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对健康的作用 食糖偏方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1-31
糖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它除了直接产生热能外,还参与体内多种酶、抗体、激素等的合成,对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机体缺少糖,功能活动就要停止,人的生命就会终结。机体中所需的糖主要来
源于人们所吃的食物,以含淀粉为主的米面类食物中含量最丰。所以只要正常进食,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刻意补充糖分。
 
在饮食中适当添加一些以糖为代表的甜味,对于矫正口味、促进食欲、增加营养具有一定作用,不但无可非议,而且是必要的。
 
当疾病发生时,医生用补充葡萄糖的方法,有时能起到治疗疾病、挽救危亡的效果,显示出糖的神奇。
奥地利的医学专家通过对汽车司机的大量测试证明,正午时分让他们摄入一定量的甜食,车祸的发生率就减少50%。试验还发现,那些在试验前24小时没有吃甜食的司机,大脑比吃了甜食的司机迟钝得多。血液中缺糖易引起血管狭窄和大脑缺氧,从而导致司机的注意力不集中,这是造成车祸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的两副面孔
 
美国是世界上食糖量最多的国家,他们全年要消费掉食糖32亿多千克,人均11.35 千克,平均每天每人要吃20汤匙以上。小孩子更厉害,男孩子平均每天34 勺,女孩子24 勺。
 
我国居民对糖的消费量还普遍较少,就是对糖消费比较集中的城市,也远不及美国人。
 
专家指出
由于宣传上的一些偏颇,目前人们对糖的误解较深,把身体发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统统归结为糖的过错,实际上这是缺乏足够科学根据的。
 
肥胖的根本原因除遗传和内分泌因素外,是人体的总能量摄入大于支出的结果。有研究结论说明,膳食中引起发胖的是脂肪不是糖;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遗传、精神疲劳、感染和肥胖,与食糖没有必然的联系;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饮酒、肥胖等,也与食糖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对食糖问题的认识和宣传要符合我国国情,不能盲目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提并论。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过多食糖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在我们肯定食糖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糖的另一面。实践证明,小儿龋齿、佝偻病、近视眼及食欲减退、腹胀、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与食糖过多有关。
 
有研究说,儿童过多食糖,长大后易变酒鬼,这是因为人们对酒精和糖果的嗜好,源自脑部同一部位的缘故。同时它还会损伤人体的“长寿蛋白”,使人骨骼的弹性减弱、皮肤僵硬变皱,促使人的衰老。
 
因此,不可无节制地食糖,特别是对于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儿童,更要对其嗜食甜食的习惯加以限制和正确引导。
 
糖对健康的作用
 
糖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有治病健身之效。
 
治病健身
 
白糖能润肺生津,可用于对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的治疗;
冰糖能补中益气、和胃润肺,可用于对咳嗽、多痰、口疳、久疟和噤口痢的治疗;
饴糖能缓中补虚、生津润肺,可用于对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口渴咽痛、吐血、便秘的治疗;
红糖的含钙、含铁量和其他营养成分在蔗糖中最高,具有益气、缓中、化瘀、消食的作用,最宜于妇女经期、产期、哺乳期使用。
 
辛、甘(甜)、酸、苦、咸五味,甜味在中药中占有重要一席,它具有的调和脾胃、补中缓急、补养气血作用等,有时是其他味道的药物无法替代的。
 
糖是甜的,甜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科学用糖,带给身体的是强强壮壮,带给生活的是甜甜蜜蜜,问题的关键在“科学”二字上。
 
食糖偏方

1
白糖治疗口疮:
用白糖30 克,在锅内加热煎炒,熔化并变成黏膏时,涂抹口腔溃烂处,连用3 ~ 5天,一般可痊愈。

2
红糖治咳嗽:
用红糖15 克、芝麻10 克,一起放入锅内煎炒,溶化并变成膏状时于每晚睡前食用, 连服3天,对风寒咳嗽有效。

3
冰糖治咽痛:
冰糖适量,与金银花、生地各10 克泡水饮用,每日一剂,对热毒引起的咽痛有效。
 
警惕甜味的背后
 
市售食品中过量使用甜味剂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由此造成的恶果触目惊心。
一些缺乏科学常识的消费者将以甲苯为原料、经过多次化学反应合的“糖精钠”理解为“糖的精华”,食之无忌;一些赚钱昏了头脑的不法厂家用低价的、毫无营养作用的糖精钠顶替食用糖,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1 千克糖精钠的甜度相当于500千克的糖,前者的售价仅30 ~ 35 元,后者的售价要1500 元左右。
 
在全国销售的含有甜味剂的饮料中,含糖精钠的有不少,在小城镇和农村的市场上更高。经不起甜食的诱惑,过量饮用这些饮料的危害可想而知。临床上,由食用糖精钠过量引起的钠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因此丧命的也不是没有。
目前充斥市场的所谓“无糖食品”其实也含糖,因为它的基质粮食中本身都含有糖,充其量说它们没有额外加入糖罢了。认为吃这样的食品就可以预防某些与糖有关的疾病,无异于自欺欺人。
 
本文作者
温长路 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专家、科技期刊审读专家,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科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上海、福建、湖北等多家中医药院校的客座教授。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