调或脾阳不振,食欲降低,也可因聚湿、凝痰、郁久化热而出现胃疼、腹痛、稀便或便秘等肠胃功能紊乱症状。
 
王宇还介绍,“六淫”被认为是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当外在环境改变,机体调节能力和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气候炎热导致大量汗出、腠理开张之时,风邪、暑邪、湿邪等致病邪气极易乘虚而入,使老年人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候鸟老人”突然改变生活环境,可能会使免疫功能下降,引发一些新的疾病。故“候鸟老人”在这些方面还要特别留意。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